夜幕如墨,浓稠地笼罩着整个营地,万籁俱寂,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更衬出夜的静谧。李隆基站在自己的营帐前,望着远处那座独立的小营帐,那里,是杨玉环暂居之处。他的眼神中满是思念与牵挂,犹豫再三,还是悄悄迈出了脚步,朝着那座营帐走去。
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任何人。每走一步,心中对杨玉环的思念便多了一分。他想起两人曾经在宫中的日子,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是那么的美好。那时,他们一同漫步在御花园,欣赏着四季的繁花,互诉着心中的爱意。可如今,大唐深陷危机,他们的爱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终于,他来到了杨玉环的营帐前。他轻轻掀开营帐的帘子,走了进去。杨玉环正坐在床边,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听到声响,她抬起头,看到是李隆基,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可随即又被无尽的悲伤所取代。
“陛下,您怎么来了?”杨玉环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要是被将士们发现,可就麻烦了。”
李隆基快步走到她身边,紧紧地将她拥入怀中,仿佛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不见。“爱妃,朕想你,想得快发疯了。”他的声音也有些颤抖,“朕不管那么多,就算被发现,朕也不在乎。朕只想见你,看看你好不好。”
杨玉环靠在他的怀里,泪水再次夺眶而出。“陛下,我也想您。”她抽泣着说道,“这些日子,我一个人在这里,心里全是您,全是大唐的安危。”
两人相拥而泣,千言万语都在这无声的泪水中。过了许久,李隆基才松开杨玉环,轻轻为她拭去脸上的泪水。“爱妃,让你受苦了。”他心疼地说道,“都是朕不好,没能保护好你,没能保护好大唐。”
“陛下,您别这么说。”杨玉环连忙说道,“这不是您的错,是命运弄人。大唐遭遇此劫,我也心急如焚。只要能让大唐好起来,让陛下平安,我做什么都愿意。”
李隆基看着她,眼神中满是坚定:“爱妃,朕绝不会让你有事。朕一定会找到一个两全之法,既能保住你的性命,又能平息将士们的怒火,重振大唐。”
“陛下,您别为难了。”杨玉环微微摇头,“我知道您的难处。将士们的态度那么坚决,要是为了我,让大唐陷入更大的危机,我……我宁愿一死。”
“不许你这么说!”李隆基大声说道,“朕不准你死,不准你离开朕。”他紧紧握着杨玉环的手,仿佛要把自己的力量传递给她,“爱妃,相信朕,一定会有办法的。那些大臣们也在帮朕想办法,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
杨玉环看着他,眼中满是深情与不舍:“陛下,我相信您。可万一……万一真的没有办法,您一定要以大唐为重,不要为了我,误了江山社稷。”
“不会的,不会有万一。”李隆基说道,“朕是大唐的皇帝,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爱妃,你要好好活着,等着朕接你回宫。”
说着,李隆基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杨玉环:“爱妃,这是朕特地为你准备的。里面有朕亲手写的平安符,你带在身上,保你平安。”
杨玉环接过锦囊,紧紧地握在手中,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陛下,您对我真好。”
“爱妃,你是朕的挚爱,朕不对你好,对谁好?”李隆基说道,“等朕平定了叛乱,我们就回长安,回到我们的家。到时候,我们再一起去御花园赏花,一起去华清池沐浴,就像以前一样。”
“嗯,我等着那一天。”杨玉环说道,“陛下,您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自己受伤。”
“朕会的,爱妃放心。”李隆基说道,“你也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胡思乱想。有什么事,就派人告诉朕。”
两人又说了许久的话,倾诉着彼此的思念和担忧。直到外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李隆基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他必须得回去了。
“爱妃,朕该走了。”李隆基说道,“你好好休息,朕会尽快来看你的。”
杨玉环点了点头,眼中满是不舍:“陛下,您一路小心。”
李隆基再次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杨玉环,然后转身,缓缓走出了营帐。他的脚步沉重,心中满是无奈和痛苦。他知道,要找到一个两全之法,谈何容易。但为了杨玉环,为了大唐,他必须全力以赴。
回到自己的营帐,李隆基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的脑海中全是杨玉环的身影,她的笑容,她的泪水,她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一个办法,让杨玉环平安,让大唐重回正轨。哪怕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他也绝不放弃。
而在另一边的营帐里,杨玉环也躺在床上,望着头顶的营帐顶,久久无法入眠。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既担心李隆基的安危,又担心大唐的未来。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此刻与大唐紧紧相连,她只希望,上天能够眷顾大唐,眷顾她和李隆基,让一切都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