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诗之二十一
瑞雪映盛世,君心寄丰年——《野次喜雪》赏析
野次喜雪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唐代诗歌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唐玄宗李隆基的《野次喜雪》,便是其中一颗独具魅力的明珠。这首五言律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雪景图,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繁荣的美好期许,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逐联赏析
1.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诗的开篇,一幅破晓时分的清冷画面徐徐展开。“拂曙”,即拂晓、黎明之际,天边泛起鱼肚白,晨曦微露,为整个世界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此时,诗人身处野外的行宫,随着行宫大门缓缓打开,一阵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残留的睡意。“寒皋”,指寒冷的水边高地,这里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不仅寒意袭人,更有一种开阔、寂寥之感。极目远眺,视野极为通透,远处的山川在晨光与寒气的笼罩下,若隐若现,轮廓逐渐清晰。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绘出一个清冷、开阔的空间场景,为后文雪景的出现做好了铺垫,也隐隐透露出诗人期待与欣喜的心境,仿佛在这宁静的清晨,正等待着一场盛大的自然奇观降临。
2.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颔联将镜头聚焦于天空,一幅壮美的雪景跃然纸上。“繁云低远岫”,浓厚的云层如同一床巨大的棉被,沉甸甸地压向远处的山峦,仿佛要将山峦紧紧包裹。那层层叠叠的云朵,在晨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调,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而“飞雪舞长空”,则是整个画面的灵魂所在。纷纷扬扬的雪花,如同无数灵动的白色精灵,在广阔的天空中肆意飞舞。它们或旋转、或飘洒,姿态各异,无拘无束。雪花与浓云、远岫相互映衬,一动一静,一柔一刚,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力量的雪景图。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雪景的壮美,更通过“低”“舞”等动词的运用,赋予了画面动态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雪花飞舞的美妙与震撼。
3.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颈联进一步深入刻画雪花的形态与姿态,展现出雪的轻盈与灵动之美。“赋象恒依物”,雪花仿佛具有独特的魔力,它们飘落之后,总是能巧妙地依附在各种物体之上,为世间万物披上一层洁白的盛装。无论是枝头、屋檐,还是地面、山石,只要雪花触及,便瞬间变得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这体现了雪花的轻柔与包容,它能与万物和谐相融,赋予平凡的事物以独特的美感。“萦回屡逐风”,雪花在空中飞舞时,常常随风盘旋、萦绕。风,是雪花的伴侣,也是它们舞蹈的指挥者。时而轻柔,雪花便缓缓飘荡;时而强劲,雪花则急速翻飞。这种雪花与风的互动,使得整个雪景充满了动态之美,仿佛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梦幻之舞,让人陶醉其中,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尾联笔锋一转,从对雪景的描绘转向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为知勤恤意”,诗人深知作为君主,关心百姓疾苦、勤于政务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时刻将百姓的生活冷暖挂在心头,这份对民生的关怀,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真挚。“先此示年丰”,在诗人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是上天对百姓的眷顾,是丰收的预兆。在古代,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基,而雪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瑞雪可以冻死害虫、滋润土壤,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基础。因此,看到这场大雪,诗人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又寄托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殷切期望,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整体赏析
1. 主题与情感:
《野次喜雪》的主题丰富而深刻,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着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雪景的细致描绘,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那壮美的雪景、灵动的雪花,无不彰显着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同时,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上,而是将笔触延伸到民生领域。他深知雪与农业生产、百姓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对这场雪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带来丰收,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这种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李隆基作为君主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担当,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暖的人文气息。
2. 艺术手法:
诗中意象运用精妙,“繁云”“飞雪”“远岫”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出一幅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雪景图。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巧妙组合与描写,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空灵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飞雪舞长空”将雪花比作舞者,赋予其灵动的姿态;“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则通过对雪花形态和动态的描写,将雪花拟人化,使其更具生命力。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语言风格: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用词典雅,极具唐诗的韵味。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雪景的轮廓,却又不失细腻与生动。如“拂曙”“寒皋”“繁云”“远岫”等词汇,简洁而准确地描绘出清晨、寒冬、天空、山峦等场景,使读者能够迅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同时,诗句的韵律和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种简洁与典雅相结合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既有情感的温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4. 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隆基统治前期,正值开元盛世,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心境也较为开阔、乐观。他在旅途中看到这场瑞雪,自然联想到国家的繁荣和百姓的幸福生活。这首诗不仅是对雪景的赞美,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映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自豪感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野次喜雪》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精妙的艺术手法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雪的壮丽与柔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切。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见证着唐代诗歌的辉煌,也让后人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采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