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宜生和晁田二人骑着高头大马,一路疾驰上山。
待到行至洞门前时,他们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身着青衣、面容清秀的童子从洞中缓缓走出。
宜生赶忙迎上前去,拱手作揖,恭恭敬敬地向童子询问道:“仙童啊,请您帮忙通传一声,就说西周丞相姜子牙的师兄——灵宝大法师派遣在下散宜生前来拜见贵仙长。”
那童子微微点头,转身走进洞内。
过了不多时,童子又从洞里出来,对着宜生说道:“请宜生先生进洞吧。”
宜生闻言,整了整衣冠,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走进洞府。
进入洞中后,但见一位道长正端坐在蒲团之上,双目微闭,周身散发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宜生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施礼,并双手将书信呈给那位道人。
道人接过书信,展开仔细阅读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看着宜生,缓声说道:“先生此次前来,想必是为了借用定风珠一事吧?
如今天下群仙云集于此,共商大破十绝阵之策,此乃天数所定。
我本不应应允此事,不过既然有灵宝师兄的亲笔信札在此,我也不好拒绝。
况且这定风珠虽为宝物,但在当下局势之中,能助你们一臂之力也是好事一桩。”
说着,道人便从怀中取出一颗晶莹剔透、光芒四射的定风珠,递给了宜生。
宜生满心欢喜地接过定风珠,连连道谢。
随后,他不敢多做停留,辞别了道人,急匆匆地下山而去。
到得山下,宜生与晁田一同翻身上马,扬起马鞭,快马加鞭地疾驰而去。
一路上,两人只顾埋头赶路,全然顾不得道路崎岖、山势险峻。
如此这般沿着黄河岸边奔走了两日,宜生和晁田却始终没有发现一艘渡船。
宜生心中不禁犯起嘀咕,转头对晁田说道:“晁将军,前几日我们经过此地时,还随处可见渡船。
可为何今日却是一艘都看不到呢?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
话音未落,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人正朝这边走来。
晁田见状,高声喊道:“过路的这位好汉,请问此处为何竟然连一艘渡口都不见了踪影?”
那人听到呼喊,停下脚步,走到近前回答道:“两位官人有所不知,近日新来了两个恶人,力大无穷。
他们将这黄河渡口全部霸占,过往船只皆被其驱赶一空。
离此地约莫五里之处设有一个渡口,但凡有人想要从此处通过,都必须得从他那里经过。
而这个人仗着自己的权势,肆意勒索渡河之人的钱财,众人皆是敢怒不敢言,他索要多少便只能给多少。”
宜生听闻竟有这等事情发生,心中不禁暗暗思忖:“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不知还会生出多少事端!”
于是,没过几日,他便决定快马加鞭赶往前去一探究竟。
果不其然,当他行至那渡口附近时,远远地便瞧见了两个身形魁梧的大汉。
这两人并未像寻常船夫那般撑船摆渡,而是仅仅依靠一只简陋的木筏作为交通工具。
他们巧妙地运用两条长长的绳索,左边的人登上木筏后,右边的人便用力拖拽;反之亦然。
如此一来一往之间,那木筏便能在黄河之上平稳地往来穿梭。
宜生见状,心中不由得暗自惊叹:“这二人不仅力大无穷,而且动作如此娴熟爽利,实非等闲之辈啊!”
就在此时,他的心绪愈发急切起来,只盼着晁田能够尽快赶到此处与他一同渡河。
不多时,只见晁田骑着骏马疾驰而来,待到近前,他一眼便认出眼前这两位大汉正是赫赫有名的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在此盘河。
晁田赶忙拱手施礼道:“方将军,许久不见啊!”
方弼定睛一看,原来是故人晁田,当即笑着回应道:“原来是晁兄啊,别来无恙?不知此番你要前往何处呀?”
晁田连忙答道:“小弟有事须得速速过河,烦请二位将军帮我这个忙。”
说罢,方弼二话不说,随即招呼晁田以及跟在其后的宜生一同登上了那只木筏,并亲自操控绳索,顺利地将他们渡过了黄河,抵达对岸。
待众人上岸之后,方弼和方相互相寒暄问候,回忆起昔日的情谊。
方弼开口问道:“晁兄,你此次匆忙赶路,究竟所为何事呢?”
晁田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前往寻找定风珠一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方弼。
方弼听后微微点头,表示理解,接着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宜生,好奇地问道:“这位先生又是何人呢?”
