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黄四后。
晏羽便带着涛哥儿,到处买买买。
准备打道回府。
令涛哥儿意外的是,晏羽专门寻找药店,横扫药店中的硝石与硫磺。
至于糖霜的原料红糖,在没有武力自保之前,还是尽量低调些好。
从西乡到通城县,翻过南岭就是通城县地界了。
路过一个铁匠铺时。
只见一群人,驻足于铁匠铺之外,在小声叹息着什么。
“这饶铁匠真是可怜啊!媳妇上个月才死,现在又要蹲大牢了。”
“我听说是借了印子钱,没钱还账,要被抓去蹲大牢了。”
“不对不对,是饶铁匠打伤了人。”
仔细听着各种八卦声。
特别是那些大婶们,个个都说得那么肯定。
仿佛都是当事人一样,对事情经过,了如指掌。
晏羽也往前面挤了挤,饶有兴趣听着。
见到曹启田正和几个衙役。
将饶铁匠家中破旧衣物,还有锅碗瓢盆之类的清理出屋。
“曹大哥”
晏羽挤出人群,上前向曹文杰喊道。
曹启田与身旁衙役打了一个招呼,便拉着晏羽,往旁边走了几步。
曹启田笑道:“晏老弟也爱看热闹啊!”
“闲来无事,路过便看看。”
“何时回西乡,你送那么贵重的礼物,我还没回礼呢。”
“明日便回去,这个是什么情况?”
“饶铁匠用院子抵押,借了印子钱,几个混混来收账,轻薄了他的女儿,饶铁匠打断了一个混混的腿。”
“那些混混不用受罚吗?”
“嘘!那是赵天一赵爷的手下,谁敢罚。”
“赵爷是谁啊!”
“宁州赵州判的弟弟,碧玉楼和丰德典当行都是赵爷家产业。”
原来是宁州城的地头蛇,黑白两道通吃。
眼下要发展武力,急需铁匠打造武器。
若是救下这饶铁匠,再签个几年长工契约。
晏羽盘算一番后。
便小声问道:“不知有何办法,能救下这饶铁匠。”
“他又不是他家亲戚,招惹这麻烦事干嘛?”
院中角落,三个小孩蜷缩在一团哭泣。
晏说叹息说道:“我看那小姑娘挺水灵的,想招来做个丫鬟”。
“赵爷发话了,这院子要抵印子钱,另外手下受伤,不赔个50两,就让饶铁匠牢底坐穿。”
“不就打伤一条腿,医药费也用不着50两。”
“那不是医药费的事,伤的是下人腿,打的却是赵爷脸面。”
晏羽走到那几个小孩面前。
低头问道:“想不想救你们爹爹。”
那年长些女孩停下了哭泣,抬头望向这陌生人。
思绪一会后,便朝晏羽‘砰砰’磕头。
“求恩公救救爹爹,我饶水铃愿给恩公当牛做马,报答恩公。”
望着跪在地上十二三岁的饶水铃。
晏羽说道:“起来吧!带我去见见那个赵爷。”
饶水铃紧抱着两个弟弟,在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
便带着晏羽,朝丰德典当行而去。
“听闻饶铁匠开罪了赵爷,在下特来向赵爷赔个不是,望赵爷大人有大量。”
晏羽向赵天一作揖道。
“你谁啊!”
赵天一用树枝,在蛐蛐罐中挑逗着,都未抬头看一眼晏羽,随口问道。
“在下西乡晏羽,还请赵爷高台贵手。”
“放过他?爷在州衙大牢说过的,赔50两银子的医药费再说。”
晏羽掏出50两银子。
双手捧起道:“多谢赵爷高台贵手。”
“哈哈哈,赵爷我一言九鼎,说说为啥帮那饶铁匠”
“回赵爷,在下看中他那女儿,想买来做个贴身丫鬟。”
赵天一看了看在门外。
一个垂溜着脑袋的小女孩,双手正掐着衣角。
“就这种货色,50两能买三四个吧!你要强出头,我也懒得管,免得传出去,说我赵爷说话不算数。”
“如此便多谢赵爷”
直至天黑,饶铁匠才放出州牢。
从邻居那得知。
三个孩子被一个陌生人,安排到了山谷客栈。
在客栈见到几个孩子。
先是一顿抱头痛哭,随后便带着几个孩子,向晏羽叩拜。
“饶铁山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晏羽扶起眼前的汉子。
瘦弱的身材,和印象中的铁匠不同。
“我不喜欢下跪,也见不得别人下跪。”
“欠恩公的50两银子,我定会慢慢还与恩公。”
“你现在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拿什么还钱。”
“这…”
饶铁山回头看了看饶水铃,眼中充满不舍
“这样吧!你给我做五年长工抵债,我还包你一家人吃住。”
‘碰’
饶铁山往地上重重磕了一个。
说道:“多谢恩公收留。”
第二天一早。
晏羽陪着饶铁山,收拾了一些打铁工具。
再购置一些钢铁原料。
雇上几个力夫,租上几辆独轮车。
出了宁州城,一行人便往西归去。
饶水铃默默跟在晏羽身后。
学着大户人家丫鬟的模样。
经过两天的跋涉。
车队刚翻过大石背山。
就有二房源村民围上,跟随着车队,往晏羽家走去。
涛哥儿向左邻右舍炫耀着宁州城的见闻。
特别是与那些老爷、差爷们打交道。
原身妻子周玉花,给力夫们端上茶水。
晏羽则忙着指挥卸货。
晏羽这原身母亲丁氏,也闻讯而来。
满院子都是挤满看热闹的人。
丁氏询问晏羽一番。
从厨房拿出一个饭碗。
在装有红糖的布麻袋中。
舀了一碗又一碗的红糖,发给来看热闹的村民。
只是这路过几个乡镇。
采购的红糖,一下子就少了两三成。
晏羽院中其乐融融的一幕。
被大石背山上,一个鬼鬼祟祟之人,尽收眼底。
“义叔公,我打算在村里盖个工坊,请村里人来做工,每天开30文工钱。”
晏羽举起酒碗,对一老者说道。
30文一天的工钱!
正常请个手艺人做工,一天也不过十几个铜板。
看来这晏羽真是挣了大钱了。
“这个好啊!晏羽你挣了钱,也没忘大家伙,只是你这工坊盖哪?”
“工坊就盖阳子窝吧!那里背靠金峰上,左右都是悬崖峭壁,就村里一个进出口。”
“村里28户人家,有186人,你这打算请多少人干活?”
“先一家出一个吧,现在要做的货物也不多。”
“你这个考虑很好,家家户户都能挣些铜板。”
“只是我这货物的做法配方,需要保密,你看…”
“这事我来出面,谁要是敢断了大家的收入,祖坟我都不让他家进。”
“那便有劳义叔公,召集大家伙,先盖个十几间房,每天也按30文工钱算。”
“盖工坊不需要付工钱,有了工坊,大家才有做工挣钱的地方。”
“这是两回事,另外我这房子,我想再多扩几间房。
“这个好说,反正屋后地,也是你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