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怀瑾命令下达,原本准备冲锋的阵型立刻开始变换。
重骑兵迅速向两翼移动,他们手中的长枪如林,寒光闪烁;
前排士兵快速举起盾牌,紧密排列,盾牌与盾牌之间严丝合缝,组成一道坚实的防线。
与此同时,连弩手们有条不紊地装填弩箭,瞄准敌军,一轮又一轮致命的弩箭。
密集的箭雨射进契丹轻骑兵队列,骑手惨叫坠马,战马惊嘶狂奔,契丹人大乱。
但契丹人很快在将领指挥下重整队形,仗着高机动性分散开来,从不同方向迂回包抄,试图冲破防线。
宁怀瑾在将局势尽收眼底,当即传令:
“重骑兵掩护连弩手!轻骑兵待命,拦截突破之敌!”
这时,一名契丹将领瞅准前排防线薄弱点,率精锐骑兵直插过来。
前排士兵握紧盾牌、插稳长枪组成枪林阻挡。
双方短兵相接,喊杀震天,契丹骑兵疯狂劈砍,前排士兵咬牙苦撑。
刀光剑影间,双方杀红了眼,谁也不退。
连弩手持续射击支援,可长时间战斗让他们体力不支,装填速度变慢。
契丹人察觉后,疯狂进攻,试图抓住机会突破。
局势紧张,宁怀瑾准备亲自上阵鼓舞士气。
“龙阙十八卫何在?随本王取敌方将领首级!”
宁怀瑾大喝一声。
话音刚落,身后“龙阙十八卫”齐声应和,声如洪钟,震得周遭空气都嗡嗡作响。
宁怀瑾双腿猛地一夹马腹,身下战马发出一声长嘶,四蹄生风,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契丹将领冲去。
他手中长枪紧握,枪尖寒光闪烁,狂风呼啸着掠过面庞,将他的披风高高扬起,恰似一面烈烈战旗。
转瞬间,宁怀瑾便杀到契丹将领面前。
契丹将领见他来势汹汹,不慌不忙,横刀稳稳架住宁怀瑾雷霆一枪,两兵相接,火星四溅,巨大冲击力震得两人手臂发麻。
宁怀瑾拧枪杆刺向契丹将领咽喉,对方侧身躲过,长刀斜劈他脖颈。
宁怀瑾仰身贴在马背上避开,同时猛踹马腹,战马扬蹄踹向对方坐骑,契丹战马受惊跪地,将领被甩落。
宁怀瑾趁机挺枪刺向对方胸口,契丹将领就地一滚躲开,抓起泥土扬向宁怀瑾眼睛。
宁怀瑾闭眼偏头,横扫长枪逼退对方,待尘土散,再度挺枪而上。
这时龙阙十八卫赶到,将契丹将领团团围住,配合默契、刀光密不透风。
契丹将领左冲右突无法突围,宁怀瑾瞅准破绽,大喝一声,一枪贯穿其胸膛。将领不甘嘶吼,缓缓倒下。
宁怀瑾拔回滴血长枪,高举呼喊:
“敌将已除,众将士,杀!”
己方士兵士气大振,呐喊着向契丹军队掩杀过去。
王都见此情形,手中长刀都忘记了挥舞,差点被一个契丹士卒刺中。
还好他及时回过神来格挡。
他没想到,这位小王爷竟然如此勇猛,比之当初的老王爷也不遑多让。
瞧这数量,契丹人至少派出了两万骑兵,短短时间内,主将就被伏诛,就连契丹大军也开始溃散。
这是何等的神武不凡,别说大周,恐怕放眼整个天下,也再难找出第二人。
还有他身边的龙阙十八卫,全都是个顶个的高手,说一句以一当十也不为过。
“我到底跟了一个什么怪物?”
古代战争中,按照军功难度,依次是——斩将、夺旗、先登、陷阵。
而宁怀瑾,只是一战就完成了三项…
这是何等恐怖的实力。
这也多亏了肌肉记忆…
不到两个时辰战斗就结束了…
宁怀瑾命令大军将河面上的冰砸碎。
砸不碎的地方,就用火药炸。
随后继续急行军,直扑蓟城。
甚至连战利品都不要了,当然了,马能带走的自然要牵走。
至于其它的,又没长腿,跑不了。
宁怀瑾就是要破釜沉舟,要么拿下蓟城,要么…
不,没有要么,必须拿下蓟城。
……
当蓟城耶律安礼得知己方战败的消息,立刻开始向其它县城开始求援。
他更是急的来回在房间内踱步。
“阿爹,怕什么?那宁怀瑾我跟他交过手,很一般。”
耶律安礼真想抽他一巴掌,若不是亲生的,现在都想打死他。
你还跟人家交过手,你那明明是他娘的被人绑了肉票了。
“行了,阿爹已经派人传令其它县城派兵支援了,咱们只要坚守蓟城,便可高枕无忧。”
耶律基紧接着提醒道:
“阿爹,有情报说紫荆关方向发现大量周国骑兵,咱们不管吗?”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废物?那是宁怀瑾的佯攻之计。”
耶律安礼心中不断安慰自己,
亲生的,不能杀。
就这么一个,不能杀。
要是自己儿子能有宁怀瑾一半的能力,我就是现在死了,也能瞑目了。
同时他也感慨,不愧是北靖王的儿子,果真虎父无犬子。
“来人。”待士卒进来后,耶律安礼命令道:
“传令紫荆关守军,派出斥候,探探居庸关虚实,若居庸关空虚,立刻禀报朝廷派兵。还有,不管发生任何情况,关隘所有将士不准擅自驰援蓟城。给我守住!”
他已经听说了,周国军队有一种声如惊雷的武器,他不敢轻敌。
更不敢放宁怀瑾继续北上,否则自己罪过就大了。
所以即便蓟城失守,那些关隘也不能丢。
当各县守军开始向蓟城靠拢之时,早已经等的不耐烦的王守贞终于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弟兄们!拿军功的时候到了。跟我冲!”
随即王手贞开始按照计划攻城。
……
宁怀瑾这边,将伤兵全部丢在原地,进行急行军。
慈不掌兵…
他也没有办法,而那些将士也能理解王爷这个决定。
他们跟着只会是拖累,甚至害死更多兄弟。
王爷已经答应他们了,打完就会回来接他们。
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处理这些伤兵,只要留下一些人送他们回去就可以了。
但是宁怀瑾的兵力本来就少,一个人恨不得当两个人用,所以这都是无奈之举。
既然当兵了,就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什么不抛弃,不放弃,在战略目的面前,不值一提。
这还真不是他心狠。
如果整个战略失利,那么就会死更多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切都为了全局考虑,如果宁怀瑾不快速给蓟城压力,那么耶律安礼就不会求援,甚至主动派兵进攻五阮关。
这个后果他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