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抄录好文章后,时间也不早了。
没留下来吃饭,直接告辞离开。
牛莉走后,傻柱可算坐不住了。
“王阳,跟哥们说句实话,刚才那女同志,是你对象不?”
“不是啊,他是牛大海牛师傅的闺女”
“哦。”
傻柱点点头,搓了搓手:“那...王阳你对她有什么想法没有啊?”
“什么想法?”王阳笑道:“我跟她昨天才认识,而且人家可是北大的高材生,我可高攀不起。”
“啊?”傻柱眉头紧皱:“北,北大的?”
“是啊。”
“好家伙!”傻柱撇了撇嘴:“我还想着如果不是你对象,你对她也没意思的话,哥们想跟她处处呢,这北大的高材生我也高攀不起啊,人家也不可能瞧得上我,得,白高兴了!”
傻柱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牛莉长得那么漂亮,有气质,还是北大高材生,能看上他一厨子么?
“哈哈,你啊柱子,我看你就是想女人了,抓紧找个媳妇成家吧,别哪天再憋坏了。”
“害,我也想啊,这不是没遇到合适的么。”
傻柱一嘬牙花子。
现在贾东旭还没死,易中海的算计和主要注意力,并没有落在傻柱身上。
说白了,还没被养老团盯上坑上呢。
现在是最好的结婚时机。
但奈何傻柱眼光高啊。
能看上傻柱的,傻柱看不上。
傻柱看上的,又看不上他。
一来二去就拖到了现在。
“对了,雨水的病怎么样了?”王阳问道。
“烧已经退了,没什么大事。”傻柱道。
“没请两天假啊?这两天还上学?”
“嗯,上学,雨水没那么矫情。”傻柱从兜里掏出粮票,数了数放在了桌子上。
这年头就是亲兄弟来家里吃饭,吃完走了也得留饭票。
更别提王阳做的可是白面条。
傻柱吃了一大碗,不会白吃的。
“这是干什么?拿回去。”王阳笑道:“咱哥俩就甭客气了啊,上回你还请我吃烤鸭喝酒呢,不也没要我的钱票?”
“这...行吧,那我就不跟你扯皮了。”傻柱一乐。
“欸,这就对了,忙吧,我收拾收拾也得上班了。”
“那回见。”
“回见柱子。”
【叮,拒绝何雨柱的粮票,奖励:5条大前门香烟,已自动存放进随身空间。】
“大前门?这不赖啊。”王阳很满意。
要真给他些高等烟,如中华,他还不方便抽呢。
5条大前门,够抽很久了。
......
红星轧钢厂,宣传科长办公室。
孙应龙一大早的就来到了厂里。
泡上了杯热茶,烟一根接一根的抽。
满脑子里都是关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续写问题。
“也不知道小王写的怎么样了,写没写完。”
孙应龙坐不住了。
在办公室里来回的踱步。
时不时的朝窗外张望一下。
“应该没问题,昨天的交谈中,就能看出小王的功底深厚,到时候我再润色下,锦上添花,足够交付任务了。”
“可...他不能喝多了酒,回家直接睡着了吧?”
“不会忘记这事吧?”
孙应龙来来回回的惦记着这点事。
连宣传科的早会都没心思开了。
终于。
“咚咚咚。”
“进...欸,小王来了!”
见王阳手捧着一个本子进来,孙应龙大喜过望。
“文章写完了?”
“嗯,紧赶慢赶的,算是在天亮前写完了。”
左右都是要做人情,那就做大一些。
凸显下任务的辛苦程度,人家才会更领情嘛。
果不其然,孙应龙一听,好家伙,小王为了帮自己写稿,这一宿都没睡?
“小王,你这是一夜没睡?”
“嗯。”王阳点点头,淡然一笑道:“我年轻,偶尔熬个夜什么的,不叫事,甚至都不耽误今天工作呢,孙科长,您先看看这文章写的合不合您心意?”
“谢谢你了小王,你瞧,因为我这点事,还耽误你休息了,那什么,文章不急着看,我先给你泡杯茶,提提神。”
孙应龙又是道谢,又是泡茶,又是递烟。
最后才看起文章来。
从期待,到震惊,到不敢置信,到欣喜若狂!
孙应龙的表情变化,几乎跟牛莉如出一辙!
“好!好啊小王!你这文笔功力够深的,感官的妙用......这是铁血与诗意的交响!”
“冰与火的叙事回环,这结构堪称匠心之造!”
“尤其这历史穿透力,简直可以说是一粒冰晶折射大时代啊!微观史学精准,这儿,这儿,这儿,这些细节,简直复刻了工人阶级的生存质感!”
孙应龙显然比牛莉更有水平。
也比她更加激动!
“小王,原本我还想等你写完后,再把文章润色下,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你这篇文章,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用改!”
“这简直就是艺术!”
孙应龙给出的评价极高!
全方面肯定!
王阳笑道:“科长您满意就好,能帮到你,帮到咱们轧钢厂也是我的荣幸,没别的事的话,我就先回车间工作了。”
车间二字,将孙应龙从文学的天堂拉回了苦逼的现实。
一想到这样有天赋的才子,要去混迹车间,孙应龙就止不住的一阵惋惜。
但王阳昨天已经表过态了,他也不好再挖墙角。
“小王,你这回真是帮了我大忙了,对了。”
孙科长去抽屉里翻了翻,拿出了一条中华:“这是前不久,杨厂长送我的,你拿回去抽,算是我聊表谢意。”
“别,孙科长,我什么身份啊?哪能抽这烟?”
“哎,小王你就别客气了,拿着。”
“这烟我真不能要,先不跟您说了科长,我得回车间了,晚了我师父可得骂我,回见啊。”
推辞一番后,王阳离开了办公室。
那一条中华,他到底是没要。
【叮,拒绝孙应龙的香烟,奖励:梅花手表x1,已自动存放进随身空间。】
“嘿?这小王。”孙应龙看着自己手里没送出去的中华,苦笑声道:“还真是个好孩子呢。”
摇摇头,孙应龙拿着文章坐了回去。
拿出纸笔,打算重新抄录一份。
王阳的文章,一个标点符号都不用改。
但孙应龙抄录的这份里,错字可是不少。
“王阳文章写的太好,太完美了,这不成。”
“嗯,总得给文化部的领导那边,留下可批改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