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须贾领命后,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回大梁,进宫拜见魏王,一五一十地转述了范睢的要求。送范睢家眷去秦国倒不是难事,可要斩相国魏齐的头,这关乎魏国的体面,须贾实在难以启齿。魏王听后,也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魏齐得知这个消息,吓得赶紧丢弃相印,连夜逃到赵国,投靠平原君赵胜去了。

无奈之下,魏王精心准备了车马,带着百镒黄金、千端彩帛,把范睢的家眷送往咸阳。同时向秦国说明:“魏齐得知消息后已经先行逃走,如今在平原君府中,此事与魏国无关。” 范睢将这些情况上奏给秦王。秦王听后,气愤地说:“赵国与秦国向来交好,渑池会上还结为兄弟,我还把王孙异人送到赵国当人质,就是为了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之前秦国攻打韩国,围困阏与,赵国派李牧救援,大败秦军,我都还没问罪。如今赵国竟敢擅自收留丞相的仇人,丞相的仇就是我的仇,我决定攻打赵国,一来报阏与之仇,二来索要魏齐。” 于是,秦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任命王翦为大将,向赵国进发,很快就攻下了赵国三座城池。

此时,赵惠文王刚刚去世,太子丹即位,史称孝成王。由于孝成王年少,由惠文太后主持朝政。她听闻秦军深入赵国境内,十分惊恐。当时蔺相如病重告老还乡,虞卿接替他担任相国。赵国派大将廉颇率军抵御秦军,双方僵持不下。虞卿对惠文太后说:“如今事态紧急!臣请求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此求得齐国救援。” 太后同意了。原来,惠文太后是齐湣王的女儿。当年齐襄王刚刚去世,太子建即位,年纪也小,由君王后太史氏掌权。两位太后是姑嫂关系,感情和睦,而长安君又是惠文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到齐国做人质,君王后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齐国立即任命田单为大将,发兵十万,前来救援赵国。

秦将王翦对秦王说:“赵国良将众多,又有贤能的平原君,不容易攻打。况且齐国的救兵即将赶到,不如我们全军撤回吧。” 秦王却坚定地说:“抓不到魏齐,我有什么脸面去见应侯范睢呢?” 于是,秦王派使者对平原君说:“秦国攻打赵国,就是为了抓捕魏齐!如果您能交出魏齐,我立刻退兵。” 平原君回答:“魏齐不在我家,大王可别误听了别人的话。” 使者多次前往,平原君始终不肯承认。秦王心中十分不悦,既想继续进兵,又担心齐赵两国合兵一处,胜负难以预料;若要班师回朝,又不甘心放过魏齐。反复思量后,秦王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写了一封信给赵王,大致内容是:

寡人与大王您,如同兄弟一般。寡人误听传言,以为魏齐在平原君那里,这才兴兵索要。否则,怎敢轻易侵犯赵国边境?秦国所夺取的三座城池,愿意完好地归还给赵国。寡人希望能恢复两国从前的友好关系,往来不受阻碍。

赵王也派使者回信,感谢秦王退兵还城的好意。田单得知秦军已退,便率领齐军返回齐国。秦王回到函谷关后,又派人给平原君赵胜送去一封信。赵胜拆开信一看,上面写道:

寡人听闻您高义,愿与您结为布衣之交。希望您能来秦国,寡人愿与您畅饮十日。

平原君拿着信去见赵王,赵王召集大臣们商议。相国虞卿进谏说:“秦国是虎狼之国,当年孟尝君去秦国,差点没能回来。况且他们现在怀疑魏齐在赵国,平原君不能去!” 廉颇却认为:“当年蔺相如怀揣和氏璧,独自一人前往秦国,还能将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秦国不敢欺负赵国。如果不去,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猜疑。” 赵王说:“寡人也觉得这是秦王的一番美意,不可违背。” 于是,赵王命赵胜跟随秦国使者前往咸阳。

