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2007.3.19)
昨天正式搬家,爽。
今天在车上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喜欢说嘿嘿。
愚人节(2007.3.31)
每个人每天忙忙碌碌间要听到多少谎言。
然后人类还真是具备自嘲精神。发明愚人节。
最近遇到一些骗局和背叛。是好事。让我看到那些平日里交往并不密切的人对友情的认真,以及平日里称兄道弟的人背后的城府。
羊姐说得对,我这样的孩子,从来衣食无忧,阅历尚浅,不懂那些残酷,有足够的优越感,并认为人人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优越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牌。虽然当年这首歌唱的很失败,但是道理还是很讲的通的。自卑是多么失败的一种品性,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话,也就别指望别的了。
最近写新歌,已经花了不少天,满爽的。只有在专注做这件事的时候,可以忘记所有不快,只去构思气氛。一首歌给它一个气氛。
最后,为了迎接愚人节,决定说一个谎:我现在好有精神,今晚不睡觉了。
格罗米(2007.4.1)
家庭聚会,寄养在舅舅家的格罗米终于又让我见到,嘿嘿,变得更调皮好玩了.
嘿嘿(2007.4.3)
上海、浙江歌迷会的部分热心会员前几天分别自发组织了小型聚会,看样子玩的还不错,羡慕,我也想玩。最近有点累,增肥也未果。
50(2007.4.13)
老爸生日快乐!
星座书上(2007.4.17)
我从来不是迷信的人。
三月到四月,专心做这一首歌。弹回自己最熟悉的钢琴,选些叮叮当当的色彩。粉饰每一个小细节。在这温软的旋律里摆平春天总也挥不去的躁动。
灰蒙蒙的天空正下着雨。空气里好像已经氤氲了些许夏天的味道。
下载地址:
《星座书上》
作词、作曲、编曲、唱、混音:许嵩
星光点亮了
海水泛起皱褶
晚风咸咸的
吹散你我身旁余热
不够彼此信任
还是有了裂痕
为什么感觉有些陌生了
沿海岸奔跑
寻找属于我们的岛
有一些问号
也许对你并不重要
可很久没深聊
也很久没拥抱
翻开书本把答案寻找
星座书上说我们不合
金牛座的我配不上你的好
难过后想想也许只是碰巧
我们的故事写书人怎明了
星座书上说我们不合
最后我偷偷把那页撕掉
真的爱情没法预料
何必让你知道
就算你早知道
青年从头开始(2007.5.3)
最近心情真妙。勤于练钢琴。日日有所获。
一些朋友奔赴各个赛点参加快乐男声,祝他们成功。我不参与男声比赛,包括没参与去年女声的年度唱片制作,原因只是觉得不适合。通过这样一种途径进入更多人的视界,不是我想要的。如此而已。但是我从没否认过这比赛里优秀人士的存在——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在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同时去排斥别人的成才路数——毕竟很多时候,被外人看到的只是那么一些结果;若自己在结果领域逊了风骚,就无需反复强调努力的过程。那会是怎样的一种蒙昧乞怜的状态。
明天青年节,为了好玩,把头发弄卷了。青年人的理想很像发型,换了这样,又换那样,患得患失,不知所谓。直到懵懵懂懂被人笑骂过一些年月之后,才渐渐知道怎样才是最合适自己的。很多人说羡慕我,理由是我有理想,有抱负,四有新人,能完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做的还ok。其实这权利人人都有,只不过需要舍弃一些东西来换取。如果确认了自己的目标,就义无反顾的去拼吧。想得太多可能反而不好。
祝与我同龄的青年朋友们节日快乐。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rain(2007.5.9)
窗外细雨。仰坐在沙发上,电脑叮叮当当的放着这首歌。而天空苍白。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是这样静静默默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写下了《浅唱》。初夏一直是讨我喜的。唯一不好的,是太瘦,在热热的气场里暴露单薄的身躯总不是件美好的事。
6号,Vaecn的歌迷朋友们为我举行生日party。平生最大规模的一次。以往的20年,总是父母,外公外婆,几个好友,简单小聚。对热闹和丰盛一贯没有企图心。而这个21岁,我的音乐,把我和许多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拉近在一起,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看到大家穿着整齐的会服,送上一份份精心挑选或者dIY的礼物,开心的唱歌、做游戏、合影,我竟有些局促不安起来。除了继续努力,写出更多好歌,我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回馈大家的支持。
谢谢你们。
大家送的礼物。
上海歌迷会送给我的歌:
疯狂的石头(2007.5.18)
昨天寝室的弟兄们来我家做客,玩玩闹闹,吃吃喝喝,然后开心散去。
大三行将结束,这样子无忧无虑的欢聚会越来越少。一年之后我们将为了前程各自打拼。但不论我们将来做什么,发生了什么,这份学生时代最单纯的友情会永远埋藏心底。默祝诸君顺利。
大学校园变得越来越不单纯。大一的学生往往单纯懵懂,可爱得很,可学到大四,见识没增长多少,倒学会了蝇营狗苟整日为了当xx官、入党、分配工作绞尽脑汁巴结教师、攻击同窗。如果这就叫逐步成熟,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我觉得这部分人还是不要读大学的好。
网上说陈晓旭去世了。于是好多签名悼念活动啊,悼文啊,弥漫网际。我对此感到阵阵恶心。之前她出家的时候,说她是炒作,炒作,这回人死了,怎么没人再跳出来说她是诈尸。人活着的时候对人家不尊不敬的评头论足,去世了才凭吊追忆、念起人家的好。印象里很多英雄伟人斗士楷模都受过这种待遇。有用吗。绕回来说,这些忙得起劲的人里面有多少是读懂红楼梦的。有多少真正认真地看过陈晓旭的演绎的。有多少真正被她的演绎打动过的。而真正被打动过的人,有几个会在这种时刻化悲痛为力量上网策划一系列活动、调查并且试图展开新一波炒作?
一种是为了利益,一种则是在装。因为看过红楼梦至少比看过还珠格格高雅,所以谁都愿意进来搀和几脚。显摆几手。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只要听说身边谁谁谁喜欢高谈阔论红楼梦里面的诗句,会立刻对此人敬而远之。曹雪芹琐碎无聊的写作风格我完全不喜欢。——千万不要有人站出来跟我说这是四大名着之首之类的废话,我也从不觉得研究这本书以至于成立什么红学会是个伟大的事情,这是多么的浪费生命啊。一个富家子弟,肆意的和大家族内的少女发生暧昧关系,构成该书的无聊主干——有这样的情节摆在这,无论它折射了什么社会背景(详情可以参阅高中语文教材里面的红楼梦赏析)、社会意义有多么丰富、文学价值多么巨大,也让我喜欢不起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就像很多人喜欢哈狗邦而不喜欢肖邦一样,不需要任何理由,你也很难推定哪一者更有价值。世间一切好、坏、优、劣都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在你需要热血澎湃的时候,看射雕英雄传或者金瓶梅很显然要比红楼梦明智的多。
虽然如此,我对所有创作者保持尊敬,倘若不喜欢,不喜欢的也仅仅是作品,无关乎其他任何事情。
反过来命题,倘若喜欢,喜欢的也仅仅是作品。向来不会对喜爱的作品的创作者本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