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航神色未变,目光落在徐世明推过来的协议书上:“我能先看看协议吗?”
“当然。”徐世明做了个请的手势,嘴角挂着自信的微笑。
他见过太多年轻创业者,却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创业者,才大一,确实挺意外的。
他在得知简航家境之后,心中对收购金额打了对折,毕竟很多年轻创业者面对巨额收购时往往激动得不能自已,连协议内容都顾不上细看就签字。
眼前这个大学生虽然看起来沉稳些,但未免过于稚嫩,更是抵挡不了这种诱惑。
50万,对于这个男生,无疑是一笔巨款了。
简航翻开厚厚的协议,快速浏览起来,几乎是一目十行。
徐世明微微皱眉,这种阅读速度不可能真正理解协议内容。
三分钟后。
简航合上协议,抬起头:“徐总,这份协议有几个问题。”
徐世明挑眉:“哦?请讲。”
简航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手指轻点协议页面:“第一,第5.4条的创始人退出条款,要求我三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但定义模糊。按照这个写法,我连个人网盘都不能用,这明显超出了合理竞业限制范围。”
徐世明的表情僵了一下。
会议室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星耀的法务下意识抬头看了眼徐世明。
“第二,财务条款中表面写的是收购协议,其实是对赌……”简航一口气指出了七处问题,每一处都直指协议中的陷阱条款,最后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徐总,这已经不是收购协议了。”
简航压下心中愤懑,没有说出“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商业陷阱”这句话。
徐世明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
他盯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大学生,第一次生出了几分佩服。
“没想到简同学对商业协议很了解,”徐世明缓和气氛道,“不过这些都是标准条款,我们可以再商量。”
陈祈惊讶地看了眼简航。
靠——
他果真跟对人了。
简航这家伙,压根不是普通人。
“不,这不是标准条款,”\"简航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一份文件,“这是我整理的近五年国内互联网收购案例的条款分析,您提出的这些标准条款,在公平收购中出现的概率不到10%。”
徐世明看着屏幕上详尽的数据分析,一时语塞。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
“那么,简同学想要什么样的条件?”徐世明决定换个策略。
简航合上电脑,身体微微前倾,突然露出一个狡黠的微笑:如果星耀真的看好微联,为什么不考虑另一种合作方式?”
“什么方式?”徐世明警惕地问。
没想到他竟然被一个大一新生反客为主。
“由星耀出资,保留我的控股权,成立合资公司,”简航的眼睛闪闪发亮,“我可以承诺三年内让用户量增长五倍,届时星耀可以通过股权升值获利,远超过现在的一次性收购收益。”
徐世明震惊地看着简航。
这个提议完全颠覆了传统收购模式,将风险与收益重新分配,而且还该死的合理!
徐世明听完,沉默良久。
“你……真的是大一学生吗?”徐世明忍不住问道。
他见过无数创业者,但从未见过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老练商业思维的对手。
简航笑了,那笑容中既有年轻人的朝气,又有超越年龄的沉稳:“徐总,年龄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乔布斯21岁创立苹果,扎克伯格20岁做出Facebook,而我……”
简航轻轻敲了敲桌上的协议:“只是不想重蹈那些被大公司吞并后失去控制权的创业者的覆辙。”
会议室陷入沉默。
徐世明与法务主管交换了一个眼神。
今天的谈判已经完全偏离了预设轨道。
“我需要向总部汇报,”徐世明最终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敬意,“不过简同学,无论结果如何,你让我对后浪有了新的认识。”
简航站起身,伸出手:“期待星耀的回复。”
走出酒店,陈祈终于忍不住了:“靠,老简!你太神了!你怎么懂这么多商业谈判的东西?”
简航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轻声道:“因为我不想只做一个技术宅。技术是基础,但要想真正把事业做大,必须懂得商业的规则……”
他转头看向陈祈:“其实我也是来之前先做了功课。”
陈祈气得一巴掌拍简航手臂上:“你把我当傻瓜啊?你觉得我信吗?不过你说,他们会同意你的建议吗?毕竟星耀是大公司啊。”
简航神色严肃道:“我也不知道,星耀内部研发的一款类似的网站,原本是想找当红女明星造势拉新的,但是和我们网站很相似,而且……”
简航眼中闪过一抹狡黠:“微联已经申请过知识产权,他们肯谈收购,肯定也是顾忌这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微联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用户,多半是学生和明星。
一周后,简航再次踏入星耀大厦的会议室。
玻璃幕墙外的阳光格外刺眼,将会议室照得透亮。
徐世明早已等候在内,身旁多了几位陌生面孔——五个穿着格子衬衫的中年男子,还有一位正在调试投影仪的技术人员。
阵仗比上次大了不少。
“简同学,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星耀集团技术部总监。”徐世明指向其中一位一丝不苟的中年人说。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会议室内只有简航清晰的技术阐述和对方技术总监偶尔的提问声。
技术总监沉默了几秒,转头朝徐世明点了点头。
真正的谈判才刚刚开始。
简航微笑着说:“现在能看看星耀的新方案了吗?”
徐世明点点头,示意助手分发新的协议文件。
这一次的协议比上次薄了许多。
“基于上次讨论,我们调整了方案,”徐世明的声音充满自信,“收购价提高到100万,专利归属明确写入,竞业条款按你要求的修改。不过,控股权这点,集团高层坚持不能让步。”
简航翻阅协议的手指微微一顿。果然,这才是星耀的底线——他们可以多付钱,但必须掌控公司方向。
徐世明摊手解释说:“星耀有完整的战略规划,需要将微联完全整合进现有体系,独立运营不符合集团利益。而且星耀能提供的不仅是资金,还有渠道、品牌和技术支持。”
“徐总,”简航合上文件,直视对方,“您说得没错,跟星耀相比,我现在确实没有很多资源投入建设和运营,要不这样,保留我49%的股份,我投入技术和人力。”
星耀的投资部代表不自在地调整了一下领带,徐世明则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简航。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沉默。
徐世明与团队成员交换着眼神,最终,他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单独讨论一下。”
最终以简航占据30%股份的协议达成。
联想到未来微联可观的盈利规模,简航觉得不是不能接受。
他早就知道跟星耀这样的大公司不能硬碰硬,从收购到拿30%股份,本就是他的最初设想。
“简航,你太奸诈了吧。”陈祈惊叹道。
简航失笑:“为了庆祝胜利,明天我请客,请大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