秦王见到平原君后,表现得极为热情,仿佛多年老友,每天都设宴款待。过了几天,在一次宴会上,秦王趁着气氛热烈,举起酒杯对赵胜说:“寡人有一事相求,您若答应,就请饮下这杯酒。” 赵胜回答:“大王有命,我怎敢不从!” 于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秦王接着说:“当年周文王得到吕尚,尊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他为仲父。如今范先生就是寡人的太公仲父!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听说在您家中,您可以派人回去取他的首级,了却范先生的心头之恨,这也算是您对寡人的恩赐!” 赵胜坚定地说:“臣听说,富贵时结交的朋友,是因为贫贱时的情谊;富裕时结交的朋友,是因为贫穷时的缘故。魏齐是我的朋友,就算他真在我家,我也不忍心把他交出去,何况他并不在我家呢?” 秦王脸色一变,威胁道:“您要是不交出魏齐,寡人就不放您出关!” 赵胜毫不畏惧地回应:“出不出关,由大王决定。况且大王是以饮酒为由邀请我,却用威势来胁迫我,天下人自然会明白是非曲直。” 秦王知道平原君不会背叛魏齐,便把他带到咸阳,安置在馆舍中。随后,秦王派人给赵王送去一封信,大致内容是:

大王的弟弟平原君在秦国,范先生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中。魏齐的首级早上送到,平原君晚上就能回去。否则,寡人将出兵赵国,亲自捉拿魏齐,并且不会放平原君出关,希望大王能体谅。

赵王收到信后,十分恐慌,对大臣们说:“寡人怎么能为了别国的逃亡之臣,而舍弃我国的重要公子呢?” 于是,赵王派兵包围了平原君的家,索要魏齐。平原君的宾客大多与魏齐有交情,趁着夜色,帮助魏齐逃了出去,投奔相国虞卿。虞卿说:“赵王害怕秦国,比害怕豺狼老虎还厉害,这事无法用言语争辩。我们不如逃到魏国大梁,信陵君广招贤士,天下逃亡的人都去投奔他,而且他与平原君交情深厚,一定会庇护我们。不过,您是有罪之人,不能独自前往,我陪您一起去!” 说完,虞卿便解下相印,写信向赵王辞行,然后与魏齐一起换上平民的衣服,逃离了赵国。

两人逃到了大梁,虞卿让魏齐先躲在郊外,安慰他说:“信陵君是个慷慨豪爽的人,我去投奔他,他肯定会立刻来迎接,不会让您久等。” 虞卿步行来到信陵君的府邸,递上名帖求见。负责接待的人进去通报,信陵君正在解开发髻洗头,看到名帖,十分惊讶:“这可是赵国的相国,怎么无缘无故到这里来了?” 他让接待的人以主人正在洗头为由,请虞卿稍作等候,同时询问他来魏国的意图。虞卿心急如焚,只好将魏齐得罪秦国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舍弃相印,陪同魏齐前来投奔的想法,大致说了一遍。接待的人再次进去报告。信陵君心里害怕秦国,不想接纳魏齐,但又念及虞卿不远千里前来投奔的情义,不好直接拒绝,一时陷入两难,犹豫不决。虞卿见信陵君迟迟不出来相见,心中大怒,转身离去。信陵君询问宾客:“虞卿这个人怎么样?” 这时,侯生在一旁笑着说:“公子怎么这么糊涂呢?虞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赵王信任,被封为相国,得到万户侯的爵位。当魏齐穷困潦倒来投奔他时,虞卿不顾爵禄之重,解下相印陪同魏齐出逃,天下像他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公子还不确定他是否贤能吗?” 信陵君听后,十分惭愧,急忙挽起头发,戴上帽子,让车夫驾车,迅速前往郊外追赶虞卿。

另一边,魏齐焦急地等待着,等了很久,都没有消息。他心想:“虞卿说信陵君是慷慨之人,听到消息一定会立刻来迎接。如今这么久都没来,看来事情不成了!” 过了一会儿,只见虞卿流着泪回来了,说:“信陵君不是大丈夫,他害怕秦国,拒绝了我们。我们只好另寻出路,去楚国吧。” 魏齐绝望地说:“我一时疏忽,得罪了范叔,先是连累平原君,又连累您,现在还让您跟着我长途跋涉,去楚国寻求一线生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说完,便拔出佩剑自刎。虞卿急忙上前抢夺,可魏齐的喉咙已经被割断了。虞卿正在悲痛之际,信陵君带着车骑赶到了。虞卿看到后,连忙躲到一旁,不愿与他相见。信陵君看着魏齐的尸首,抚摸着痛哭道:“这是我的过错啊!”

