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当银钱到了一定的数量,不过就只是个空洞的数字罢了。
贾府鼎盛之时,同样也是金山银山堆满库房,那时又何曾缺过这些东西。
白花花的银子,能将一个寻常人家瞬间捧成富甲一方的豪族,但远远不能让其登临权势高位,钱财终究是不如权势在手来的稳当。
想当初在被革职的情况下,贾雨村能以林如海为跳板,利用四大家族的关系得以直接补了应天府知府的差缺。
王熙凤曾以贾府名义替人打官司,直接到手了三千两银子,此前王夫人当家时也有类似的情况。
只需动动手指写封书信的工夫便能得钱如此迅速,这不比放贷什么来的容易迅速?
可见一个家族想要安稳如山还得有人在朝中担着大梁才行。
只是贾赦贾珍等人并不管这些,只一昧贪心那些无根浮萍之物,可钱财得来容易,想守住却难,如今的贾家缺的就是长远的打算。
“当下自己所忧虑的,便是年纪还差了一些。”
“但文官士族之中又最重论资排辈,就算有老师的照拂,自己踏入仕途以后,怕也得慢慢熬着了。”
只是这官场的门道,岂是那般容易打通?他一个后进之辈若不能直接获得皇帝青睐,得以面圣陈情,一展胸中才学。
纵然他有心搏个出身,也只怕是时间不等人,贾瑛思索了一下,提笔在纸上又写下几个名字。
虽说贾家已大不如从前,但武勋是贾家的基本盘,想脱离这个根基去另起炉灶,谈何容易?
自古文武便是分并而治,贾家作为开国一脉的领头人物,先不说武勋集体同不同意,文官那里铁定不会诚心诚意接受你。
况且文官之中也是派系林立,内部权力斗争同样是盘根错节,若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强硬的后台支撑,很容易在官场倾轧中败下阵来。
想到这儿,贾瑛不禁想到了贾政,颇为有些无奈。
他这位族叔作为贾家唯一在朝做官之人,还是在最有油水可榨的工部,他居然真的如同一个木雕疙瘩往那一放。
每日到部里点卯后便干坐着,回了府也只顾和手下那些清客相公闲谈诗文,朝中种种利益纠葛和他是毫无关系。
但凡他有点心思往上爬,再加上贾代善临终前上的那一本奏疏的面子上,贾家在朝中的声势岂能这么弱。
从贾代善死了以后,后代子孙选择弃武从文,有意朝文官一脉靠拢,这一步走的当真是有点得不偿失。
科举入仕,对寒门子弟而言是鲤鱼跃龙门的金光大道,但对于贾家来说却未必是好的选择。
有才华的书生只要凭借十年寒窗苦读,便能在科举考场上脱颖而出,从而踏上仕途,自此平步青云。
若是能碰上一些特殊机遇,更是有望位极人臣。
然而官场风云变幻莫测,新皇登基后,权力格局会重新洗牌,旧臣往往会被新贵取代。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多方面势力的干涉之下,文官即使身处顶峰,也很难将手中权力传递给后辈。
手中没有军权,注定让他们对皇位不会造成直接的威胁,这也是每一任皇帝能放心任用内阁文臣的原因。
就拿前世张居正改革举例来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改革举措,让明朝出现“万历中兴”的繁荣局面。
张氏一门更是尽享荣华,显赫至极,地方的武将不论是戚继光还是俞大猷,谁想要建功封赏,哪个不得先和这位内阁首辅打好关系。
可张居正病逝后没多久,明神宗便对其进行清算。
张家整个家产被抄家,子孙或被流放或遭迫害,家族瞬间从云端跌落谷底。
正因如此,大多数官宦之家深知富贵难长久,所以才会以诗书传家,期望凭借文化底蕴培养出更多后代读书子弟,延续家族的荣光。
相较之下,武勋家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途径,他们凭借先祖的余荫,家族爵位可以代代相传,可谓与国同休。
同时在地方和军队中拥有较高的威望,能够对局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即便在和平时期,军队的基层将领也大多出自武勋子弟。
如今国朝也是如此,京师中不论是三大营、十二团营,还是御马监、府军卫、锦衣卫,哪个没有勋戚子弟在里面充着要职。
只要这些公侯勋亲后代没有谋逆的大罪,即使家族没落了,依旧有机会可以在朝中占据一席地位。
纵然是历经数代后,袭爵降等已经沉寂了下去了,但只要家族里出了一个有出息有血性的子弟,收拾一下送往边疆搏一搏命。
他们立功可比旁人容易多了,再怎么说也能弄个哨官起步。
但凡能斩获一二军功在身,赏官赐爵之后,便能立刻将家族富贵延续下去,这才是武勋家族能传承下去的根本原因。
还得是军功来的直接,科举入仕对他而言,目前终究还是有着诸多限制。
贾瑛默默叹了口气,只是目前贾家子弟想要重拾弓马可没有那么容易,他一时对自己的方向也颇为迷茫。
思考了片刻,他打定主意先去问清楚一件长期困惑自己的事,随即拿起笔在砚台里蘸了蘸墨水,写了一封名帖,想了想又把裴之宜的名字添了上去。
“晴雯!”
贾瑛转头对着外面轻声唤道。
不多时,屋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晴雯扎着布裙,掀开帘子而入。
“二爷。”
贾瑛抬眸看着晴雯,温声问道:“可用完了饭?”
晴雯抿嘴一笑回道:“早吃完了,外面都收拾得妥当了,瞧见二爷在屋里专心写东西,没敢贸然打扰二爷。”
说着她微微歪着头,又补充道:“碧萧和云蓝正在后边浆洗衣服,二爷若是有什么事我去叫她们过来。”
贾瑛摇了摇头,将手中的名贴递给晴雯说道:“你且拿着这封名贴送给长顺。”
“让他替我去武进伯府走一趟,务必亲手交到他家公子手上,就说我明天会去拜见武进伯一面。”
晴雯双手接过名贴,脆生生道:“婢子这就去。”
随即转头便去,对于贾瑛的事情她向来麻溜的很,从来不会耽搁半分。
“等一下!”
眼瞅着这丫头就要出门了,贾瑛又叫住她道:“你去了长顺那儿把事儿交代清楚后,再去后边厨房跟蔡嫂子说一声。”
“让她挑两个菜装食盒里给前边的焦大送过去,说是我让的,酒就不要带了。”
晴雯点了点头,说道:“二爷放心,婢子记下了。”
说罢便风风火火地跑出去了。
“慢一点!别摔着了!”
这丫头,贾瑛摇了摇脑袋,继续埋头写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