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祖位面。
朱元璋脸色有些阴沉,似乎能滴出水来,整个大殿内气氛降至冰点。
“这个棒子国简直无耻到家了!似乎与高丽分割了,独立成了棒子国?”
一旁,朱标点点头:“对,先前看天幕,是这样的,棒子国还成为了鹰酱的狗腿子,一起对付后世华夏的龙国。”
彭!
“不要脸。”
朱元璋拍了一下桌案,而后站了起来:“朱棣,你亲自带队,去一趟棒子国,好好教教他们什么是仁义道德。”
朱棣马上领命:“是,父皇,儿臣和他们好好讲讲道理,如果他们若是听不懂道理,那么儿臣也略懂一些杀人刀法。”
朱元璋颔首:“我儿武艺双全,去吧。”
“遵旨!”
【华夏龙的形象,很多时候都是由西方主导的,于是这就导致了很多偏见。】
【曾经英格兰主流大刊《经济学家》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
【结果显示,在03年到06年间,该杂志报道华夏的漫画中的龙,清一色都是刻板扭曲的恶龙形象。】
【西方影片也频频强化国际公众,对中国龙形象的负面认知,影片《红龙》里用红龙来象征,残暴杀人狂。】
【尽管整部片子的形式和我们龙的传人毫无关系,但片子里依然插入了一个特殊情节。】
【让杀人狂在树上刻下汉字中的记号,并用剧中人解释该记号,在麻将牌里红中代表红龙。】
【而红龙在西方世界中通常不是什么好东西。】
【西方文化中龙经常被描绘成,有双翼(得李好)、尖角、四肢带刺,却能够喷火的怪物,同时全是布满了坚硬的鳞片。】
【用西方视角解读,就是把邪恶的影响投入在东方龙身上,这是这是对东方文化的一种污蔑侵略,关键是还真会有人信这个邪。】
【如果不拿回文化解释权,我们的文化就会支离破碎,最又成为历史的一触角。】
【龙的传人对龙文化的自觉和故事,是中国文化化、国际化传播的基础。】
【保护龙文化的解释权,恰恰就是保护原生东方文化的起点。】
【华夏文化中,龙是神秘的,是不朽的,同时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我们的文化要由我们自己掌握,握终解释权,我们的文化需要我们自已去传颂。】
【国外人可能不明白什么是“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但迥星港,流云渡”。】
【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也应当以崭新的、正统的面貌,向世人展示!”】
春秋位面。
孔子喃喃道:“如何将沉淀厚重的文化重新书写,用新时代的方式进行推广,这是一门大学问。”
“看来,文化战争,才是最可怕,最艰难的战争啊!”
一旁,众位弟子纷纷点头。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推崇儒家学说的原因。
“思想与文化,才是这个世间,无往不利的武器!”
唐朝位面火。
李世民心生感慨:“我一直认为家国的强悍,靠的是兵强马壮,但是今天看来......”
“以思想为剑,以文化为刃,方能横压世间一切敌啊!”
“陛下所言极是,但是臣还有一个想法儿。”
此时,药师李靖站了出来。
李世民微微点点头:“药师,但说无妨。”
李靖微微施礼,而后道:“纵观天幕视频,后世司机大国与大国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制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和思想的斗争,才会大行其道。”
李世民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可以用拳头说话,谁也不想用文化与思想这种见效慢的方式。
“在实力或局面出现相互制衡时,文化与思想便是先头兵。”
李世民望着天幕,喃喃道。
此刻,他也意识到了思想与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强林的根!
龙的形象无论在任何朝代,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符号,尤其是代表了皇权。
因此,此视频一出,所有人都是异常关注。
对于别国硬蹭龙文化的行为,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在一片激烈的口诛笔伐当中,下一个视频已至。
视频标题是:【逼死神当“月老”,在他们面前,死神也不得不低头,问世间,情为何物!】
看到这个标题,各个位面的人都被吸引了。
死神与月老,这两个一个代表了消逝,一个代表了美好,放在一起,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沪上一处革命纪念地监狱旧址门口,停放着一辆囚车。】
【1931年,就是这辆车,载着数位即将押赴刑场的革命英雄。】
【古人原以为,这趟驶向死亡的行程,车厢内会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想到,此时,囚车上却是举办着一场特殊的婚礼。】
【革命英雄蔡波真,真诚地询问他的革命战友屋吴钟雯:“你愿意嫁给我吗?”】
东晋位面。
稽郡城,一处高雅的学堂当中。
一名皮肤白皙,英姿勃发的男子,和另外一位丰神俊朗的男子,在窗前并肩而已。
祝英台眼中充满着担忧之色,问向一旁的梁山伯。
“梁兄,你说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
同时间,祝英台看向梁山伯的眼神,看些异样。
不过,梁山伯并未察觉到,而是在认真的回答问题:“这已是绝境,才在囚车上举行婚典仪式,可歌可泣啊。”
梁山伯叹了口气,能在押赴刑场的短短时间当中,完成神圣的婚典仪式,令人痛心!
“可惜了这一双璧人。”
祝英台抿了抿嘴唇,罕见露出了一抹小女人的姿态,但是却稍纵即逝。
【蔡波真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品学兼优烈,后在一家石油公司做文书工作,这是一份体面且薪酬待遇相当可观的工作。】
【但是对于一个心系家国民生的人,蔡波真爱国信念强烈,安于乱世沉于浮生的生活,不是他所追求的。】
【他坚定追求建立一个光明的社会,甚至不惜抛弃生命。】
【于是在1927年,他毅然参加了广州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