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然自己创造缝合方式,我的天啊,他是怎样一个奇才!”
“我看是他吹牛吧,那种方法未必是他原创,只是我们没见过!”
“他完全没必要骗我们啊,只要有一个人见过这种缝合法,那他脸都不要了!”
“以他的能力和性格,不可能骗我们1”
众医生因为李正的新方法,都变得很激动。
周明副主任摇头笑道:“这个李正,还真是惊喜不断啊!”
段主任也点头笑道:“我把他请过来做手术,是非常明智的决定!今天这几盘录像带的价值,太高了,这是李正首创缝合法全世界第一次有影响的记录!”
“嘶!”
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段主任把李正今天的表现,拔高到了世界级层次。
这个震撼,可谓不轻啊!
“你觉得他的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好呢?”周明黑脸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段主任想了想,摇头道:“还是让李正自己命名吧,现在说还为时过早,临床效果怎么样,有待后续观察,没有好的临床效果,什么名字都没有意义。”
周明点了点头,继续看李正操作。
7号手术间。
很快,李正缝完一个套圈后,把肌腱对合整齐,再用6-0尼龙线,进行了双8字缝合。
缝完后,大拇指就有了一定的张力,呈现出自然弯曲状态。
“背伸大拇指,伸到极限。”李正说道。
朱启东有点激动地问道:“这行吗?”
陈大勇催促道:“动作迅速一点,不要迟疑!”
朱启东见李正点头,捏住大拇指,稍微用力掰直。
肌腱在腕部滑动,很快吻合口就滑到了手掌内,没有任何滞涩感。
朱启东把大拇指掰上翘,已经不能再掰了。
“松手。”李正说道
朱启东松开大拇指。
大拇指自然回复到弯曲状态。
朱启东赶紧查看吻合口情况。
“严丝合缝啊!”朱启东惊叹道:“这种缝合法的抗张力强度也太好了!”
李正点头。
当然好了,这种方法,后世在全世界都通用,尤其是断指再植。但这种方法难度也很大,一般医生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
继续缝合。
朱启东熟悉了这种方法后,配合越来越流畅。
不到半小时,腕掌侧的所有肌腱缝合完毕。
朱启东想着要李正让他缝一根肌腱,但想想还是没说出口,他觉得自己还是先用其它材料训练熟悉了再临床实操比较稳妥。
再次进行了一下抗张力检查,没有任何问题。
再缝合血管。
二十分钟后。
血管再通。
松开止血带,断手血液供应恢复。
最后缝合神经。
“哥,你先休息一会儿,皮肤我来缝。”陈大勇说道。
李正点头。
显微外科手术很消耗体力和精力,这两个断腕做下来,李正感觉也确实有点累了。
肚子还饿。
陈大勇和张勇即将缝合完成。
“准备石膏固定。”李正说道,进行最后关键一步。
两枚克氏针固定的骨折还是不够稳定,需要石膏外固定进一步加强。
巡回护士很快拿来2卷石膏绷带,一盆水,一块专门用来铺石膏的木板。
后世李正用的石膏都是高分子了,直接剪成需要的长度后,过一下水,甚至不用过水,遇空气也能凝固,又干净又轻便又坚固卫生。
这种需要一层一层抹的真石膏早就淘汰了。
好在李正也是从用这种石膏过来的,并不陌生。
李正在木板上铺上石膏绵纸,大概30厘米,把石膏绷带打湿后,一层叠一层地铺在棉纸上,边铺边把上面的稀石膏抹均匀。
抹了11层,这是上肢的常用厚度。
陈大勇那边已经缝完包扎好了伤口。
李正把石膏绷带提起来,快速放到腕背。
陈大勇上手小心地扶着石膏。
李正快速用绷带缠绕固定石膏。
差不多定型后,李正再剪开腕部的绷带,防止过紧影响血运。
另一只手重复同样的操作。
段建辉和周明再次回到手术间。
摄像大哥也停止了直播,开始收机器了。
“都录下来了吗?”段建辉问道。
“放心吧,主任,我可是专业的!”摄像大哥打包票道。
段主任点了点头,道:“今天的录像带太重要了,请尽快制作出来!”
“好的主任,我们尽快,不过今天两台手术,录像时间有点长,可能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做出来。”
段主任点了点头。
“今天真是辛苦了!一会儿一起吃饭,可不许跑了!”段主任看着正在脱手术服的李正,笑道。
李正摇了摇头,道:“我还要回家一趟,下次有机会再吃。”
段主任知道李正的安排,没有再勉强,道:“那就让启东送你们。”
“他也很累了,就不要麻烦了!”李正摇头道。
朱启东大声道:“市里有多大的地方,出个城都只要十几分钟,再说了,正哥你现在是我的偶像,送偶像不会累!”
李正不再推辞,有车还是方便很多,要带着晓梅去挤公交也不太好。
“启东老弟啊,要不你也送一下我?”陈大勇笑道。
“那还用说,勇哥你是我偶像的兄弟,也就是我的兄弟!我先送偶像,再送你!”朱启东豪爽道。
陈大勇有点意外,这朱启东也还是有情商的。
交代好术后注意事项后,李正几人在段主任陪同下,再次来到了住院部前的停车场。
上车之后,段主任又塞给李正一个信封。
李正捏了捏,应该又是两千,他摇头道:“段主任,要不了这么多。”
段主任笑道:“这是第一台显微外科手术,意义重大,以后可没这么多了!”
李正笑了笑,不再推辞。
朱启东发动车子,出了市医院。
“这一年,市里的变化还挺大的!”李正看着马路两边多出的一些楼房,有些感慨的说道。
一年了,一次都没回过,上次送病人回来,都到了晚上,看不真切,现在看来,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每个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城市建设自然也日新月异。
“可不是嘛,几个月都有大变化。”朱启东边开车边说道:“我出去进修回来,市医院周边就新修了一个商业区,一个居民小区,一家幼儿园……”
听到朱启东如数家珍,陈大勇也点头道:“我们市一年前,卷烟厂完全建成投产了,极大地促进了市里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一年是我们市腾飞的重要一年……”
听着两人侃侃而谈,从城市经济建设,到医院的发展,李正也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刻。
十几分钟后,就到了李正父母居住的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