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对丁慧芳说道,“今晚半夜的车,水根跟我一起去。”
因为这次带的钱多,再加上路远,大伙儿还是选了个人跟着陈建国一起去了,相互也是个照应。
晚上家里多炒了几个菜,又准备了酒。陈大明注意到根叔这个人话很少性格很腼腆。
吃饭的时候甚至都不好意思夹菜。
吃完饭,陈建国让媳妇给他们带上了一些烙饼,还有咸菜,就直接去火车站了。
“早点去,没准还能占个座位。”
看着父亲走了,趁着收拾碗筷的时候,陈大明问请丁慧芳,
“妈,我怎么感觉根叔好像对你挺好啊?”
丁慧芳说道别胡说,“小孩子家懂什么?”
陈大明说道,“你觉得我还是小孩吗?其实我的年纪比你现在还大呢。有些事我没跟你说过,在未来的世界在我父亲死了以后,你跟根叔在一起了。”
丁慧芳有些生气的说道,“不要在这胡说八道,你爸活得好好的呢。”
陈大明见母亲不高兴,也就没再追着问。
收拾完厨房,丁慧芳坐在了陈大明身边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你根叔这人挺好的,当年在你爸追我之前,他就追过我。”
“不过他的成分不好,他的爷爷在解放前是资本家,不过说是资本家其实也只是开一家小药铺而已。”
“那时候结婚都讲究门当户对,都是贫下中农找贫下中农,工人找工人。”
“而我的爷爷在解放前是开当铺的,所以我的成分也不怎么样。那时候如果我要是跟了他的话,那我们这个家这辈子也抬不起头来了,你父亲的成分好。”
“你太爷爷可是打过鬼子的。”
“所以后来我就跟了你的父亲。”
“其实当初选你爸也不完全是因为成分,我那时候还是比较喜欢你爸的。我们那时候都讲究自由恋爱,儿女的婚姻父母不能反对,也没有彩礼一说。”
“哪像现在有很多一结婚,竟然要两三千的彩礼的,简直就像抢劫。”
“我们那时候的彩礼是5块钱,不过农村就要两三百了,那时的两三百可就是一个人一年的工资。”
“我只是没想到,跟着你爸结婚这么多年,你根叔他竟然还没结婚。”
“其实他也不是为了我,因为他那人眼界高。”
“一开始别人给他介绍了几个农村姑娘,他不同意,我们还以为他是嫌弃人家农村户口。”
“要知道那时候农村姑娘即便嫁到了城市,也不能落户到城市,不能享受城市户口的低价粮。”
“孩子也只能是农村户口,所以城市的人一般不愿意娶农村的媳妇儿。”
“然而后来给他介绍了城里的姑娘,他竟然还是不同意。”
“他这个人过得节俭,就自己一个人也不怎么花钱,听说他现在得有个几千块钱存款了。前一阵还有人要给他介绍对象呢,不过他就是不肯。”
陈大明说道,“没想到根叔对你还这么痴情啊。”
丁慧芳说道,“你妈我年轻的时候漂亮着呢,就厂区车间里,至少七八个追过我。他们现在个个都结婚了,大家见面还打招呼,唯独这个周水根脑袋一根筋。”
“这还是结婚以来这么多年了,他第1次到咱家来。”
陈大明终于明白,为什么在他的那个世界里,只要父亲不在了,最后母亲都是跟了根叔。
他突然间想起来,小时候他在外边玩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根叔远远的看着他也不说话。
陈大明突然感觉根叔也挺可怜的。
丁慧芳问道,“你咋看出来他还惦记我的?但是进屋以后一直朝着我看来着?我是没好意思瞅他。”
陈大明说道,“是根叔进屋以来一直低着头,眼睛不敢瞅你,我才察觉到的。”
丁慧芳说道,“其实我对他压根儿就没动啥心思,只不过是觉得人家等着自己那么多年也不结婚,有些过意不去。”
“儿子,你将来可别犯傻,就算是再喜欢一个女人,只要她拒绝你了就别再等了。天下好女的多的是,可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对了,你不是跟你们班级那个赵晓巧关系挺好吗?听他们说你还在班级里管他叫媳妇儿,你俩是真处上了?”
陈大明说道,“她以后真是我媳妇儿,还生了个闺女叫陈瑶瑶,可听话懂事儿呢?”
丁慧芳说道,
“就凭你,怎么可能娶的上这么好的媳妇儿?”
“这女孩我挺喜欢的,你住院那会儿,都以为你溺水已经死了。她在那哭的稀里哗啦的,看样子她也挺喜欢你的。”
“当时你爸出去借钱,她爸妈借给我们家最多。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登门感谢一下,等你爸这次回来的吧。“
“她父母工作好,那闺女也乖巧听话,要不哪天你给她领回来吃饭?”
陈大明说道,“这您就甭操心了,放心,她是你儿媳妇跑不了的。”
丁慧芳笑骂道,“你个臭小子,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分,人家那么好的姑娘竟然看上你了。”
“如果不是之前看她为你哭成那样,打死我都不信你能配的上人家。人家可是城市户口,父母都是吃公家粮的。”
一直到90年,户籍制度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这时候76%的人口都是农村户口。
户籍制度几乎相当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把人分成了不同等级。
城市户口的人所拥有的那种优越感,是现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那是远超过现在的公务员和有钱人,对于普通人所拥有的那种优越感。
那时候在车祸里同时死去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人,所得的赔偿金都能差出好多倍,同样一条命是不同价格的。
有的人家甚至不惜卖房掏出所有的积蓄,也要攒够钱买一个工人指标。
因为只要进了工厂干几年,最后就能落到城市户口。
在这个麻纺厂买一个指标要4000块钱,而当时买一套房子也不过才1万多点而已。
有很多农村家庭砸锅卖铁凑够钱,让孩子进工厂上班,结果没上两年就被下岗了。
合同制这个词这时候才刚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