此时,赵王没有抓到魏齐,相国虞卿又逃走了,得知两人一起离开了赵国,料想他们不是去韩国就是去魏国,于是派遣快马四处追捕。使者追到魏国郊外,才知道魏齐已经自刎。使者立即奏报魏王,请求割下魏齐的首级,赎回平原君回国。信陵君刚刚命人准备殡殓魏齐的尸首,实在不忍心交出。使者劝说:“平原君与您情同手足。平原君爱护魏齐,与您的心意也是一样的。如果魏齐还活着,我自然不敢开口。如今他已经死了,不过是一具无知觉的尸骨,却让平原君长期被秦国扣押,您能安心吗?” 信陵君无奈,只好割下魏齐的首级,用匣子装起来,交给赵国使者,然后将他的尸体埋葬在郊外。有诗人写诗感叹魏齐的遭遇:

无端辱士听须贾,只合捐生谢范睢;

残喘累人还自累,咸阳函首恨教迟!

虞卿舍弃相印后,感慨世态炎凉,从此不再涉足官场,隐居在白云山中,着书立说,以讥讽时事,他的着作名为《虞氏春秋》。也有诗人写诗称赞他:

不是穷愁肯着书,千秋高尚记虞兮,

可怜有用文章手,相印轻抛徇魏齐!

赵王将魏齐的首级连夜送到咸阳,秦王把它赐给了范睢。范睢让人把魏齐的头颅涂上漆,做成溺器,恨恨地说:“你让宾客在我喝醉时往我身上撒尿,现在就让你在九泉之下,常常承受我的尿液。” 秦王以礼相送,将平原君送回赵国,赵国任命平原君为相国,取代了虞卿的位置。

范睢又对秦王说:“臣出身卑微,有幸得到大王的赏识,位居卿相之位,大王还为臣报了深仇大恨,这是莫大的恩情。如果没有郑安平,臣在魏国就无法活命;如果没有王稽,臣也无法进入秦国。希望大王降低臣的爵位俸禄,转而赏赐这两位,以了却臣报答恩情的心愿,臣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秦王说:“丞相不说,寡人差点忘了!” 于是,任命王稽为河东郡守,郑安平为偏将军。从此,秦王专门采用范睢的谋略,先攻打韩国和魏国,同时派使者与齐国、楚国交好。

范睢对秦王说:“我听说齐国的君王后贤能又有智慧,应当去试探一下她。” 于是,秦王命使者带着玉连环献给君王后,说:“齐国要是有人能解开这个玉连环,寡人甘愿甘拜下风!” 君王后让人拿来金锤,当场将玉连环砸断,对使者说:“转告秦王,老妇已经解开玉连环了。” 使者回去报告,范睢感叹道:“君王后真是女中豪杰,不可冒犯。” 于是,秦国与齐国结盟,两国互不侵犯,齐国因此得以安宁。

再说楚国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秦国扣留了他十六年,不让他回国。恰逢秦国使者与楚国交好,楚国使者朱英与秦国使者一同来到咸阳回访。朱英说起楚王病情严重,恐怕难以康复。太傅黄歇对熊完说:“大王病得很重,而太子您却留在秦国。万一大王去世,太子您不在跟前,各位公子中必定有人会取代您成为楚王,楚国就不再是太子您的了。臣请求为太子去拜见应侯范睢,请求他放您回国。” 太子说:“好。” 黄歇于是前往相府劝说范睢:“相君知道楚王的病情吗?” 范睢说:“使者提起过。” 黄歇说:“楚国太子在秦国多年,与秦国的将相们都有交情。倘若楚王去世,太子能够即位,他一定会谨慎侍奉秦国。相君如果在此时放太子回国,太子一定会对相君感激不尽!如果继续扣留太子,楚国另立其他公子为楚王,那么太子在秦国,就只是咸阳的一个普通百姓罢了。况且楚国人因为太子不能回国而心怀怨恨,日后必定不再愿意侍奉秦国。留下一个普通百姓,却断绝了与一个大国的友好关系,臣私下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 范睢点头表示赞同:“您说得有道理。” 便将黄歇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可以让太子的太傅黄歇先回国探问楚王病情;如果病情确实严重,再来迎接太子。”

