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你玩(2006.8.17)
上周末购得此犬,生性顽皮好斗,一日不遛则在家中横冲直撞。性别女。诞生三个月。听命于我。爱好咬人裤脚。比很多人类有意思得多。
在我眼里,决定是否要和一个人相处或者共事,关键就在于此人有没有意思。四周有太多无趣的人,无论是风趣幽默,老奸巨滑,成熟稳健,清纯可爱。一旦能被归到某某类或者定性,本身已经是很没有意思。
可以有很多缺点。只有一处亮点。可以在大多数时间里庸庸碌碌。只在不经意间绽放光芒。
大行动(2006.8.20)
昨天接受一个xxx电台采访,主持人悠悠说道:
有听众来电指出“Vae的歌越来越不像周杰伦的风格了,个人色彩逐渐浓郁起来”,那么Vae,我想问你,你是刻意在避免风格上的类似吗?你觉得这种避免会不会让你损失掉一部分听众呢?或者说,吸引来更多的歌迷?或者...感觉你一直在求变,迷茫吗?...
我只想说,我对于你的问题很迷茫。我很不解这些问题有什么思考的价值,有思考这些的时间又可以多唱几首歌了。中国人极度缺乏幽默感,喜爱凡事较真,林语堂说得真不错。这样活,累吗?建议没事干念佛经或者念rap,可以放松神经。
鉴于偏偏很多人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我就一次说个明白。
其一,对于年轻的许嵩来说,过早的确立所谓的风格不是什么好事。局限而已。在起步阶段,什么风格的歌都尝试着写写,学学,有什么不好呢。请注意,我是说,对于许嵩这个人来说。至于别人那是别人的事。不要用连续六张专辑都个人风格鲜明的周杰伦来反驳我,周杰伦毕竟只有那么一个。要比人气和个人风格的鲜明性,那至少当前在华语歌坛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就那么数得过来的几个,那是不是说除此以外的歌手都别再唱下去了?很显然不,难道因为估计打乒乓再打也打不过王励勤,所以全世界的乒乓球爱好者都把拍子一甩不打了?该玩的还要玩,该追求的还要追求,每个人都有一个极限,能努力到达自己的顶峰发挥全部水平,就行了。
其二,我没工夫去“刻意避免”什么什么,如果说唱法上有了一些变化,是和很多音乐界前辈的指点关系很大的,尤其我的练声老师,刚开始每次我习惯性的含糊咬字都会遭到她的训斥。现在在她面前唱歌字咬得比罗京还清楚。当然,投入到自己创作的歌曲的演唱中是不可能这样的,尤其是一些rap和有R&b特点的歌。我很爱国,但中文的声韵不太适合唱这类歌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我们来想些办法。随便举例,陶zhe经典曲目《普通朋友〉第一句“等待,我随时随地在等待”里等待便念成了dengzai,待的声母被换,d变成z,这样一来便不会觉得生硬,反而轻松随意。如果连续两次等dai,只会让人觉得很呆。《尘世美》里“行走在大自然”的大自然换成aziran,也是同理,da读起来清晰但生硬,我觉得很老土,所以我含糊化了,anybody有意见吗。其他如温岚、王力宏等等有R&b风格走向的歌手都会注意到声母的改换和归韵的时值缩短之类问题,表现在听觉上有时可能就是含糊不清。《夏天的风》中间的rap反正我是没听出来再唱什么,但有夏风拂面的感觉了,这不就成了吗。
其三,我不觉得这些所谓的改变会增减歌迷什么的。该支持的还是会支持。该厌恶的还是会厌恶。两类人我都感谢,因为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坚持的纯粹。但是我反感这两类之外的家伙——没事干讨论此讨论彼,人为制造话题,唯恐天下不乱,时刻做出一幅诲人不倦的样子,别人取得成绩那是侥幸,别人有好的创意那是哗众取宠,别人有人喜欢那是喜欢的人都是sb。
最后,我要更正一些人的观念。好的事物本来就应该推崇,并努力学习借鉴的。这是无需遮掩的好事。没有哪个书法家是不经过临摹描红这个阶段就直接自成一派成为大师巨匠的。虽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在我看来,周杰伦的音乐无论是词还是曲都不乏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很多知名歌手都在近年来很明显的受到影响推出了风格接近的作品。这就叫做跟风吗?那全国都学雷锋效法雷锋做好事,那全国人民都是愚众了。你学雷锋旨在提升自己,可你终归还是你,成不了雷锋。能学到点什么,已经很好。
在街上看到周杰伦的广告画,凑上去玩一下。你看,他振臂奔跑,我庄严宣誓。多好。
没什么是不可以摊开来说的。在我眼里,一切故作神秘的东西都是扯淡并且不值深究的。
愿人类之间多点包容和幽默感。欢乐多一些。争斗少一些。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其实你我都改变不了什么。萍水相逢,缘开缘灭。
唔(2006.8.28)
VAE。
早晨去学校上了几节课,然后得知下午和明天都没课,就回家了。
今天的学校看起来没那么面目可憎了,或许是由于疏远了太久,而距离能产生美,便
把丑冲淡了一些。
同学久别重逢总是愉快忘我,每个人的话匣子都打开。各种八卦、琐碎至极的新闻纷纷涌入我的耳朵。听便听了,一笑置之。或者,本来就都是真的。时间本就能改变很多东西,让原本的匪夷所思成为理所当然。
小鹿留下而加藤走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与有些人,一生只能擦肩那么几次,却牢
记每一次的眼角眉梢。
我愿自己看起来仍像个孩童。孩童只因玩具而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