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程诺先把顾寒栀送到大梨村村口,接着拐道去云溪村。
进村时,见到不少熟悉面孔,大伙热诺地跟她打了招呼。
程诺不在的这段日子,孟程两家的奇闻轶事一直是大伙儿茶余饭后的谈资。
听说程家在镇上摆摊打出名堂,好几家酒楼让其供货,日子越过越红火;孟家却因孟母挥霍无度,外头赊账百余两,年三十被上门催债,最后也不知怎么解决的。
两相对比,程诺离开孟南洲后,比原先给人当媳妇,不知美上多少。
村里不少被婆母欺负,不受丈夫喜爱的大媳妇小媳妇,看向程诺眼里带着羡慕和向往。
白日里程家老二过来,说家里老小过两日要搬到云溪村来。
大伙儿没多想,毕竟这么好的一间砖瓦房,放着多可惜,村里人恨不得替程家人住进去。
程二顺已经回了家,此刻院中只有程诺一人。
瓷器铺老板送来的五百斤木炭,一半送到云溪村青砖瓦房内,将柴房堆得满满当当。
确定周遭没好事偷看的村民,程诺打开空间面板,开始购买米粮。
她余额破了六位数,每日商城采购次数变成两次。
程诺买了五十斤装的大米二十袋,五十斤装的面粉二十袋。
一半留在厨房,用柴火遮挡住,即便有外人溜进来,第一时间也发现不了里头的秘密。
另外一半运上牛车,等着天黑,再拉回云溪村。
余额下去五千,账户上依旧有九万多存款,手中有钱,程诺对即将而来的雪灾没那么害怕了。
天黑得很快,趁着夜色,夜深人静时,程诺关好院门,落上大锁,赶车回大梨村。
冬天天气冷,大多数村民早早上床入睡,程诺一路走来,没遇到一个熟人。
大梨村的村民,谁也不知道新春开年当晚,程家运回一千斤粮食,将小小厨房填得连转身都费劲。
程母笑得眼睛眯起来,这辈子家里还没存过这么多粮食。
庄稼人忙活一世,就靠粮食带来安全感,有了粮,什么都不用怕了。
第二日一早,程诺拿着赵氏前一晚做好的酸杏糕,坐上牛车去镇上找人花了二十个铜板,带信给杏花村的程雨。
回来后从空间买了十几罐粘合剂,趁家里人不注意倒进混合好的泥土中。
程家三兄弟,动作迅速,大半天功夫,老旧的墙壁重新粉刷。
程大顺看着明显比从前牢固的墙垣,好奇道:“我总觉得这回拌的土粘不少,不知是不是冬日上山的土更适合做土坯。”
程二顺进屋感受了下,外头寒风呼啸,屋内比原先暖和多了。
剩下的泥浆程诺没浪费,让程二顺送到小李家,李家的屋子比老程家还不如,他媳妇有孕在身,最忌讳受冻。
赶在天边还有霞光,小李家不大的土屋也修缮完毕。
年初三,扫穷鬼。
一大早程母拿着扫帚清理屋舍里的杂物,将这几日砌墙累计的垃圾扫出门。
隔壁院的范家人,见程家从大年初一开始不停忙活,心里早好奇得不行。
刚好门前有村民路过,问了几句,听到程母回应:“难得全家都休息,有机会修缮下屋舍,冬天太冷了,怕我这把老骨头抗不过去。”
村民笑道:“程大哥前两日说今年冬天会有暴雪,让我们提前准备多屯些粮食、修缮房屋,程大嫂,你家这两天忙前忙后,不会是在为下大雪做准备吧?”
那人伸脖子往屋里张望:“说得神乎其神的,你家囤了不少粮咯?”
范家的也趴在墙垣上,竖起耳朵听。
她昨日看到程家买粮了,足足两大袋,百八十斤是有的。
程母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指了指院中晾晒显眼的粮袋子:“都在这儿了,也就够我家吃上十几天的,家里人多嘴多,不多准备点没办法。”
百十斤粮食对普通人家算多的,但程家一大家子,又收留了何大夫的外孙和一个表亲,煮粥都得比别家多盛两碗米。
真有雪灾,这点粮食哪里够用哦。
村民只当程父的话是放屁,放完就忘了。
程父却还在村里不遗余力的呼吁大伙儿糊墙屯粮,最后真正听进心里的没一半人家,付诸行动的就更少了。
程诺来接老父亲回家吃饭,见他蹲在地上,一脸挫败,安慰道:“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强求不得,他们不愿意相信是他们自己的选择,爹,你不用自责。”
程父点点头,叹口气站起身,看到迎面走来一人,正是何大夫。
何桂香带婆母去看病时,不是没想过把孩子交给她爹照顾,一想到她的童年是如何过来的,立马打消内心想法,坚持把孩子送给程诺手上。
何大夫是个大老粗,平时照顾自己都够呛,照顾两个孩子比治疑难杂症还困难。
“老大哥,你说要下暴雪的事,真的假的?”何大夫冻得搓了搓手掌,露出不知多少天没洗的袖口,上头补丁林立。
程父被村民质疑多了,没了刚开始的一腔孤勇,气短道:“说了也没人信,信了也没人行动,随你们吧。”
何大夫:“我信啊,我外孙还在你家呢,不相信你的人品,我哪敢把我乖孙送过去。”
说话间,又走过来两人,是大梨村的村长和他儿子平安。
村长问:“大山啊,下暴雪的事,你有几成把握,大过年的说这些真不吉利。”
大山是程父的小名,好多年没人喊过了,突然听到,冷掉的心又有了一丝回暖。
程父:“叔,没把握的事,我会瞎说吗?村里人不信我,你帮我劝劝大伙儿,人命关天啊,再不行动来不及了。”
见他一脸严肃,不像是胡说,村长脸色跟着严峻起来。
若真暴雪突降,延续数月,村里必定要死不少人,不仅仅是大梨村,周边村镇皆是如此,一场天灾,至少四五年村里都得不到安生。
提前防范有利无害,不过是糊墙屯粮这样的小事,即便最后没雪灾,花出去的银钱换成米粮和坚硬的屋舍,不算浪费。
村长立马跟儿子道:“平安,挨家挨户跟大伙儿提雪灾的危害,就说我说的,让村里人屯粮修房,谁家不听,大雪来临时,别哭到我门上。”
平安点头:“我现在就去。”
他从最村尾人家开始劝说,程老头和何大夫去山上砍树枝,程家几个儿子,有去野地里挖泥土的,有去寻找适合掺和泥里的稻草的,还有到鹿山上捡柴火的。
陆续有好几户人家被说动,有钱的拿出存银去镇上买粮,没钱的挑起扁担去后山挖土糊墙。
其中就有贵婶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