黄歇得知太子不能一同回国,私下与太子商议:“秦王扣留太子不放,是想效仿扣留楚怀王的旧事,趁着楚国危急,索要割地。楚国要是来迎接太子,就中了秦国的计谋;不来迎接,太子就会永远被秦国扣留。” 太子跪地请求:“太傅有什么计策?” 黄歇说:“依臣之见,太子不如乔装改扮,偷偷逃走。现在楚国使者回访即将回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臣请求独自留下,以死承担后果。” 太子哭着说:“如果事情成功,楚国愿与太傅共同分享。” 黄歇私下会见朱英,与他商议,朱英答应帮忙。太子熊完于是乔装成车夫,与楚国使者朱英一起驾车,顺利出了函谷关,没有人察觉。黄歇留在旅舍,秦王派人来让他回国探问楚王病情。黄歇说:“太子刚刚生病,无人照料,等他病好一些,臣就向大王辞行。” 过了半个月,黄歇估计太子已经出关很久了,才去求见秦王,叩头请罪说:“臣黄歇担心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能即位,无法侍奉大王,所以擅自让太子回国,现在他已经出关了。臣犯了欺君之罪,请大王治罪!” 秦王大怒,喝道:“楚国人竟然如此狡诈!” 命令左右将黄歇囚禁起来,准备处死他。丞相范睢劝谏说:“杀了黄歇也不能让太子回来,反而会断绝与楚国的友好关系,不如嘉奖他的忠诚,放他回国。楚王去世后,太子必定即位,太子即位后,黄歇必定成为相国,楚国君臣都会感激秦国的恩德,一定会好好侍奉秦国。” 秦王觉得有理,便重重赏赐了黄歇,送他回楚国。史官写诗称赞此事:

更衣执辔去如飞,险作咸阳一布衣;

不是春申有先见,怀王余涕又重挥。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后,楚顷襄王病逝,太子熊完继位,这便是考烈王。考烈王提拔太傅黄歇为相国,并将淮北十二县封给黄歇,封他为春申君。黄歇进言说:“淮北之地与齐国接壤,军事防御压力大,请求将此地设为郡,便于筑城防守。臣希望能改封到江东。” 于是,考烈王改封黄歇到原来吴国的土地。黄歇修缮阖闾旧城作为都邑,在城内疏浚河道,建成四纵五横的水路网络,连通太湖之水,还把破楚门改名为昌门。当时,孟尝君虽已去世,但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正热衷于招揽门客,以礼贤下士闻名。黄歇十分羡慕,也开始广招宾客,一时间,他的食客常常多达数千人。

有一次,平原君赵胜派使者前往春申君府上。春申君以上等宾客的规格款待来使。这位赵国使者想在楚人面前炫耀一番,他用玳瑁制作发簪,还用珠玉装饰刀剑的鞘。可当他见到春申君的三千多门客时,不禁大为惭愧。原来,春申君的上等门客竟都穿着缀有明珠的鞋子。此后,春申君采纳门客的建议,向北兼并了邹、鲁之地,任用贤能的荀卿为兰陵令。在荀卿的治理下,楚国修订政法、训练士兵,国力再度强盛起来。

与此同时,秦国这边也有新的动向。秦昭襄王与齐国、楚国结盟后,派大将王龁率领军队攻打韩国。秦军从渭水运送粮草,一路东行进入河洛地区,为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军饷。很快,秦军攻克野王城,致使上党与外界的往来道路被切断。上党守臣冯亭与当地官员、百姓商议:“秦国占据野王,上党恐怕很快就不再属于韩国了。与其投降秦国,不如归附赵国。秦国若因赵国得到上党而发怒,必然会将兵锋转向赵国。赵国一旦遭受攻击,必定会亲近韩国,韩赵两国患难与共,就有能力抵御秦国。” 于是,冯亭派使者带着书信和上党地区的地图,前往赵国,献给赵孝成王。(这一年是赵孝成王四年,周赧王五十三年。)

赵孝成王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穿着一件左右不对称的衣服,有一条龙从天而降,他骑上龙,龙便飞向天空,可还没飞到天上就坠落下来。此时,他看到身旁有金山、玉山两座,光芒耀眼夺目。孝成王醒来后,召见大夫赵禹,将梦境告知他。赵禹解梦道:“不对称的衣服,意味着合并;骑着龙上天,是飞黄腾达的象征;坠地则预示着获得土地;金玉堆成山,表明货财充裕。大王眼下必定会有拓展领土、增加财富的喜事,这个梦大吉大利。” 孝成王听了很高兴,又召来筮史敢为他占卜。筮史敢却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不对称的衣服,代表残缺;骑龙上天却中途坠落,说明事情容易中途生变,空有其名;金玉成山,看似美好却无法实际使用。这个梦不吉利,大王务必谨慎行事!” 孝成王心中更倾向于赵禹的说法,对筮史敢的话不以为然。

