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过去两三月有余。就在这一日,姜子牙这个时运不济之人,因其打死了琵琶精,从而被那妲己深深记恨于心。
原来,妲己将琵琶精的本体放置在了摘星楼上,借助此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帮助其吸收天地之间的灵气以及日月之精华,以期能够让琵琶精更早地恢复肉身。
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妲己心生一计,遂向帝辛进言道:“陛下,臣妾以为可建造一座酒池肉林,以供您与群臣享乐之用。”
说罢,还精心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图纸交予帝辛,并特意嘱咐要将此事交由姜子牙负责督办。
姜子牙见到这份图纸和所托之事,心中已然明了这乃是一条毒计。
于是,趁着夜深人静之时,施展遁术,携同妻子马氏悄然逃离了朝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一直以来都对他多有相助的义兄宋异人一家,姜子牙竟然选择了不闻不问、弃之不顾。
与此同时,远在东海仙霞岛上的九玄洞中正在闭关修炼的菡芝仙,虽双目紧闭,但实则一直在暗中密切关注着朝歌城中发生的一举一动。
当得知姜子牙已然下山,且看到他匆忙逃离朝歌的那一刻起,菡芝仙便深知封神大劫的序幕即将缓缓拉开。
这一日,菡芝仙掐指一算,算出西伯侯姬昌劫难已满,待到他返回西岐之后,必然会起兵造反。
再观当今的大商朝,由于妲己在旁推波助澜,致使帝辛早已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变得荒淫无道、昏庸至极。
朝堂之上,一片混乱不堪,官员们争吵不休,局面愈发失控。
众人皆感到束手无策,若继续这般下去,国之根基恐将动摇。
就在此时,菡芝仙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如此混乱之势,绝非长久之计。当务之急,唯有速速召回闻仲将军,方可稳定朝堂局势。”
念及此处,菡芝仙当即闭上双眸,双手掐诀,开始推算起来。
不多时,她猛然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原来,经过一番推算之后,她竟发现北海袁福通之处竟然得到了西方教的相助!
菡芝仙不禁勃然大怒,心中暗道:“好一个西方教,竟敢在此时横插一手!我师傅通天教主早已有言在先,此次封神榜乃是由四教共同签押而定。你们西方教竟敢率先违背约定,擅自插手此事,实在是欺人太甚!”
愤怒之余,菡芝仙转念一想,后世中也曾提及,此番大劫之中,西方二圣将会与元始天尊联手。
既是如此,那自己也就无需再有任何顾忌了。今日之事,休要怪本仙子心狠手辣,先送你们上那封神榜中了。
主意已定,只见菡芝仙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如剑,在空中轻轻一挥。
刹那间,虚空之中光芒闪烁,两张巴掌大小的玉符凭空浮现而出。
菡芝仙轻描淡写地随手一点,两件宝物瞬间显露出真容。紧接着,她再次伸出手指,口中低喝一声:“疾!”
话音未落,只见四道流光从玉符之中激射而出,如同流星般划过天际,眨眼之间便分为两份。
其中一份朝着岛上元阳子洞府门下的玄松疾驰而去;而另一份,则直直地朝着洪荒大陆的武夷山方向飞射而去。
这四道流光速度极快,转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这乃是菡芝仙向其门下三代弟子所发出的紧急传讯,命他们携带灵宝火速赶往北海,协助闻仲将军平定叛乱,速速平了那袁福通,班师回朝。
等事情都安排完毕之后,忽然菡芝仙想到此次争斗之地就在北海,而自己的门下弟子玄龟的道场就在北海那附近。
这玄龟的道场位于北海之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于是乎,菡芝仙当即掐指一算,片刻后便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此时此刻,那玄龟凭借着源源不断的补天功德,已然成功突破至大罗金仙之境!不仅如此,玄龟还新收了一名弟子,名为玉真子。这玉真子本是北海之中一只得道的玉龟,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化形成人。
紧接着,只见菡芝仙又轻点出一张晶莹剔透的玉符。
这玉符之上闪烁着奇异光芒,仿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神秘力量。
随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朵六品白莲以及九十九根功德针,一同包裹在玉符之内。做完这些,他手腕轻轻一抖,那玉符便如同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北极洞疾驰而去。
原来,菡芝仙此举乃是要将这玉符交给玉真子,并命其师尊玄龟速速前往北海,暗中保护玄松和杨蛟二人。
且说那北海商军大营之内,气氛凝重异常。
太师闻仲正一脸愁容地端坐在帅位之上,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自从他奉纣王之命,从朝歌率领大军奔赴北海以来,心中原本自信满满。他心想,那袁福通纵然也算得一员将才,但若是与自己相较,定然相去甚远。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待到真正与袁福通交锋之时,情况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每次当袁福通即将战败之际,其身上总会突然迸射出一道耀眼夺目的金光。
这道金光明晃晃、金灿灿,宛如一轮烈日般璀璨夺目。它瞬间便将闻仲的攻势尽数抵挡而下,使得闻仲屡屡徒劳无功。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时间悄然流逝。尽管闻仲竭尽全力,但由于这道神秘金光的庇护,北海的叛乱始终未能得以平息。
更为糟糕的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商朝军队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粮草军需,而且折损了众多的兵马士卒。
面对如此困境,饶是以闻仲的沉稳老练,此刻也不禁感到忧心忡忡、束手无策。
就在闻仲眉头紧锁、满心忧愁之际,忽然听得账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便是一名下属急匆匆地奔入营帐之中,跪地抱拳禀报:“启禀太师,帐外有两位道人前来,言说乃是太师您的师侄,有事要求见太师!”
