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江吟巡视在这刚刚建设好了的场地,一边巡视着,一边指挥着学生们,做着各种工作。但见那学生们积极认真的样子,和他们脸上荡漾着的朝气,慕江吟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慕老师,慕老师,可算是找到你了。”忽然之间听到了有人在呼唤着她,声音之中,带着紧张,也带着激动。
转过头,只见一个身上穿着带补丁的衣服的中年妇女,并领着一个约莫着十二三岁的女孩匆匆地走向了她。
“是这里没错吧,慕老师?”那妇女的眼中带着些茫然,并对慕江吟问道:“我也不认识字,不知道这里是不是你说的育才中学,好不容易才找到你。”
“今天是到学校来报名的日子,对吧?我把孩子带过来了。”
“对的,是这里没有错。”慕江吟点头,并万般热情地对她而道:“今天是我们开学的日子,总算是把你们给等到了。”
“一会儿到主席台那里去报一下孩子的姓名吧,孩子进入了校园,从此之后就是我们育才中学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了。”
“啊……慕老师啊,能不能求您一件事情?”那妇女唇瓣翕动了几下,犹豫了一瞬,却还是对慕江吟开了口,眼中带着诚恳的恳求之色,“我们家穷,这丫头从小都是在家里干活的,从来就没有到外面和别人交际过。”
“这丫头胆子也小,到了学校之后,只怕不能够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很快,适应学校里的生活。”
“所以能不能请慕老师您多多照顾一下我们家的孩子,让她在学校里受到别人的欺负啊。家就这么一个丫头,我真的看不得她受到任何委屈,这次把她送到学校来,我也是纠结得很,就怕她到了这边适应不了学校的生活。”
“大姐,这个您大可放心。”慕江吟微笑着对其宽慰而道:“我们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的素质都是极为良好的,不可能会有任何一个孩子受到欺负。”
“我们的育才中学是学习和玩乐的乐园,我可以向您保证,孩子在这里一定会受到爱的教育,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爱上这个地方的。”
“您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并在家中安心的等候着,用不了多久,便可以看到孩子在这所学校之中的收获的。”
“那就好,那就好。”听了慕江吟这样的承诺,那妇女才放心地点了点头,“有慕老师您这句话,我也就能够放下心了。”
“您真的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若是没有您的话,这孩子这辈子恐怕都不知道学校是什么样的。我就把孩子交给您了,将来孩子有了成就,我一定会叫她第一个来回报您。”
“大姐,您太言重了。”慕江吟我是摇了摇头,并微笑着温声而道:“这本就是我们做教育行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孩子能够学有所成,是她自己的努力所造就的。”
“如果能够看到他们在学校里收获到了知识,将来成为国之栋梁,那我们的所有付出也就都值得了。”
“好了,不多说了。”她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又招呼过来了,另一个在篮球场上打扫的同学,“张小芳,你过来。你把打扫工作先交给别人,你带领这位阿姨和这个新同学到报名处报上名。”
“好的,老师。”张小芳很积极地答应了下来,并对那妇女和那女孩道:“阿姨,同学,你们跟着我来吧。”
说罢,她便将那妇女和孩子一同带到了报名处。
慕江吟望着他们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之下,所有的一切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经过了这一番改造后,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在这初春之中更添了些盎然之意。上午的打扫工作和新生报名结束之后,下午所有的学生们便都进入到了班级之中,准备开班会。
慕江吟将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便捧着书本走到了教室之中。如今又增添了不少学生,班级中的座椅也造比从前更添了一排,望着在座的一张张神采飞扬的面孔,暮江吟的眼眸之中,也泛起了一抹浓厚的神采。
“同学们,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了。”她将书本放在了桌子上,平视着前方,朗声讲道:“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新的气象,校园里万象更新,我们也又迎接来了一批新同学。”
“希望我们大家在校园里能够和睦共处,一起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能够一直保持着最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校园里快乐地读书学习。”
“在新学期的初始,我们的育才中学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她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将放在身后的大箱子打了开,从中取出了一袋又一袋的学习用品,将其摆放在了桌子上。
“这是学校送给我们的开学礼物,是学校专程为我们购买的学习用品,十分齐全,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请大家按照座位顺序自行来领取吧。”
“哇,好棒啊!”看见那新颖的包装,学生们的眼眸之中泛起了光芒,纷纷怀着满心的期待排好了队伍,秩序井然地走到了讲台前,并领取属于自己的礼袋。
“谢谢老师,谢谢学校。”每一位学生都领取到了属于自己的礼物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打开包装,看到那齐全而又新颖的各种学习用品,无不欢心。
慕江吟微笑着望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眼中泛起了慈爱之色,“学校之所以会出资为大家购买学习用品,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读书学习。”
“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学校和老师对在座的每一位学生的这一份良苦用心,大家一定要好好爱护学校,送给大家的学习用品,也希望大家在学习上能够更加努力,比起从前更上一层楼,大家能否做到?”
“能够做到!”在座的学生们纷纷应声而道,四十几人异口同声,每一个稚嫩的声音之中,都凝结着无限奋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