三天后,上党太守冯亭的使者抵达赵国。孝成王打开书信,上面写道:“秦国攻打韩国形势紧迫,上党眼看就要落入秦国之手!这里的官吏和百姓不愿归附秦国,而愿意归附赵国。臣不敢违背大家的意愿,谨将所管辖的十七座城,郑重地献给大王。恳请大王接纳!” 孝成王看完大喜,说道:“赵禹所说的广地增财之喜,今日果然应验了!” 平阳君赵豹却进谏道:“臣听说,无故获得的利益,往往是灾祸的根源,大王切勿接受。” 孝成王不解地问:“百姓畏惧秦国而心向赵国,所以前来归附,怎么能说是无故呢?” 赵豹解释道:“秦国像蚕食桑叶一样逐步侵占韩国土地,攻下野王,切断了上党与外界的通道,自认为上党已是囊中之物,能轻易得到。如今上党突然归了赵国,秦国怎会甘心?秦国辛苦耕耘,赵国却坐收渔利,这就是臣所说的‘无故之利’。而且,冯亭之所以不把上党献给秦国,而是献给赵国,分明是想把灾祸转嫁到赵国,以缓解韩国的困境。大王为何不仔细思量呢?” 孝成王却不认同赵豹的观点,又召来平原君赵胜,让他决断此事。赵胜说:“出动百万大军,攻打他国,历经多年,也未必能夺得一座城池。如今不费一兵一卒、一粒粮食,就能得到十七座城,这是天大的利益,绝不能错过。” 孝成王说:“您这话正合我意。” 于是,派平原君率领五万士兵,前往上党接收土地。孝成王封冯亭为三万户侯,封号华陵君,并让他继续担任上党太守。上党的十七位县令,也各封三千户,皆可世袭侯爵。

冯亭得知这个消息后,闭门痛哭,拒绝与平原君相见。平原君坚持求见,冯亭无奈道出心声:“我有三件不义之事,无颜见使者。作为守土之臣,不能以死殉国,这是第一件不义;未得君主命令,擅自将土地献给赵国,这是第二件不义;出卖君主的土地来换取个人富贵,这是第三件不义。” 平原君感叹道:“真是忠臣啊!” 在冯亭家门口守候了三天,冯亭被他的诚意打动,这才出来相见,依旧泪流不止,并表示愿意交割土地,请求另选良将镇守。平原君再三安抚:“您的心事,我已明白。您若不继续担任太守,无法抚慰官吏和百姓的期望。” 冯亭这才继续留任,却坚决不接受封赏。平原君即将离开时,冯亭叮嘱道:“上党归附赵国,是因为无力独自对抗秦国。希望公子向赵王奏明,尽快派遣大量士兵和名将,做好抵御秦国的准备。”

平原君回到赵国,向赵王复命。赵王设宴庆祝得到上党之地,随后开始商议派兵之事,但尚未做出最终决定,秦国大将王龁就已经进兵围困上党。冯亭坚守了两个月,赵国的援兵仍未赶到,无奈之下,只好率领当地官吏和百姓逃往赵国。此时,赵王已任命廉颇为上将,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上党。廉颇行军至长平关,与冯亭相遇,才得知上党已经失陷,秦军日益逼近。于是,廉颇在金门山下扎营筑垒,东西两侧各设数十座营寨,宛如繁星罗列。他又另外分兵一万,让冯亭驻守光狼城;分兵两万,由都尉盖负、盖同分别率领,驻守东西二鄣城;还派遣裨将赵茄前去侦察秦军动向。

赵茄率领五千士兵,出长平关外侦察,大约前行二十里,恰好与前来侦察的秦将司马梗相遇。赵茄见司马梗兵力较少,便贸然上前挑战。双方正在交锋之际,秦国的第二哨张唐率兵赶到。赵茄顿时心慌意乱,手脚不听使唤,被司马梗一刀斩杀,赵军士兵也惨遭屠戮。廉颇得知前哨战败,立即传令各营寨,务必用心坚守,切勿主动与秦军交战。同时,他让士兵在营地深挖数丈,引来泉水注入,军中众人都不理解此举的用意。

