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时分,阳光洒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何雨柱精神抖擞地蹬着那辆略显破旧但依然坚固的三轮车,向着竹子胡同进发。一路上,他心情愉悦,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竹子胡同。这里的竹子种类繁多,粗细不一。经过一番精挑细选,何雨柱最终购买了十根五寸粗的竹子、二十根三寸粗的竹子以及二十根一寸粗的竹子。此外,他还细心地挑选了一些与之配套的橡皮圈,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采购完毕后,何雨柱马不停蹄地赶往六十六号院。到达目的地后,他迅速将竹子从三轮车上卸了下来,整齐地堆放在院子的一角。随后,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又骑上三轮车返回了九十五号院。
回到九十五号院,何雨柱匆匆走进耳房。片刻之后,只见他手里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走了出来。仔细一瞧,原来这麻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用于破开竹子的工具以及木匠常用的工具。
紧接着,何雨柱再次踏上前往六十六号院的路途。当他抵达时,发现雷师傅已经带着一帮工人在院子里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了。
何雨柱快步走到雷师傅面前,微笑着问道:“雷师傅,您看这水咱在哪儿用比较方便啊?您跟我说一声,回头我好给您接到这边来。”
雷师傅抬起头,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着回应道:“柱子啊,你们家这是准备安装自来水啦?需不需要我们帮你家挖沟调壕呀?”
何雨柱摆了摆手,说道:“不用麻烦您们啦,雷师傅!我打算直接从水井里抽水上来就行。”
雷师傅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柱子,我们干活的时候要不要避开点儿啊?免得影响到你做事。”
何雨柱豪爽地笑了起来,回答道:“不用不用,雷师傅!咱们各忙各的,互不干扰。”说完,他便转身走向那些堆积如山的竹子,开始动手打通竹节,并熟练地用竹片搭建起一个个牢固的架子。最后,再使用粘性极强的大胶将这些架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整个过程中,何雨柱全神贯注,动作娴熟而利落,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正在精心打造一件艺术品。
最后,何雨柱找来一块合适的木头,精心地雕琢成一个与竹子内径大小相当的塞子。他还细心地在塞子上套上一圈橡皮圈,以增强密封性。完成这些后,何雨柱将这个木塞与旁边的辘轳巧妙地组装在一起。一切准备就绪,只见他轻轻地摇动辘轳,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清澈的水流从那根由竹子制成的水管中汩汩流淌而出!
一旁观看的雷师傅瞪大了眼睛,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他迫不及待地凑上前去,急切地问道:“柱子啊,这玩意儿到底是咋弄的呀?还有,如果想要让它停水该咋办呢?”何雨柱微微一笑,赶忙亲自给他演示起来。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道:“您瞧好了,如果想让它停水,只要把竹子筒往上一提,使其脱离水面就行;而如果想要让它重新流水,那就再把竹子筒放回到水里,接着摇动辘轳,水自然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啦。”说完,何雨柱流畅地将整个操作流程完整地演示了一遍。
演示完毕后,何雨柱拍了拍手,转身朝九十五号院走去。一进院子,他便看到蔡全无一早就已经蒸好了整整五笼香喷喷的大馒头,而且还切好了一大堆的蔬菜,有白菜、土豆等等。何雨柱见状,立刻挽起袖子,手脚麻利地开始做起饭来。
他迅速地走到灶台前,先往锅里加了一点雪白的猪油。随着油温逐渐升高到九成热时,何雨柱果断地拿起案板上早已切好的豆腐块,小心翼翼地下入锅中。只听“滋啦”一声响,豆腐在热油中欢快地翻滚跳跃起来。何雨柱手持锅铲,熟练地快速翻炒了几下,紧接着将那些切好的白菜和土豆一股脑儿地全部倒进锅里。随后,他又舀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香浓卤汤,均匀地淋洒在菜肴上面,倒入开水并顺手撒入少许细盐调味。做完这些后,何雨柱盖上锅盖,让锅内的食材在小火慢炖下慢慢融合,释放出诱人的香气。
李树桃坐在家里,一边耐心地带着何雨水缝缝补补、做些手工活计,一边细致地教导着何雨水如何使用针线。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没过多会儿,厨房里飘来了阵阵饭菜香,原来菜已经做好啦!
就在此时,雷师傅领着一起干活儿的人们回来了。蔡全无赶忙从屋里搬出一筐早已洗净的碗,又端出满满一盆筷子,接着还和其他干活儿的人合力抬起了两大笼热气腾腾的馒头。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饭来。
匆匆用过餐后,众人稍作歇息,便起身前往过户的地方,准备在那里调整放松一番。趁着这个间隙,雷师傅快步跑到何雨柱面前,满脸期待地问道:“柱子啊,您那用竹子接水管的技术可真是一绝!不知道能不能传授给我呀?我愿意出二十个大洋作为学费呢!”
何雨柱一听,爽快地应道:“行嘞,雷大爷,这算啥事儿啊!那就定在下午吧,我待会儿再重新做一套竹子筒管子,到时候您过来瞧着,跟着操作一遍也就学会啦!”
雷师傅听后喜笑颜开,连连点头称好,并叮嘱道:“柱子,那你可得抓紧时间休息休息,咱们两点半准时过去哈!”何雨柱笑着回道:“放心吧,雷大爷,绝对没问题!”随后他急忙转身找到蔡全无,快速交代起来:“二叔,下午您先去把那些下水卖掉,我得去教教雷师傅怎么做竹子抽水。”蔡全无应了一声,表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