晁田连忙介绍道:“此乃是西岐上大夫散宜生。”
方弼闻听此言,眉头微皱,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你身为纣臣,怎会与此人同行呢?”
晁田神色凝重地解释道:“如今纣王昏庸无道,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
小弟深知大势已去,故而毅然决然地归顺了武王,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如今那闻太师亲率大军征伐西岐,更是摆出了威力惊人的十绝阵。
而这其中尤以“风吼阵”最为棘手,若想攻破此阵,非得借助一件稀世珍宝——定风珠不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日这场机缘巧合之下的相遇。”
想当年,方弼、方相兄弟二人毅然决然地反出朝歌,此举无疑是大大地开罪于纣王。
自此以后,他们便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然而今日,上天似乎终于眷顾起这对苦命的兄弟来了。
当听闻能得到这颗神奇的定风珠,并以此将功赎罪时,方弼心中不禁大喜:若是此番事成,不仅自己和兄弟能够重归朝堂,恢复往日荣光,更能一雪前耻啊!想到此处,他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于是,方弼赶忙向散宜生询问道:“散大夫,不知怎样的宝贝才能称得上是定风珠呢?可否借在下一观,也好让我长长见识呀。”
此时的散宜生见方弼刚刚帮自己渡过了河,又加上有晁田在此认出了他们,也就没有多想,急忙从怀中取出定风珠递给了方弼。
只见方弼接过定风珠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仔细端详起来。
那珠子通体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
方弼看罢,心中暗喜,随即将包裹重新系好,然后二话不说,直接把它塞进了自己腰间的口袋里。
紧接着,他竟然把这珍贵无比的定风珠当成了过河的船资一般,丝毫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迈开大步朝着正南方向的大路扬长而去。
一旁的晁田见状,虽然心中恼怒,但面对身材高达三丈有余且力大无穷的方弼、方相兄弟俩,却是根本不敢上前阻拦。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定风珠就这样被抢走,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这边厢,可怜的散宜生眼见着辛苦得来的定风珠转眼间就被方弼夺去,顿时吓得脸色惨白,魂飞魄散。
他放声大哭道:“哎呀呀!我等此次为了取得这定风珠,不辞辛劳,跋山涉水数千余里。谁曾想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际,竟会遭遇这般横祸!如今这珠子被他抢走,叫我如何回去向姜丞相以及诸位同仁交代啊!”
说着,散宜生情绪愈发激动,挣脱开晁田的束缚,作势就要往那滔滔黄河中纵身一跃。
晁田眼疾手快,一把死死抱住散宜生,宽慰道:“大夫莫要冲动,切莫性急啊!
我等即便身死于此也不足为惜,但姜丞相派我二人前来取这定风珠乃是为了大破‘风吼阵’,此事十万火急,容不得半点耽搁。
不想中途遭此变故,实在是不幸之至啊!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想办法追回定风珠才是正理。
而且姜丞相也不知道这中途有误,如此一来,关乎国家大事的决策岂不是出了大问题?
这可是对国家的不忠之举啊!而且,您在中途还遭遇劫持,这又何尝不是缺乏智慧的表现呢?
我和你毅然决定前去拜见姜丞相,将事情原委如实禀报给他,好让他能够另想良策应对局势。
就算最终我们不幸死于刀下,或许也能稍稍减轻一些这不忠不智所带来的罪责吧。
可要是你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不仅会耽误大事,而且罪过将会更为严重啊!”
宜生不禁长叹一声:“谁能料到竟会在这里遭受劫难啊!”
两人随即翻身上马,扬起马鞭,急速前行。
然而,他们才刚刚行进了不到十五里路,就突然看到前方有两杆大旗幡从山口飞掠而出,紧接着便听到后方传来阵阵粮车行驶的声音。
宜生驱马来到近前一看,原来是武成王黄飞虎正在催促运粮队伍通过此地。
宜生下马之后,武成王也翻身下马,问道:“大夫,您这是要前往何处呀?怎么会这般悲伤哭泣呢?”
宜生赶忙跪地叩首,哭诉道:“大王啊!下官此番前来乃是因为奉命去取定风珠以渡过黄河,不想却在途中遭遇方弼打劫,定风珠也被抢走啦!”
黄飞虎眉头一皱,追问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动手抢劫的?”
宜生答道:“距离现在应该不算太远。”
黄飞虎大手一挥,朗声道:“无妨!本王这就与大夫一同前去取回宝物,你们就在这里稍等片刻即可。”
说罢,他翻身上马,带着一队人马朝着方弼离去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