王龁率领大军抵达后,在距金门山十里处安营扎寨。他先分兵攻打东西二鄣城,盖负、盖同出战均告失败,最终战死。王龁乘胜进攻光狼城,司马梗奋勇当先,率先登上城墙,秦军随后一拥而上。冯亭再次战败,逃到金门山大营,廉颇接纳了他。秦军又来攻打赵军营垒,廉颇传令:“擅自出战者,即便获胜也要斩首!” 王龁久攻不下,于是将营地前移,逼近赵军,与赵军营地仅相距五里。秦军多次挑战,赵军始终坚守不出。王龁感叹道:“廉颇是老将,行军谨慎稳重,难以撼动。” 偏将王陵献计说:“金门山下有条溪流,名叫杨谷,秦赵两军都从这条溪流取水。赵军营地在溪流南岸,而秦军营地在溪流西岸,水从西向东流。如果截断这条溪流,让水不再东流,赵军就会无水可汲,不出数日,军队必然大乱。趁乱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王龁觉得此计可行,便让士兵将杨谷的水流截断。直到如今,杨谷仍被称为绝水,便是因此事而来。然而,王龁没想到,廉颇早已提前深挖坑洞,储存了足够的水源,日常用水绰绰有余。

秦赵两军就这样相持了四个月,王龁始终无法与赵军交战,无计可施之下,他派使者回秦国,向秦王报告战况。秦王召来应侯范睢商议对策,范睢说:“廉颇经验丰富,深知秦军强大,所以不轻易出战。他认为秦军远道而来,无法长期作战,企图拖垮我们,再趁机反击。如果不除掉廉颇,赵国难以攻克。” 秦王问:“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廉颇离开呢?” 范睢屏退左右,低声说:“要除掉廉颇,必须使用‘反间计’,如此这般…… 不过,这至少需要花费千金。” 秦王十分高兴,立刻拿出千金交给范睢。

范睢派自己的心腹门客,从小路潜入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身边的人,散布流言说:“赵国将领中,数马服君赵奢最为出色,听说他的儿子赵括比父亲还要勇猛,若让赵括为将,秦军必定难以抵挡!廉颇年老胆怯,屡战屡败,已经损失了三四万赵国士兵,如今被秦军逼迫,不久后就会投降。” 赵王此前已听闻赵茄等人被杀,接连丢失三座城池,便派人前往长平,催促廉颇出战。但廉颇坚持 “坚壁清野” 的策略,不肯出战,赵王原本就对他的怯战心生怀疑,如今听到身边人传播的这些流言,信以为真。于是,赵王召见赵括,问道:“你能为我攻打秦军吗?” 赵括自信满满地回答:“秦国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我还得好好谋划一番;像王龁这样的将领,根本不值一提。” 赵王好奇地问:“为何这么说?” 赵括解释道:“武安君多次率领秦军作战,先是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首二十四万;又攻打魏国,夺取大小六十一座城池;接着向南攻打楚国,攻克鄢郢,平定巫黔;之后再次攻打魏国,赶走芒卯,斩首十三万;还攻打韩国,攻克五座城池,斩首五万;又斩杀赵将贾偃,将两万赵军沉入河中。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名远扬,军士们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我若与他对阵,胜负大概各占一半,所以还需要精心谋划。而王龁刚担任秦国将领,见廉颇怯战,才敢深入赵国境内。若遇到我,他就如同秋风中的落叶,我定能迅速将其扫平。”

赵王听后十分高兴,当即任命赵括为上将,赐予他黄金和彩帛,让他持符节前往长平,取代廉颇,并增派二十万精锐部队。赵括检阅完军队后,带着赏赐的金帛回到家中,拜见母亲。母亲问他:“你父亲临终前留下遗命,告诫你不要担任赵国将领,你如今为何不推辞呢?” 赵括回答:“不是我不想推辞,只是朝中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 母亲于是上书劝谏赵王:“赵括只会死读他父亲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变通,并非将才,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征!” 赵王召来赵括的母亲,亲自询问缘由。母亲说:“赵括的父亲赵奢担任将领时,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了军中官吏;从接受任命的那天起,就住在军营里,从不关心家中事务,与士兵同甘共苦;每做一件事,必定广泛征求众人意见,从不独断专行。如今赵括一当上将领,就面向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官吏都不敢抬头看他;得到的赏赐,都拿回自己家中。作为将领,怎能如此?赵括的父亲临终时,曾告诫我说:‘赵括若担任将领,必定会使赵军战败!’我牢记他的话,希望大王另选良将,千万不能任用赵括!” 赵王说:“我的心意已决。” 母亲又说:“大王若不听从我的建议,倘若赵括兵败,恳请大王不要牵连我的家人。” 赵王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赵括率领军队离开邯郸,向长平进发。

再说范睢派去的门客,仍留在邯郸,仔细打探消息,将赵括对赵王说的话、赵王任命赵括为大将以及择日启程等情况,全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门客连夜赶回咸阳,向范睢报告。秦王与范睢商议:“看来非武安君白起不能解决此事!” 于是,秦王改派白起为上将,王龁为副将,并传令军中,务必严守白起担任主将的消息,“有人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首!”

