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城的初冬早晨,寒霜凝结在城墙角落。
城头上悬挂的蜀军旗帜猎猎作响,城内却是一派繁忙的重建景象。
战后的天水已渐从伤痛中苏醒,街巷里叫卖声重新嘈杂起来,百姓穿梭其间,人心安稳。
一大早,杨仪便在军营和城中巡视了一遍。
“杨大人!”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将杨仪的思绪拉回现实。
回头一看,只见赵砺快步而来,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神色兴奋中夹杂几分敬重。
他略一拱手,扬声道:“大人!蜀都急报!”
“哦?”杨仪伸手接过竹简,略微垂目,迅速展开阅览。
竹简上的字迹遒劲有力,落款正是刘禅的御笔。
赵砺见他神情微变,不由自主地屏息静待。
片刻后,杨仪抬头道:
“东吴来使蜀都,扬言要和我蜀汉断交!”
“陛下来诏令,命我尽快班师回朝,共议对吴之策。”
说着,杨仪深吸一口气。
“看来,东吴这是已经急不可耐了!如果我所料不错,东吴已经暗中和曹魏达成联盟了!”
赵砺一怔,旋即眼中闪过亮光。
“东吴当真与曹贼狼狈为奸,背盟断交了吗?”
杨仪点了点头,沉声道:
“而今的孙权自以为得计,与魏结盟,断我蜀汉后路。殊不知……”
杨仪冷笑一声,眼底精光一闪!
“这却正中我下怀!”
见杨仪负手凝思,赵砺犹豫道:
“大人,如今天水新克,北线初定。陛下召您回朝,是要商议东征大计吧?”
杨仪拂袖收起竹简,语气平静而笃定。
“北伐是先帝遗策,但眼下时移势易,东吴反复无义,既然主动挑衅,我们便先取江东以绝后忧!”
杨仪锐利的目光仿佛穿透千里江山,望向东方。
赵砺顿觉心潮澎湃。
自随杨仪以来,每见主公谋划深远之举,事后皆印证其先见卓识。
“东吴数十年富甲江东,可水上称雄。这东征之路,怕不比北伐容易。”
他低声进言,神情颇有担忧。
杨仪朗声一笑:
“无妨!有备则战无不胜。天水之捷固然可喜,但真正的决胜尚在后头!”
他说着,目光扫视着天水城中忙碌的兵民,又道。
“赵砺,给无当飞军传令下去,明日回蜀都,无当飞军也拔营同回。”
“诺!”
赵砺抱拳领命,转身下台传达军令。
将士们迅速集结,传令的声音此起彼伏:
“丞相有令!无当飞军全军整备,明日卯时起程返还成都!”
等赵砺回来,杨仪又吩咐了起来:
“即刻去请吴懿将军、姜维参军,还有众位将校前来郡守府议事。”
半个时辰后,天水郡守府正堂之上,蜀军诸将齐聚。
杨仪环视众人,朗声宣布道:
“陛下诏令已至,命我等班师回朝,共商讨伐东吴之计!然天水新附,须留精兵良将镇守,以固基业。”
闻言,吴懿上前一步抱拳:
“末将愿遵丞相号令!”
杨仪赞许地点头:
“吴将军,此番夺取天水,你率军奋勇,当记首功。现特命你暂领龙骧军,镇守天水郡。”
“龙骧军亦将就地扩编,招募壮丁,保境安民。郡城防务、军务事宜,皆仰仗于你。”
吴懿虎目含光,心中既振奋又感责任重大:
“末将誓不负丞相所托,必令天水固若金汤!”
他话语铿锵,引得堂中将士一阵钦佩的低语。
紧接着,杨仪转向赵砺:
“赵砺,你多年追随于我,忠心耿耿。本相欲奏请陛下,任命你为天水郡守,留此辅佐吴将军,共理地方。”
赵砺闻言,激动地单膝跪地:
“属下必定肝脑涂地,守护天水一方百姓!”
杨仪微笑上前,亲手将他搀起:“吾知汝才干,天水托付于汝,我也就放心了。”
安排停当,杨仪举目望向众人最后一人,年轻的姜维站在末席,正满脸期待地望着他。杨仪微微一笑:
“姜维。”
姜维赶忙上前一步:“末将在!”杨仪拍拍他的肩膀:
“你乃凉州虎子,又饱读兵书,战阵之才卓然。此次班师回朝,你随我一道返成都,日后随在我左右,我当倚重于你。”
姜维眼睛一亮,郑重抱拳:
“末将愿随丞相效死力!”
一旁众将见状,纷纷投来羡慕神色。
谁不知杨丞相素来慧眼识人,如今亲点姜维同行,足见这年轻将领深得倚重。杨仪朗声道:
“诸位,我率主力回朝后,天水防务务必谨慎。然勿忧,大军虽去,天水仍有精兵留守。”
他顿了顿,望向吴懿和赵砺:
“吴将军、赵郡守,本相已命藏兵谷运来火器甲械,这几日便可抵达。”
“有这批利器,再加上尔等才略勇武,绝不让曹魏有机可乘。”
吴懿拱手大声道:
“谨遵丞相明鉴!末将定不负所托!”
赵砺也肃然领命。
军议毕,众将领命各自散去准备。杨仪目送他们离开,特别看了看吴懿坚毅的背影、赵砺忙碌的身影,心中泛起一丝感慨。
这两人皆是自己心腹,如今留守一方,他自信天水无虞。
此时,姜维仍留在堂内,眼神中带着崇敬与兴奋。
“姜伯约。”
杨仪唤道,语气少了些威严,多了几分长辈般的和煦。
“你我即将回到成都,局势或将风云突变。望你好生观摩,随我谋划,多学些朝堂与军务之道。”
姜维点头称是,郑重道:
“多谢丞相提点,姜维定当谨记于心。”
杨仪微笑颔首。
他转身缓缓踱出议事厅,望向院中一株傲寒盛开的梅花,心中暗想:
历史上,诸葛亮当年北伐未竟,如今换我杨仪来走另一条路。
他伸手轻轻拂去梅花瓣上的几点霜雪,眸中神光熠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孙仲谋,你亲手掀开这局,那就莫怪我顺势而为,将你吴国彻底葬送!”
轻声呢喃间,杨仪袖袍一挥,决然踏出了院门。
天水兵马南归的路上,途经蜀汉北疆重镇汉中。
蜀军浩荡行进数日,一路旌旗招展,辎重连绵,如长龙蜿蜒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