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刚从郑家店铺出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明显松了一口气!那郑家铺子的掌柜,果然是个精明的主儿。
路过卖布的铺子,我又忍不住进去转了转。店里除了麻布,还有些丝帛之类的,不过那些丝帛看着就不是咱这种普通百姓能消受得起的,价格贵得吓人。我挑了几匹麻布,想着回去给家里人做衣服。本想买点成衣的,一问才知道要么订做要么自己做。我琢磨了一下,还是给钱请村里的婶子大姑娘们做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再说她们手艺也不错,还能省点钱。
“阿东大哥,这附近有卖盐巴的地方吗?”我转头对阿东说道。
阿东回头冲我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有啊,就在前面,这家店的盐种类可多了,保准能满足你们的需求。”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家看起来颇为气派的店铺。店铺的招牌上写着“盐行”两个大字,门口摆放着几个大木桶,上面分别贴着“矿盐”“海盐”“井盐”和“青盐”的标签。店伙计看到我们进来,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笑容:“客官,需要点什么?”
牛大和王强放下布匹站在我旁边,一脸戒备,这是被米铺的事心有余悸!我清了清嗓子:“我们买点盐,你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伙计一听,立刻点头哈腰,引着我们往店里走:“好的,客官请跟我来。”
他指着那些木桶,一一介绍道:“这是矿盐,价格是三百钱一石,虽然颜色有点发灰,但胜在便宜,适合普通人家日常使用。这是海盐,也叫粗盐,四百钱一石,是从海边煮出来的,杂质多些,不过要是家里不差钱,也可以买来尝尝鲜。这是井盐,六百钱一石,是从地下井里打上来的,品质比前两者好不少,颜色也白净些。最后这个是青盐,十两银子一升,而且限量供应,这可是好东西,吃了对身体大有裨益,不过价格也实在不菲。”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青盐,忍不住惊叹:“我滴个乖乖!这青盐也太贵了吧!一升就一斤多点的样子,居然要十两银子!”
我凑近看了看其他几种盐,发现矿盐和海盐的颜色果然发黄发黑,杂质明显,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要是吃多了,人身体可受不了啊!说不定还会中毒呢!难怪古人寿命不长,人活六十都是古来稀。可人不吃盐又不行,不吃盐会出现浑身无力、浮肿等症状……”
我叹了口气,又看了看青盐,虽然看起来品质不错,但价格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也就青盐看起来好点,但那死贵死贵的,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说起这盐,好多人以为古代人都是吃的井盐,其实中国的盐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传说黄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诸侯,这位夙沙氏通过煮海水,发明出了盐这种调味品。由于设备太过简陋,提炼出的多是粗盐,颜色也有青、黄、白、黑、紫五样。在《说文》中曾有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正字通》中也有对盐的名字的记载:盐种类非一,或出於卤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这段描述的就是夙沙氏造盐的历史,而他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因为是第一个发明出盐的人,被后代尊称“盐宗”,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有供奉盐宗的庙宇。
说完,我指着矿盐说道:“算了,还是买这个吧!”
伙计立刻点头:“好咧,客官要多少?”
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我是替我们村的乡亲们买点,买多点不会引起什么麻烦吧?”买多了怕引起官府注意,把我当土匪给抓起来了!谁家好人买那么多盐!
伙计听了,微微一笑:“客官放心,问题不大,不过得登记一下。”
“那行!”我松了口气,“先买个五十升吧!本想买一石的,但想了想,还是保险点少买点。这古代都是些啥情况还没摸清楚,得小心行事!”
伙计点了点头,转身去准备盐巴,没多久伙计就把盐巴准备好了!我付了钱,一行人出了盐铺!付完钱,一行人转身走出盐铺,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仿佛将盐铺里的咸味都吹散了。
出了卖盐店,我深吸了一口气,阿东笑着对我说道:“小天师你做事还真谨慎!”
我笑了笑:“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阿东大哥,带我去一下烧瓷器的店铺!”我抹了抹额头的汗,问道。
阿东笑了笑,眼神里透着一股精明:“去老秦家烧陶瓷的店铺,我听说那里的手艺不错。”
我们跟着阿东,七拐八弯地来到了一家陶瓷店。店里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从碗碟到花瓶,琳琅满目。店老板是个中年汉子,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看到我们进来,连忙起身招呼:“客官,需要点什么?”
我环顾四周,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我走到老板面前,说道:“你这有没有这么大的瓮,这瓮口这么大……”我用手比划着,把一些要求尺寸说给老板听。
老板听了,眉头微微皱起,思索片刻后说道:“客人说的我们没有……但是可以定做,数量少了我们开窑做模不划算,看客人要多少!”
我笑了笑,心里早有准备:“你看做十个怎么样,以后我说不定还需要!”
老板想了想,点了点头:“可以,需三日。”
我点了点头,又说道:“另外你们能不能做二尺来长的瓷管,中间要中空的,两边要密封,要有进出水口……”我把详细细节给仔细说了一下。
老板听完,脸上露出一丝为难:“这个比较复杂,要求比较高,得尝试一下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我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放在柜台上:“行,我先给你十两银子,你先做着看看!不够我们再谈!把这些碗碟和做好的瓮一起帮我送到柳溪村看家里!”
老板接过银子,点了点头:“好的,客人!”
出了陶瓷店,阿东问道:“小天师,接下来我们去哪!”
“嗯……阿东大哥,叫我朔哥儿吧!小天师叫得我不习惯!”我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去铁匠铺吧!”
“好嘞!铁匠铺就一家,在街尾铁牛家,他是我哥们,我们一起玩到大的,你们要买什么我叫他给你们优惠点!”说着就带我们朝铁匠铺走去。
一路上,阿东给我讲了不少关于铁牛的故事,听得我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街尾的铁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