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明家的那些亲戚们上门借钱都吃了个闭门羹,一分钱没拿到。
他们随后又听说陈大明竟然把钱都捐给那些工友们了,这让他们感觉到无比气愤,竟然把钱给了外人,也不给自家亲戚。
于是这些亲戚们便一起上门来闹。
一共来了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些陈大明也叫不出名的亲戚,他们坐在家里不给钱就是不肯走。
吵吵闹闹的,说是他们要每人分1000,不给钱就搬电视。
陈大明十分恼火,他没想到这些人竟然都不要脸到这个地步。
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把卧病在床的老人都给抬过来了。
其实即便是路边的陌生人,陈大明也能给一些帮助,但是眼前这些亲戚他真是恨透了。
在上一世他为了救母亲,去这些亲戚挨家挨户的敲门磕头,却没有人管他。
父亲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他都跟着去这些亲戚家拜年,那时候尽管家里不宽裕,但是每家送的礼都绝不会少的。
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亲戚。
他觉得亲戚怎么也比那些街坊邻居,工友们更加近一些,但是事实却让他无比失望。
父亲不在了,那些亲戚对他们家避之不及。
有的甚至连门都没给他开,屋子都没让他进,没有一家留他吃顿热乎饭,或者给他几块钱的。
也正是那个时候的经历,把他曾经受到的道德教育,人生的价值观击得粉碎。
再加上父母的接连离世,让那一世的他最终成为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二混子。
那时候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遭遇到的都是别人的鄙视嫌弃和怜悯。而现如今在这一世里,他却活得无比精彩,受到人们的尊重。
算算时间前后也就那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不同的遭遇,让他拥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这让陈大明不由的在想,其实有很多活得无比失败的人,并不一定是他们本身有多差。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自身因素占一部分,但是所在的环境机遇以及运气占了绝大部分。
那一次的经历就让他对这些亲戚彻底的死心了。
面对这些无理取闹的亲戚,丁慧芳一再的容忍着。而陈建国则强压着怒火,毕竟是成年人,还不愿意跟这么多年的亲戚为了这种事情翻脸。
他们的忍让,让这些人更加的得寸进尺。
家里吵架的动静惊动了邻居,邻居一看竟然有人上门找事儿,便出去通知了厂里的工友们。
那些工友都得到了陈大明家的好处,正愁没地儿回报。
听到他家被人欺负了,呼啦啦就来了几十号人,把那几个亲戚揪着脖子给扔了出去。
那十几号亲戚原本打算拿不到钱就不走了,就住在陈大明家。反正有老有小的,陈大明一家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没想到,周围的邻居,工友们竟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并且不由分说把他们连拉带拽的给扔了出去,然后堵着门就不让他们进了。
看这架势再闹下去也占不到便宜,这些亲戚们便纷纷的走了,临走前也扔下狠话,一定会报复。
工友们见到这种状况更加感激了。
原来陈大明一家把钱都给了困难的工友,亲戚上门都没给,他们更加记住这份人情了。
他们知道陈建国这一家人不愿意轻易麻烦别人,便告诉了邻居,再有人来闹事,马上通知他们。
果然这几位亲属心怀嫉恨,半夜的时候竟然偷着把陈大明家的窗户玻璃砸了,那一晚把丁慧芳吓得够呛。
第2天工友们知道这事儿,还没陈建国等说话,就有人上他家把玻璃给他们重新换上。
然后人们便一起合计好,每天晚上出一个人在附近蹲着,要抓到干坏事儿的人。
结果两天以后真的把砸玻璃的人找到了,果然是那天被赶出去的几个亲戚干的,工友们把人打了一顿以后,要送到派出所。
几个亲戚见势不妙,急忙说好话求饶。
陈建国这人心肠软见不得这种场面,拉着媳妇儿出去买菜去了,剩下的事儿让陈大明自己看着办。
陈大明很清楚,那些亲戚就是欺软怕硬,对他们再好也感化不了他们。
他坚持把那些人送到了派出所,拘留三天并且赔了换玻璃的钱。
至此那些亲戚就再也没有上门,从此断了来往。
陈大明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只有丁慧芳有些惋惜的说道,
“当初没少给他们家随礼,还等着将来你结婚能收回来呢,这一下子泡汤了。”
陈大明发现这个年代的人,大多还都是知恩图报的,受了别人的好处都会一直记得。
他们一家三口走在厂区里,不管到哪儿都有很多人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人们很热情,话语中充满了亲切与感激,这绝不是那种奉承讨好。
这些天光忙着这些事儿也没去学校,陈大明已经有些日子没看到赵晓巧了,他心里有些挂念。
他想给赵晓巧送点贵重的礼物,不过县城太小,连买金戒指的地方都没有。
于是他就去找于海英,跟她说之前放在她那的些金首饰里面,他想去挑两个金戒指。
于海英问道,“怎么想起来挑金戒指了,想送谁呀?”
陈大明实话实说,“我想给赵晓巧一个,再给我妈一个。”
于海英正在批改作业,她把笔往桌子上一拍,“你咋不说也给我一个呀?”
陈大明没想到于海英会为这种事生气,便急忙说道,
“那里边只要你喜欢的随便拿,都给你也行。”
于海英一撇嘴说道,“自己主动要的和别人自觉给的那是两码事儿?”
陈大明小声说道,“不是那么回事,我是不拿你当外人。”
于海英白了他一眼说道,“你妈和你媳妇都是外人,就我不是外人,可真让我受宠若惊了。”
陈大明一脸真诚的说道,“其实这辈子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女人,除了我媳妇儿,我妈我闺女,那就剩下你了。在我心目当中,你跟我闺女的地位差不多的。”
于海英伸手拿起一本书,对着陈大明的脑袋重重的拍了一下,
“赶快滚,今天的作业写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