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林八岁的小脑瓜里想不明白亲妈为啥扔他,他认为肯定是坏人把他偷走扔到了后妈家里。
只要亲妈说句话,他可以不计前嫌的回来。
张向伟不明白这小子为什么这么问,他也疑惑的看向他妈。
张顺老婆满脸惊愕,张锦林这孩子说的话怎么就那么好玩呢?
她八年前丢过孩子?
“妈,你真丢过孩子?”张向伟摸不准他妈的想法,看他妈没回,好奇的问。
张顺老婆转瞬想了很多,试探着问:“锦林啊,你怎么突然这么问?”
她说着还把手放在孩子头上摸了摸。
张锦林感受到张顺老婆手掌传来的温度,心里酸酸的,吸了吸鼻子说:“我妈说我不是她亲生的,是捡来的。”
张顺老婆一下子笑了起来,她使劲的揉搓着张锦林的脑袋说:
“你妈骗你的啊,这你也信?”
“不是的,我爸也说我是捡来的。”
“所以你现在在找家人?”
“嗯,我想找我亲妈,我不想待在他们家里了。”
张锦林期待的看着张顺老婆。
张顺老婆笑的前仰后合。
张锦林笑了,眼泪还挂在脸上,他妈看到他很高兴啊。
忽然,李宝英带着张花回来了。
她看到张锦林和张顺老婆在一块儿有些奇怪,这小儿子跑张顺家门口干啥来了?
“锦林,你在干嘛?”她问。
张顺老婆也看到了她,笑着替张锦林解释说:“宝英,你家锦林太好玩了,他问我八年前有没有丢过孩子,你说我该怎么回答?”
李宝英也想笑但是忍住了,因为她儿子正委屈的看着她,生怕她不让张顺老婆认他一样,所以她说:
“你照实说呗,又不是什么大事,他长大了有些事也该知道了,要是想领走我都同意。”
“好,既然这样我就说实话了,我八年前确实丢了一个孩子,我看锦林长的还挺像的,锦林啊…”
张顺老婆话没说完被从院子里走出来的张顺打断了。
“孩子他妈,你瞎说什么,别没事找事骗小孩子了。”
张顺一脸的严肃,个头不高,一双精明又有点猥琐的三角眼,皮肤微黑,给人一种不好相处的感觉。
李宝英看到他笑了一下就带着张花回家了。
张顺这人她明白就是怕别人占他家便宜,所以跟谁都不亲近,邻里邻居的也没个关系好的。
上一世她家张花被冤枉偷了他家向日葵,被他那眼睛剜了好几眼,哪怕她都已经赔了钱,他仍然每次见面都吓唬张花。
心眼小的人一般活不长,所以他五十多岁就得了癌症没了。
李宝英看不上这人,也不想多说话。
张顺老婆不继续说了,跟张锦林摆摆手说:“回家吧!”
张锦林刚要问问自己到底是不是她丢的孩子,她什么时候认自己回去转头看到张顺吃人的目光,转身跑了。
张顺太吓人了,他怕。
但是他明明是自己亲爸,为什么不认自己?
李宝英看到小儿子垂头丧气的回来,笑着说:“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要打包自己的东西再一起搬过去?”
“其实你爸妈家里有钱看不上咱家这点破烂,你过去让他们给你买新的就行了。”
张锦林低着头,小声说:“妈,我不走,我跟你过。”
“哼,跟我过?我看是你爸妈不想要你,你才回来的吧?”
李宝英嘲讽的说。
“妈,我真的是张顺叔家的孩子吗?你亲眼看到他们把我扔咱院里的?”
张锦林不死心的问。
“没看到,她不是说了丢了个孩子,八成是吧。”
李宝英说。
她快速的热了窝头煮了白菜汤,吃喝完还要去上工,没功夫跟死小子掰扯。
张锦林不说话了,打算等待机会再仔细问问,说不定他妈真的会认他呢?
李宝英吃了饭随便收拾了一下就带着小花去上工。
过了年城里又有知青要来,来了就要安置,村里领导在知青点找了个地方组织人一起给他们盖房子,参加盖房子的人都有工分。
村里穷,盖不了大砖瓦房,但是也不能盖茅草屋,看起来太不像样子,城里来的知青住不惯。
所以便在茅草屋的基础上改良,稍微加了点砖瓦,盖一排平房。
就这房子也比村里大多数人住的好。
原先的知青有四五个,两女三男,都是年轻人,来的时候水水嫩嫩的,这才几年过去就晒得跟本地人一个颜色了。
但是,知青就是知青,人家有见识有学问,一看气质就不一样。
李宝英让张花在一旁玩着,她去搬砖。
一同搬砖的还有一个同胡同的林老太,她快五十岁了还不歇着,一看就是个勤快人。
林老太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两个儿子都成家了,闺女还在说亲。
她闺女长的很漂亮,媒人都快踏破她家门槛了,可是就是没有满意的。
林老太说不着急好人家要慢慢挑,好女不愁嫁,她女儿便也不急。
李宝英跟林老太打了个招呼便开始干活。
“宝英,你娘家有没有合适的人给晓红介绍介绍?”
林老太忽然凑近李宝英问。
李宝英娘家在离这五十公里的李村,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子里的人生活条件比四周的村子都要好,周围的村子都想把闺女嫁过去。
“这…我也不知道啊,我今年也没回去。”
李宝英淡淡的说。
她家还有两个哥哥,父母在两个哥哥家轮流住着,两个嫂子不待见穷亲戚,她就没事不去碍眼。
另外她还要在家照顾自己大儿子,也懒得去,反正知道自己父母过的好好的就行了。
说起来,她嫁到张家来还有两个嫂子的功劳呢,她们怕父母和两个哥哥偏宠把好东西给她,便撺掇着给她嫁到了五十公里外的张村。
五十公里对于几十年后的人来说不是事,开车一两个小时就到了,可是当时靠双腿要走十几个小时。
就算坐马车也得好久,李宝英家里也没马车。
所以提起娘家,李宝英心里是有意见的。
“宝英,我知道你没回去,你想想你们那一片的有没有年龄跟我家晓红相当的孩子?”
林老太不顾李宝英的冷淡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