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员工集体辞职危机后,志远农庄的各项事务重回正轨,高端农业体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原有的业务也蒸蒸日上。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手短缺的问题再次凸显,熊志远决定启动新一轮招聘。然而,这次招聘要求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招九个人。
消息一经传出,不仅在农庄内部引发议论,外界求职者也纷纷猜测。招聘启事详细列出了岗位要求,涵盖种植、服务、营销等多个领域,可名额限制引发诸多质疑。在农庄的食堂里,几个员工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饭一边讨论着。一位年轻的服务员皱着眉头,对旁边的同事说道:“为什么只招九个人?农庄这么大,这点人数根本不够。就说咱们餐厅吧,一到周末客人多的时候,忙得脚不沾地,再多来几个服务员都不嫌多。”另一位在种植区工作的大叔也跟着附和:“是啊,我们那边也是,新的种植项目一个接一个,人手明显不够。真搞不懂为啥限制人数。”
林晓晓和萧逸也对这一决定感到不解,两人找到熊志远询问。林晓晓率先开口,脸上带着疑惑的神情:“熊总,这次招聘只设九个名额,是不是太少了?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我们对人才的需求远不止这些。就拿体验区的规划来说,后续的运营、活动策划等都需要大量人手。”萧逸点头附和,他双手抱在胸前,认真地说:“是啊,熊总,安保团队也需要补充人手,九个名额怕是难以满足各部门需求。现在农庄人来人往的,多些安保人员才能更好地保障安全。”
熊志远微笑着请他们坐下,不紧不慢地解释:“我知道你们的顾虑。这次招聘看似名额少,实则是一次精准选拔。我们要的不是数量,而是真正能与农庄理念高度契合、能力出众的人才。之前员工辞职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招聘不能只看表面,要找能长期稳定发展,为农庄带来新活力的人。就好比种庄稼,撒一大把种子,不如精心挑选几颗优质的,悉心培育,才能收获更好的果实。”
为确保选拔出合适人才,农庄精心设计招聘流程。首轮面试由各部门负责人把关,重点考察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面试室内,面试官们认真聆听求职者的回答,不时提出尖锐问题。在种植岗位面试中,一位求职者介绍自己在有机蔬菜种植方面经验丰富,张主管立刻追问:“若遇到土壤病虫害,且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你会如何应对?”求职者稍作思考,条理清晰地说道:“我会先采用轮作的方式,改变土壤环境,抑制病虫害滋生。同时,引入害虫的天敌,像七星瓢虫防治蚜虫。还可以利用糖醋液诱捕果蝇等害虫。另外,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株残体,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张主管听后,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微微点头。
通过首轮面试的幸运儿,迎来第二轮考验——实践操作。服务岗位应聘者被安排到农庄餐厅,在客流高峰时段接待顾客,从引导入座、点餐服务到处理顾客投诉,全方位检验服务能力。一位年轻的姑娘在面对顾客对菜品的不满时,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冷静耐心解释:“实在不好意思,给您带来不好的体验。这道菜可能不符合您的口味,我们厨房师傅手艺都很棒,我马上为您推荐一道我们的招牌菜,您看可以吗?”说着,她迅速协调厨房为顾客更换菜品,其出色表现让餐厅经理暗自点头。
最后一轮,由熊志远亲自面试。他关注的不仅是业务能力,更注重应聘者对农庄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你为什么想来志远农庄工作?你眼中的农庄未来该如何发展?”熊志远向一位营销岗位应聘者提问。应聘者挺直腰板,条理清晰地阐述:“我一直对农业和乡村生活充满热爱,志远农庄的创新模式吸引了我。在我看来,农庄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结合当下热门的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比如,推出农庄生活vlog,展示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过程,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熊志远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微微颔首。
经过层层筛选,九位幸运儿脱颖而出。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却都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志远农庄未来的憧憬。入职仪式上,熊志远看着新员工,满怀期待地说:“欢迎大家加入志远农庄。你们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英,希望大家能在农庄发挥所长,与农庄共同成长,创造更辉煌的未来。”新员工们眼神坚定,充满干劲,其中一位新入职的小伙子大声说道:“熊总,我们一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相信在他们的助力下,志远农庄将迈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