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地回来,苏平安就去了县衙,找付县令。
付邦德知道是苏平安来找,他就说嘛,之前因为砖窑的事结识,他就知道这人非池中之物,看,几个月时间而已,氷已经是这屇乡试的解元,如无意外,进士及第板上钉钉。
他让师爷出去迎苏平安。
“草民见过大人!”苏平安如今见官不用行跪礼,只需拱手就行,自我感觉不错。
“快免礼,恭喜你高中解元,你现在是我们湾塘县的骄傲,是众学子的楷模,好样的。”
“付大人过奖了。”
付邦德示意苏平安坐他下首的椅子,见人会下了才问,“你此次来可是有事?”
“是的大人,大人是知晓的,兵乱之际草民与村人进过深山里居住,在极度缺粮时,都是靠山上的野菜菜根度过,也因如此,草民在山里无意间发现了两种能吃的作物,在山里试种了两年,产量奇高,亩产能达到三千斤,吃起来口感好且饱腹感强,可作主粮可当菜。
再次回到村里时,草民当时想,我东魏刚经历了大旱与战乱,正是百废待兴之际,粮食一定很是缺乏,于是就把两年内繁殖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如今正是收获的季节。草民想把待收获的两亩农作物全部上交官府,以求能让更多的农人种上高产农物,能让更多人吃得饱饭不再饿肚子……”
没有慷慨激昂而是极平静的娓娓道来。
在县令付邦德的眼里,苏平安只在说他的希望,并没有觉得自个的话有多惊天动地。
付邦德听着可就不一样了,高产!新品种!亩产三千斤!三千斤,三千斤……
三千斤很悦耳!他所知的作物,亩产千斤的也从来没有过,三千斤预示着什么,太重要啦!
“苏平安,此话当真?亩产三千斤?”
“当真,草民并没有收获,此次来就是想邀请大人一起去见证。”
三千斤只是保守估计,苏平安想的是,在这里用的是草木灰堆的肥,肥量不足,只报了现代产量的一半。
他上午亲自去地里看过,三千斤是肯定达到的。
付邦德一掌拍在桌子上,“好!现在就去,备人备车!”
“等等!”
苟师爷还没跨出县令的书房门槛,又被叫住。
师爷不知县令老爷要干嘛,只见他起笔刷刷地写着,他也就在一旁候着等。
苏平安大概知晓县令老爷写什么,如果没猜错,应该是写急信送府城,让府城上面派人下来一起见证。
他从府城回来之前也想过直接跟秦远舟说这事的,转念一想,他越级上报不妥当,付邦德的为人还不错,他愿意让这位县令老爷蹭点好处。
付邦德写完信之后交给师爷,“让人加急送往府城。”
“是!”师爷拿着密封好的信出去了。
付邦德这才对苏平安说明缘由。
果不其然。
只是这位大人还没去到地里,倒是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苏平安有些感动,“多谢大人信任。”
“如果是别人来说本官不信,但你,我信。”苏平安是这届的乡试解元,前途一片光明,不会拿这种事来自毁,付邦德没知道不信。
“本官与府城来人最晚两天后会到松岭村,你回去看好地,可别让人给拔了。”
“请大人放心,那草民就先告辞了。”
从县城到府城正常行驶就用时两天,县令说最晚两天后会到村里,这加急如果是战场的八百里加急的话,也得大半天吧。
府城收到信后当即出发,日夜不停歇地赶路,嗯,确实是可以两天后到村里。
这两天,周幸澜和弟妹曾氏教苏永信的媳妇林氏接手鲜花皂作坊。
而苏平安和苏富贵则是轮流到地里巡视,深怕有半点闪失,这两亩地已经不是个人的了,在对县令上报之后,它就是官方财产,是东魏皇朝的了。
付邦德说两天果然就两天,苏平安还猜府城里会是谁下来呢,竟然是秦知府。松岭村第一次迎来知府这么大个官。
除了官还有一队十几个骑着马的人员,苏平安也知清楚知府和县令的做事风格,于是直接把一众人等带到地里。
先是让人测量了一下面积,然后开挖。
知府,县令,苏平安,苏富贵,加上知府与县令带来的跟班,还有族长挑挑拣拣送来地里的年轻人,全都拿起锄头挖土豆和红薯。
两亩庄稼,接近三十个人挖,天黑前就已经全部挖完上完秤。
土豆亩产四千六百斤,红薯亩产四千二百斤。
比苏平安报出的亩产量要高出许多。
知道知府和县令不会在村里过夜,苏平安提前让周幸澜拿了一些红薯和土豆回去做熟。
在过完秤了秤,留人值守,其余都到了苏平安家。
饭菜已经摆好上桌,土豆炒肉丝,土豆炖猪排骨,清蒸土豆,香煎土豆饼,还有水煮红薯……
土豆和红薯的做法还有很多,时间有限,周幸澜就做了这些。
“秦大人,付大人,还有诸位,请落坐。”苏平安招呼着两位大人和其他人上桌,“这些都是刚从地里挖出的,大家辛苦了一下午,正好尝尝土豆和红薯的味道。”
秦远舟笑着朝大家挥手,“好,都尝尝。”
能吃,产量高,就已经完胜了,就算不怎么好吃,这两样农作物也不可多得,是东魏的希望,秦远舟对好吃与否不抱期望的。
但现在,闻着桌上那么香的菜肴,他有些迫不及待了。
苏平安陪着两位大人一桌,一边吃一边说着土豆和红薯还能如何做如何吃,除了做成菜肴,两样都能当主食,还能做成各种面食点心等等。
秦知府听到后面,直接让随从拿笔纸出来记,苏平安又重述一遍。
除了说吃法,也不忘详述如何育种如何种植,最佳种植时间以及成熟期与种植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
就这些,做笔记的就记了小半个时辰。
末了,苏平安又着重的介绍了苏富贵,苏富贵是他和周幸澜带出来的对新农作物的种植如何如何熟悉等等。
秦知府当即明白了苏平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