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倒退到一年多以前,当朱高炽遭遇类似这般事情的时候,或许他真的会感到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要知道,当时他那老爹朱棣对他可是颇为不满呢!
在朱棣眼中,朱高炽固然拥有着身为一名君主应有的气度和风范,若是天下太平,由他来治理国家,成为一代明君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若逢乱世,以朱高炽的身体和能力,恐怕难以胜任统治江山之重任。
那时的朱高炽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朱棣内心深处其实更倾向于立二弟为继承人。
只是因自己父亲的皇位得来方式并非完全名正言顺,如果再让自己的继承者也去破坏既有的秩序,那么必定会给后世子孙埋下无穷无尽的祸根。
此外,朝堂之上众多的文臣大臣们纷纷表示对朱高炽的支持与拥护。
再者说,朱高炽还有个十分出色的大儿子——朱瞻基。
正因为朱瞻基的存在,所以朱棣才不得不在登基后的第三年,册封朱高炽为太子,如此一来,将来这皇位方能顺利地传承至自己孙子之手。
但即便是看在了孙子朱瞻基的份上而分封朱高炽为太子,朱棣依旧把他留在了北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直到儿子朱瞻基意外获得大机遇,朱棣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召回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并委之以重任。
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朱棣与朱瞻基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
自从朱棣结识朱吾能后,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逐渐了解到一些以往误解的真相,从而对朱高炽产生了不小的改变,信任之情也随之与日俱增。
加上朱吾能还向朱高炽传授了一条处世之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受到点拨后的朱高炽,犹如醍醐灌顶,从此每当遇到难题或是棘手之事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向父亲朱棣倾诉,诚恳地请求他给予指点和援助。
如此一来二去,父子俩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再加上徐皇后以及太子妃等人在其中巧妙周旋、积极协调,还有朱瞻基时不时地从中穿针引线、推波助澜,使得整个局面愈发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朱棣并未像历史上那样,对朱高炽打压和遏制,反而给予了他更多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朱高炽想着,前段时间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他不禁心生感慨,既然禁足,倒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歇息调养一番。
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如果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健康受损,将来就算能够登上皇位又如何?
难道真要像传说中的那般,仅仅当个在位不过短短十个月的短命皇帝吗?
想到此处,朱高炽越发坚定了休养生息的决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见太子妃轻挥玉手,几名宫人便鱼贯而入,每个人手中皆捧着厚厚的一摞账本。
太子妃朱唇轻启道:“这些是店铺、酒楼、玻璃厂以及水泥厂等产业的账册,前几日瞧着你心情不佳,本宫也就由着你偷个懒儿,好生歇息了几日。如今你也歇够啦,赶紧打起精神来,给本宫麻溜地把活干咯!”
朱高炽闻言,不禁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我干活?那你又当如何?”
太子妃微微一笑,理所当然地应道:“咱们可是夫妻啊,本宫身为你的妻子,自当与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朱高炽转头看向张妍面前摆放着的水果和点心,再瞅瞅她正拿着 ipad 聚精会神地阅读电子书的模样,他愤愤地说道:“这便是你口中所说的同甘共苦?”
张妍抬起头,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若不是因你遭了禁足之罚,本宫原本还能陪着母后一同探讨新出的电视剧,或是上网玩玩有趣的游戏呢。如今可好,啥都干不成,只能在此陪你,这难道不算陪你同甘共苦么?”
听太子妃这么说,朱高炽有些无言以对,只能翻阅起账本来。
乾清宫。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一道身影匆匆入内,跪地并报道:“启禀皇上,东宫属官,太子亲卫队、神机营的一些官员皆已缉拿,请皇上下旨发落。”
说话之人乃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他毕恭毕敬地向朱棣禀报着。
朱棣面沉似水,目光如炬般扫了纪纲一眼,淡淡地问道:“太子那边有何反应?这几日又都做了些何事?”
纪纲心中暗自一颤,小心翼翼地偷瞄了一下朱棣的脸色,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威压扑面而来,令他不禁心生惧意。
他强打起精神,硬着头皮将太子爷近日来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言所语,一字不差地全盘托出。
纪纲原本料想:朱棣听后定会雷霆大怒,毕竟这些事情当中或许有些是触碰到了皇帝陛下的逆鳞。
而看到朱棣动怒,恰恰是他内心深处所期望见到的场景,纪纲可收了汉王朱高煦不少的好处。
可出乎纪纲意料的是,朱棣听完之后不仅没有丝毫动怒的迹象,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一笑,笑得纪纲心里直发毛,一时间竟有些摸不着头脑,完全猜不透这位帝王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
朱高炽的种种表现皆未出乎朱棣的预料之外。
自将长子从北平召回金陵城以来,朱棣便敏锐地察觉到,在朱吾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这位太子已然发生了微妙而显着的变化。
如今的他,不仅和自己越来越亲近,性格愈发显得风趣幽默,而且似乎还深谙“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一浅显却又实用的处世之道。
对于朱高炽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朱棣都已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
回想起太子妃责令朱高炽算账的那一幕场景时,朱棣竟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阵畅快淋漓之感油然而生。
仿佛心中积压已久的烦闷与压力,都在此刻得到了释放和舒缓一般。
以至于再次批阅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之时,朱棣竟然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感觉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倦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