赵括抵达长平关后,廉颇验过符节后,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赵括。然后,廉颇独自率领一百多名亲信士兵,返回邯郸。赵括一上任,就将廉颇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更改,把各个军垒合并成一个大营。当时冯亭也在军中,他坚决劝谏,赵括却不予理睬。赵括还撤换了原来的将领,换上自己带来的将士。他严令全军:“秦军若来进犯,大家务必奋勇争先。若取得胜利,就要乘胜追击,务必让秦军片甲不留!”

白起进入秦军后,听闻赵括更改了廉颇的军令,便先派三千士兵出营挑战。赵括立即派出一万人迎战,秦军佯装大败,纷纷逃了回去。白起登上壁垒,观察赵军的动向,对王龁说:“我知道如何取胜了!” 赵括打了胜仗,不禁手舞足蹈,派人前往秦营下战书。白起让王龁回复:“明日决战。” 随后,秦军退军十里,在王龁之前的屯兵之处重新扎营。赵括见状,高兴地说:“秦军怕我了!” 于是,他下令杀牛犒劳士兵,并传令:“明日大战,一定要生擒王龁,让诸侯们看看笑话!”

白起安营扎寨完毕,召集众将听令。他派将军王贲、王陵率领一万人列阵,与赵括的军队轮流交战,只许败不许胜,目的是引诱赵军前来攻打秦军壁垒,只要做到这一点就算立功。又命令大将司马错、司马梗各率领一万五千士兵,从小路绕到赵军后方,截断赵军的粮道。再派大将胡伤率领两万士兵,屯驻在附近,只等赵军打开营门追逐秦军时,立即杀出,将赵军截成两段。还派大将蒙骜、王翦各率领五千轻骑兵,负责接应。白起与王龁则坚守老营。这正是:“安排地网天罗计,待捉龙争虎斗人。”

赵括下令,军中四更做饭,五更结束,天亮后便整队前进。大军刚行进五里,就遭遇了秦军,双方迅速摆开阵势。赵括派先锋傅豹率先出战,秦将王贲迎战。两人激战约三十回合,王贲佯装不敌,转身败逃,傅豹见状,立即率兵追击。赵括又派王容率军前去支援。王容遭遇秦将王陵,双方刚交手几个回合,王陵也佯装败退。赵括见赵军接连取胜,心中大喜,亲自率领大军乘胜追击。冯亭赶忙劝谏:“秦人狡诈,他们的败退恐怕有诈,元帅切不可贸然追击!” 然而,赵括此刻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听不进冯亭的劝告,一路追击了十多里,直逼秦军营垒。王贲、王陵绕着营垒逃窜,秦军紧闭营门,拒不出战。

赵括见状,传令全军一起攻打秦营,连续攻打了数日,秦军防守严密,赵军始终无法攻破。赵括派人催促后军,让他们移营前来,一同进攻。这时,赵将苏射骑着快马赶来报告:“后军被秦将胡伤带兵冲出来拦住,无法前来会合!” 赵括勃然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定要亲自前去收拾他!” 他一边派人打探秦军的动向,一边得知:“西路秦军源源不断,东路却不见敌军。” 于是,赵括指挥大军转向东路行进。可刚走了不到二三里,大将蒙骜率领的秦军突然从斜刺里杀出,大声喊道:“赵括,你已中了我武安君的计谋,还不赶快投降!” 赵括怒火中烧,手持长戟,欲与蒙骜决战。偏将王容挺身而出:“元帅不必亲自动手,让我来建功!” 说着,王容便与蒙骜展开激战。此时,王翦率领的秦军也赶到了,赵军损伤惨重。赵括见难以取胜,只好鸣金收兵,找了一处水草丰茂之地安营扎寨。

冯亭再次进谏:“军队士气正盛时应乘胜出击,如今我军虽初战失利,但只要奋力拼杀,仍可撤回本营,合力抗敌。若在此安营,将会腹背受敌,日后再难突围!” 但赵括依旧不听,下令军士修筑长垒,坚守不出。他一面飞速上奏赵王,请求援兵;一面催促后队运送粮饷。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运粮的道路早已被司马错、司马梗带兵截断。白起率领的大军挡住了赵军的前路,胡伤、蒙骜等大军又截断了赵军的后路。秦军每日打着武安君白起的旗号,劝赵括投降。赵括此时才知道,白起真的在军中指挥,顿时吓得心胆俱裂。

