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怕是学历史的吧?我也是,我之前读过一篇论文,叫《论永乐盛世》,作者的观点就是仁宣统治时期的相对太平是永乐盛世的余绪,我也这样认为。]
[那这么说,应该吹永乐盛世啊,怎么感觉一提明朝就说仁宣之治。]
赵定安笑道:“仁宣之治,治理,文人士大夫的专场。况且朱棣藩王谋反,士大夫更喜欢拿来说事了。前面有朋友说,朱瞻基埋下土木堡之变的祸根的这个观点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得,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弘治时期马文升说‘宣德以来武备渐弛,迨至正统,民不知兵,所以有土木之败迩’,嘉靖年间霍韬说‘不知三杨坏我太祖之法已多矣,上下要安,苟且度日,卒始正统之乱’。朱元璋时期就废除中书省,后续还建立内阁,决策由皇帝拍板,所以这里表面说内阁大臣三杨,何尝指责的不是皇帝?”
朱元璋:咱?咱后来把中书省都废除了?
不是,现在的宰相是李善长,他要废除中书省......他对老兄弟开刀了?
朱元璋欻地站起,他明明是要学汉高祖和老兄弟们善始善终的呀!
[弘治是指朱佑樘,那个有名的一夫一妻皇帝,他的时期被称为弘治中兴。]
[中兴?我就知道一个光武中兴,看来这个朱佑樘也不简单。]
赵定安道,“挺少有人知道,宣德六年是最好、也是唯一一次可以拿下北元正部的机会,朱祁镇、朱厚照、朱见深三个人,都有打出去的想法,朱祁镇想得挺美但自己不争气,他从来都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我也从未否认和洗白朱祁镇的行为。而朱厚照和朱见深,可惜生不逢时,当时的大明已经没办法打出去了。”
[我天哪,颠覆我的认知......而且主播说得有理有据,不是那种编故事。]
[涨知识了,以前看人一提朱棣就是造反篡位,这其中弯弯绕绕不少呢。]
[这没错,以前看历史一提朱棣和李世民就是他俩造反,说两人大逆不道,这些写历史的文人自己的腚干净吗?]
[所谓一步错步步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不过如此吧。]
[一进来就听到主播讲土木堡......太沉重了,主播讲点轻松的呗。]
作为一个燕王吹永乐吹,赵定安其实还想喷,但是他也知道一直讲沉重的历史没人听——他前几次直播都讲得一本正经,今天直播间里有这么多网友还不是被野史吸引进来的?
[主播讲讲大魔法师!]
赵定安看到这条,就接话道:“大魔法师就是说,朱棣打仗仿佛和哈利波特一样能召唤大风。举几个例子,白沟河、夹河等战役中,生死存亡之际,都会突然刮起大风,还专门帮朱棣,不是吹断别人旗杆就是把对方吹得晕头转向被砍瓜切菜。”
[风之子!不愧是和刘秀并驾齐驱的大魔法师哈哈哈哈。]
[主播还没讲灵璧之战呢,那才叫搞笑。]
[灵璧之战?主播能讲讲吗?]
是天可汗发的消息,因为也喜欢李世民,所以赵定安对“天可汗”三个字有着不少的好感:“灵壁之战是靖难的关键一役,朱棣彻底击溃了敌方的军力。搞笑点就在于,朱棣一方进攻的暗号是三声炮响,但巧合的是,南军撤退的暗号也是三声炮响......”
评论区沉寂了一瞬,随即刷起了满屏的哈哈哈。
[朱棣:还没开始呢,对方就四散而逃了......]
[救命啊,就这运气,他不赢谁赢哈哈哈哈。]
[朱棣但凡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了,朱允炆但凡走对一步就大获全胜了。]
李世民摸着下巴,运气这么逆天?武德九年的时候,怎么没来阵大风把颉利可汗吹进河里淹死呢?!
[主播,咱有个问题,朱棣起兵这么困难?就他一个?]
朱元璋其实想知道,出了朱棣,还有没有也生了不该有的心思的藩王。
哪怕这皇帝做得不行,叔叔抢侄子的皇位算什么?
赵定安对朱国瑞的感观很奇怪,感觉知道得很多又啥也不知道。
不过对方并未表态自己到底是否是朱元璋的粉丝,他也不好多想:“靖难的时候,朱棣诓骗朱权,收买了朵颜三卫的首领,成功地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麾下。但是后续嘛,朵颜三卫不满朝廷的管辖,有了反叛之心,朱棣第三次征北的时候没找到阿鲁台,就顺道把人揍了。”
[诓骗?这朱棣还不守信用呢?]
发这个消息的人的昵称,叫大汉猪猪,让赵定安倒也觉得有意思。
“要说诓骗的话,也没错。但是,我一直秉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赵定安拆了包零食,“二凤不也是这样吗,自古成王败寇,如果宁王能在靖难之后反杀朱棣,那又是另一段历史。
但没有如果,就像很多人都在假设朱标不死,终究是假设和如果罢了。”
嗖嗖嗖。心口又被射箭了的朱元璋要抓狂了,你提老四就提老四,老提老大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够了够了,怎么老把我和朱棣放一起说我俩造反?
大汉猪猪倒是力挺朱棣:[削藩是大势所趋,但是削藩哪有这个朱允炆这么削的。汉朝不是有推恩令吗?怎么不用呢?]
赵定安接话道:“自古对待藩王的态度各异,猪猪提到的推恩令是其中一个法子。但是明朝的藩王有别于汉朝的藩王,所以推恩令其实不适用。朱元璋一共生了二十多个儿子,他把自己的亲儿子都册封为王,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刚刚击退元朝余孽,四周还有蛮夷蛰伏,王朝刚刚摆脱蛮夷的统治,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亲自为大明镇守边关。在朱元璋在位时期,他的几个儿子,以秦王、晋王、燕王为首,确实如此。
朱元璋分封藩王,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抵御外敌,发展当地,维护朱明天下。目的呢是好的,但是和一些政策一起看,就是祸害大明的行为。”
刘彻有些惊讶,这儿子还能这么用?这朱皇帝这么多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