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看自己说不过也打不过,只好拉着女儿往镇上的衙门里找去。
她得找个说理的地方去。
结果去了还没说两句就被差役赶了出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家客栈是本县县令的亲戚开的。
哪能是黑店?!
李氏看报官无门,现在又饥又渴,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问女儿:“你身上还有钱吧?”
赵春华赶紧否认:“我可没钱,连那身衣服都给你了!”
“别跟我犟!昨天你还偷了一个银角子!还有你哥之前也给过你钱吧?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再不拿出来用,咱们都得饿死!”李氏一边说着一边搜女儿的身。
最后还真被她搜出来两个银角子和十几文铜钱。
她买了几个馒头,跟店老板要了碗水喝,心里真是悲从中来啊。
她就算当年在乡下也没受过这样的苦啊,当村的谁敢欺负她家?!
李氏心一横,给了老板几文钱,问清楚了前面的路,就带着女儿往前赶路去了。
“咱们去哪儿啊,娘?”赵春华问。
“找你大姨去啊!咱们得尽快赶到,谁知道以后还有啥事儿呢!”李氏真是怕了。
为避免夜长梦多,李氏干脆雇了辆驴车,朝着最近的县城赶去。
晚上擦黑的时候,她们终于到了昀安县的邻县——郡宁县城。
这回李氏学乖了,找了个偏僻的小客栈,也不讲价了,花了300文钱要了一个小房间就先住下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李氏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找同乡。”李氏把赵春华一个人放在了客栈。
“这里有咱同乡?”赵春华很诧异。
“有啊,你忘了?在逃荒路上,你哥哥曾经帮过一个马贩子?他说他老婆是咱的同乡?”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可人家能帮咱吗?”赵春华其实记不太清了。
她一路上只关注吃吃喝喝的事情了。
李氏出来后,就东打听西打听的,还真被她找到了那个马贩子。
……
客栈里的李春华百无聊赖地待了许久,终于有点待不住的时候,李氏回来了。
李氏面上似是有些喜色了,她带着赵春华出了客栈,在城里七拐八拐的,终于来到了一处很小的巷子。
李氏敲了敲门,很快就有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开了门,她上下打量了赵春华一番,这才带她俩进去了。
赵春华好奇地左看右看,这里虽然不大,但却是个正经的宅子,有天井,四周有门廊,进了里面还有个跨院。
跨院里有一株桃树,此时已经落了花长了新叶,看着还挺有生机的。
“来来来,快坐快坐!”那女人热络地请她们在花厅坐下,不一会儿还端来了糕点和茶水。
赵春华已经好几天没好好吃东西了,此时见到香甜的糕点,一下子就吃了好几块。
那女人看着赵春华,微微一笑:“春华胃口真好啊。”
赵春华被她看得有些莫名其妙,看了一眼李氏,李氏笑着介绍:“春华,这就是咱们的同乡,以后就叫她柳姨。”
赵春华叫了一声“柳姨”,那女人笑吟吟地接了。
中午,柳姨就请她们吃了一顿鸭肉。
就着大米饭,赵春华连着吃了三碗。
要是平时,李氏肯定要说她,但今天却格外地通情达理。
吃完饭,李氏就跟赵春华说:“娘得去四处借钱救你哥哥,你就先待在你柳姨这里,省得路上还得跟着我奔波。等我办好了就来接你。”
赵春华巴不得结束这颠沛流离的日子,忙不迭答应了。
这里多好啊,地方比他们之前住的都好,还有好吃的,那个柳姨看起来也软绵绵的是个好性子。
李氏临走前,还是还给了赵春华一个银角子,大概有一两多点,普通人家也够花一个月了。
从那个小巷子里出来,李氏就没有回头。
她不敢,也不愿意。
她早打听过了,儿子犯的是大错,恐怕以后学子的资格都要免了去,而且还得蹲大牢。
她哪里有银子去赎人呢!
这个女儿如今也是个不争气的,除了吃吃喝喝,什么也不会。
她今年才四十岁,只要有钱,还能活得很好。
所以她狠狠心就把赵春华给卖了!
80两啊!
黄花大闺女呢,就是卖给有钱人做妾也是个好货色。
李氏拿着包袱,又雇了个驴车,很快就离开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