闻仲一听此言,心头不禁一动。他本就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弟子,如今听闻有同门师兄弟的后辈前来拜见,自然不敢有所怠慢。
尽管他并不清楚这来者究竟是何方神圣,但既然对方敢自称师侄,想必定然是哪位师叔门下的得意徒孙无疑了。
想到此处,闻仲连忙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快步朝着帐外走去。
刚刚踏出营帐,闻仲抬眼望去,只见不远处正立着两名身着道袍的男子。
其中一人头戴白莲冠,身披一件玄色道袍,双手交叠于身后,静静地站立在那里,身姿挺拔如松;另一人则身材较为魁梧壮硕,同样头戴白莲冠,不过身上所穿却是一袭白色的莲纹道袍,手中还握着一把巨大的斧头,威风凛凛地立于一旁。
两人皆是面带微笑,目光紧紧地盯着从账内走出的闻仲。
闻仲心中虽对这二人的身份感到十分好奇,但当他瞥见对方头上那标志性的白莲冠时,心里已然大致明了这二人所属门派了,毕竟这么标志性的白莲冠在截教可是独有一份的,也就三仙岛跟彩云师叔那或许有一二,只是这两处的都是女仙弟子,并无男子徒弟。
只是眼下尚未知晓对方具体名号,所以闻仲也不敢冒然相认。
于是,他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二人行了个稽首礼,开口说道:“贫道闻仲,见过两位道友。”
站在帐外的闻仲见状,拱手作揖,开口问道:“不知两位道友在哪座仙山修行?”他的声音亲却细雨,犹如黄莺出谷。
对面的二人听到闻仲发问,互相对视一眼后,其中一人乃是玄松,他作为菡芝仙门下三代大弟子便率先出声回答道:“回师叔,我们二人乃是来自截教,仙霞岛菡芝仙娘娘门下的三代弟子。我叫玄松,是师祖菡芝仙娘娘门下的元阳子真人坐下大弟子。今日有幸在此相见乃是奉了师祖之命,实乃缘分。”此人说话间,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质非凡。
紧接着,另一名少年也走上前来,向闻仲行礼道:“闻仲师叔,在下杨蛟,乃是字祖仓颉大贤坐下弟子。此次与师兄一同前来拜访师叔,还望师叔多多关照。”杨蛟生得剑眉星目,英气逼人,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潇洒之态。
闻仲一听对方自报家门,原来是菡芝仙门下的三代弟子,心中不禁一喜。
要知道,那菡芝仙可是截教中的高人,其门下弟子必定也是实力不凡。
于是,闻仲连忙笑着回应道:“原来二位竟是菡芝仙师叔门下徒孙,失敬失敬!我乃金灵圣母坐下弟子闻仲,能在此见到同门师侄,真是倍感亲切啊。”
这时,闻仲心里暗道:“哈哈,果真是菡芝仙师叔门下的三代弟子到了。他们称我为师叔倒是没错,毕竟我拜师较晚。不过看到他们这般年轻有为,修为高深,就连我这修炼了数百年的真仙,都无法看透你们二人的道行,实在是令我心生羡慕啊!”
想罢,闻仲目光灼灼地打量着眼前这两位样貌俊朗的少年,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稍作停顿之后,闻仲赶忙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对玄松和杨蛟说道:“不必多礼,快快请进帐内歇息吧。来人呐,速速备好茶水、鲜果,好生招待这两位贵客!”
随着他一声令下,立刻就有几名属下应声而去,手脚麻利地开始准备起来。
不多时,玄松和杨蛟就在闻仲的引领下走进了营帐之中。
帐内布置得颇为雅致,桌椅整齐摆放,案几上还燃着熏香,让人感到格外舒适。而此时,那茶水和鲜果也已经被端了上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