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时间,有时候让人感觉度日如年,可一旦过去,再回首,又如白驹过隙。
洪武二十六年的这个夜晚,朝廷之中的皇亲国戚,勋贵要臣,甚至就连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在内,全都倍感煎熬,当太阳东升,却又懊悔时间太少,有许多问题没来得及考虑,就到了早朝的时间。
“陛下有令,悬百官觐见!”
太监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在紫禁城之中回响。
文武百官排成两列,井然有序的走进了奉天殿之中。
朱元璋一说有事起奏。
黄子澄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
“今秦王殿下薨逝,冤魂未散,九泉衔恨!臣伏乞圣裁,即刻将逆臣李暄斩首示众!”
齐泰等人纷纷高呼:
“臣附议!”
朱元璋沉默片刻,转头看了蒋瓛一眼。
蒋瓛立刻说道:
“凉国公大病未愈啊!”
黄子澄冷哼了一声道:
“总不能为了等他一人,就一直不去处置李暄吧?”
齐泰点头说道:
“没错,陛下昨日为了凉国公特意将李暄死期延后一日,已是天大的恩典,这样的事岂能一而再,再而三?”
蒋瓛面露一丝为难之色,犹豫了一会说道:
“按大明律,当在午时三刻处死犯人,现在时辰未到。”
“蒋瓛!你为何一直拖延处死李暄之事?莫非是与李暄有故,所以徇私枉法,有意包庇?”
黄子澄立刻就扣了一顶帽子下去,紧接着,马上拱手拜道:“臣恳请陛下,判逆臣李暄斩立决!”
这帽子不仅是扣给蒋瓛的,还是扣给朱元璋的!
朱元璋若是不同意,那便等同于承认自己徇私枉法,有意包庇。
朱元璋轻轻敲击着龙案,一言未发,但奉天殿内的空气明显比刚刚冷了些许。
黄子澄莫名打了个寒颤,微微一抬头对上朱元璋的目光便有种浑身血液都被冻结的错觉。
但还是咬着牙装傻充愣,死不收回刚刚的话。
此时。
傅友德忽然站了出来,冷笑了一声,转头看着黄子澄质问道:
“黄子澄,你为何非得将李暄斩立决,立即了结秦王之案?莫不是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担心案子拖着,锦衣卫会查出点什么来?”
“你休要胡言乱语!”黄子澄怒骂了一声,然后无奈地改口:“午时三刻,便午时三刻。”
朱元璋看了徐辉祖一眼,冰冷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
心里头暗暗想:还得是这些和咱打天下的老哥们靠得住,不会和咱对着干。
但很快,脸上又浮现出了一丝焦躁之色,悄悄给了蒋瓛一个眼神。
蒋瓛压低声音说:
“凉国公已经在星夜兼程地往应天府赶,午时之前应该能到。”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示意百官早朝继续,有事说事。
……
三个时辰之后。
紫禁城午门的附近被百姓堵的水泄不通。
李暄被五花大绑,压在朱门之下。
朝中百官,皆在轻声议论。
“黄先生,齐先生,今日能顺利吗?”
朱允炆十分的不安。
“殿下宽心!”黄子澄安抚道:“在下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今日便是大罗神仙来了,也休想救得了李暄!”
“没错,他杀了秦王铁证如山!抵赖不了的,便是陛下也没法硬去保他!”齐泰也说。
“如此便好!”
朱允炆这才松了一口气。
正当时。
“午时已至!”
宫中的太监忽地大喊了一声。
徐妙锦有些着急的扯了扯徐辉祖的衣角,道:
“阿兄,真的没办法救李暄了吗?”
徐辉祖有点无奈地说:
“李暄当街刺杀秦王,为兄能有什么办法?”
朱棣道:“父皇倒是能赦免李暄,也想那样去做,可要让李暄活的话,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父皇不会愿意的,他今日必死无疑!”
“小妹。”徐辉祖愣了一下问:“你该不会真喜欢上他了吧?”
徐妙锦面色微红,而后用力摇头道:“当然没有!我只是觉得李暄不该死而已,秦王之罪罄竹难书,他杀了秦王,是为民除害!大明律不是规定,杀人者,人恒杀之吗?”
“因为秦王再如何恶贯满盈,那也是陛下的亲子,大明律,对藩王素来无用。”
徐辉祖说这话的时候,姚广孝看了朱棣一眼,露出了一个别有深意的笑容。
……
“午时一刻!”
“午时两刻!”
太监的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响一次。
午门的周围,许多人的心也随之越悬越高。
当太监喊出“午时三刻”的时候。
所有人的心情都紧张到了极点!
“陛下!时辰已到,该行刑了!”
黄子澄立刻站出来催促。
“陛下!臣该死啊!若是不杀臣,何以正朝纲?请陛下立刻将臣砍了!悬臣头颅于午门之上示众!”
李暄一脸的迫不及待。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一时间进退维谷。
杀李暄自然是不愿意的。
可若是强保,那可就堵不住悠悠众口了。
而就在朱元璋左右为难的时候。
姚广孝忽然大喊了起来:
“陛下,还请刀下留人!李暄的事情,燕王殿下有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