再说秦王收到武安君的捷报,得知赵括的军队被困在长平,亲自前往河内,下令征发所有百姓家的壮丁,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从军。这些壮丁被分路去抢夺赵军的粮草,阻拦赵国的救兵。赵括的军队被秦军围困了四十六天,军中粮草断绝,士兵们开始相互残杀,以人肉为食,赵括对此毫无办法,根本无法制止。无奈之下,赵括将军队分成四队:傅豹率领一队向东突围,苏射率领一队向西突围,冯亭率领一队向南突围,王容率领一队向北突围。他吩咐四队同时击鼓,全力夺路杀出,只要有一路突围成功,就招呼其他三路一同撤退。

然而,武安君白起早已预先挑选好弓箭手,环绕着赵军的营垒设下埋伏,但凡有赵军从营垒中冲出来,不论士兵还是将领,一律射杀。赵军的四队人马,连续突围了三四次,都被秦军的箭雨射了回来。又过了一个月,赵括心中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挑选了五千名精锐士卒,让他们都穿上厚重的铠甲,骑着骏马。赵括手持长戟,一马当先,傅豹、王容紧跟其后,试图强行突围。王翦、蒙骜两位秦将一齐迎战,赵括与他们大战了几个回合,却始终无法突破重围。他想要撤回长垒,不料战马突然失蹄,将他掀翻在地,赵括随即被秦军乱箭射中,当场身亡。赵军顿时大乱,傅豹、王容也都战死。苏射带着冯亭一起逃跑,冯亭绝望地说:“我三次劝谏元帅,他都不听,才导致如今这般下场,这是天意啊!我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说完,便自刎而死。苏射侥幸逃脱,前往胡地。

白起竖起招降旗,赵军士兵纷纷放下武器,脱下铠甲,跪地投降,高呼 “万岁”。白起让人砍下赵括的首级,带到赵军营地招抚剩余的士兵。赵军营地中还有二十多万军士,他们听闻主帅被杀,无人敢出来抵抗,也都纷纷表示愿意投降。赵军的铠甲、兵器堆积如山,营地中的辎重财物,也都被秦军缴获。

白起与王龁商议:“之前秦国已经攻下野王,上党本就在我们掌控之中,可那里的官吏和百姓并不愿意归附秦国,而是心向赵国。如今先后投降的赵军,加起来将近四十万之多,倘若他们日后突然反叛,我们该如何防范?” 于是,白起将降卒分为十营,派十名将领分别统领,又调配二十万秦军监督,还赐给他们牛肉和美酒,宣称:“明日武安君将挑选赵军,凡是上等精锐、能征善战的,发给武器,带回秦国,随军出征;那些年老体弱、胆小怯懦的,都放回赵国。” 赵军士兵听后,都十分高兴。

当晚,武安君秘密向十名将领传达命令:“一更时分,所有秦军都要用白布裹头。凡是头上没有白布的,就是赵军,格杀勿论。” 秦兵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赵军降卒毫无防备,又没有武器,只能束手就擒。那些逃出营门的,也被蒙骜、王翦等人率领的巡逻秦军抓获斩杀。四十万赵军,一夜之间全部被屠戮殆尽。鲜血汩汩流淌,发出潺潺的声响,杨谷的水都被染成了红色,直到如今,这条河仍被称为丹水。武安君将赵军士兵的头颅收集起来,堆放在秦军营垒之间,形成一座小山,称为头颅山。后来,人们又在山上修筑高台,这座高台高耸入云,也被称为白起台。(台下就是杨谷。)

后来,大唐玄宗皇帝巡游至此,看到这一幕,不禁凄然长叹,命令三藏高僧设水陆道场,超度被坑杀士卒的亡魂,因此将这条山谷命名为省冤谷。这都是后话了。史官曾写诗感叹:

高台百尺尽头颅,何止区区万骨枯!

矢石无情缘斗胜,可怜降卒有何辜?

总计长平之战,秦军前后斩杀和俘虏赵军四十五万人,连王龁先前接受投降的赵军,也都被诛杀。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年纪较小的士兵,没有杀害,将他们放回邯郸,让他们宣扬秦国的军威。赵国的命运将会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名门春事神魂至尊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大秦二世公子华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破晓之舞汉末之全面开战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邪龙狂兵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马谡别传再兴大汉四百年救命,系统要害我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刺客信条:梦华录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