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敏那宁静而美丽的家乡,她家的房屋宛如一颗孤独的明珠,静静地坐落于村庄的边陲地带。近年来,城市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其快速发展的浪潮已然席卷至这片原本平静祥和的乡村大地。许多村民受到这股潮流的吸引,纷纷背井离乡,踏上外出打工之路。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勇敢地投身于繁华都市的喧嚣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外出闯荡的村民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与拼搏,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将之带回故乡用于发展建设。于是乎,各种崭新的变化开始在这个曾经朴素的小村庄悄然兴起。如今,“新农村建设”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宽敞平坦的道路贯穿全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袁敏一家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由于家中长辈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作祟,袁家的田地全部交由袁敏一人独自耕种。尽管袁敏勤劳能干、任劳任怨,但个人力量终究有限,面对繁重的农活,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可即便如此,家中所有的事务依旧由她一肩挑起,从春种秋收,到洗衣做饭,无一不是她亲力亲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中那些同样选择外出务工的人家,如果只是男性在外打拼,女性留守在家无所事事,便会被乡亲们冠以“懒汉”之名。而袁敏,则以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辛勤付出,赢得了村里人一致的认可与尊重。话说这袁敏,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家庭之中。自小到大,家中长辈皆视其为“赔钱货”,只因觉得女儿一旦嫁人便不再属于自家之人。故而,袁家众人对袁敏百般欺压,拼命使唤她干活儿。
在那座袁敏生活了二十余载的乡村里,她几乎从未穿过崭新的衣裳。平日里所着衣物,尽皆是从兄长那儿捡来的旧衣。这般境遇,使得袁敏仿佛成了被抱养而来的孩子一般,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
久而久之,袁敏对于这个家已心如死灰,再无丝毫眷恋与热情。后来,她偶然间从那些外出务工者的口中得知,外面的世界充满机遇,只要努力拼搏便能赚取丰厚财富。于是乎,在家人的威逼之下,袁敏毅然决然地前往镇里办理贷款,并投身于餐饮行业。
然而,创业之路谈何容易?起初的日子里,袁敏遭遇重重困难,生意惨淡经营,亏损连连。正当她陷入绝望之际,命运之神终于向她伸出援手——张玉堂出现了!此人犹如袁敏生命中的一道曙光,给予她无尽的支持与帮助。若不是有张玉堂的存在,恐怕袁敏早已回到乡下,在艰辛的还债道路上苦苦挣扎了。
由于她从未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从事餐饮业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就这样,她毅然决然地通过贷款开启了这样一家小小的店铺。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贵人张玉堂出手相助,使得她的店铺不仅早早还清了贷款,而且还一次性拿出 30 万元交给了自己的家人。
然而,此时此刻的她却已经不再想与家中之人有过多的纠葛。从今往后,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艰苦劳累,她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毕竟在她看来,自己生命中的这位贵人将会引领着她一同精心打理这家餐馆,并让生意蒸蒸日上。正因如此,每天只要一见到张玉堂,她的眼眸之中便会闪烁出光芒;
而每当看见张玉堂时,她原本平静的心情瞬间变得愉悦欢快起来。也许这种感觉便是爱情吧?但身为一个来自乡下的姑娘,她实在不敢对所谓的爱情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要张玉堂不嫌弃她,那么她便愿意一直陪伴在其身旁,全心全意地对待他。对于生活而言,这一切或许正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向家人讲述起这段不为人知的经历。原来,自从在城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一群能够提供贷款服务的人。而眼前这整整 30 万元,正是通过借取高利贷得来的。
她神色凝重地嘱咐道:“要是哪天你们发现我的电话怎么都打不通,那就千万别再四处寻人了。”
她顿了顿,接着解释说:“这意味着我欠下的款项尚未还清,也许那时我已经被迫跑路了。毕竟这笔欠款数目巨大,要想全部偿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说到这里,她不禁皱起眉头,满脸愁容。
回想起当初自己店铺开业时的情景,她的心中更是五味杂陈。还记得那天,她满心欢喜地盼望着生意兴隆,可没想到一整天下来,店里仅仅收入了可怜巴巴的 60 元现金而已。家里人也曾特意过来探望,亲眼目睹了这样惨淡的经营状况,大家都忧心忡忡。
如今又摊上这么一笔巨额债务,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该如何度过……只因为了解到袁敏所经营的店铺收益微薄,而她口中所说的那些钱款竟是通过借取高利贷得来的,大家便对此深信不疑。而且一想到可能会有放高利贷的人找上门来讨债,众人心中皆是惶恐不安。
于是乎,他们纷纷对袁敏说道:“在你尚未还清这笔高利贷之前,千万别回来!我们权当没生养过你这个女儿。等什么时候把钱全部还完了,再回到家中帮忙养猪、做饭吧。”
听闻此言,袁敏气得险些一口鲜血喷将出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竟有着如此冷血无情的家人。哦,难道说只要把欠款交给他们,就能被视为亲人;可若是没能及时还款,就不再被当作家人对待了吗?究竟得是怎样的奇葩才能讲出这般伤人肺腑的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