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除夕夜。
吃完晚饭一家人准备去祠堂了,此时跟着徐家人回来过年的猴子有些尴尬了。
不归楼歇业,猴子提出要守在酒楼,被徐家人拉了回来过年,怎会过年这样的日子让他一个人孤独。
“这两年我们都当你是家人了,你别见外,族里人你也认识的差不多了,没事的,过年就是图个热闹。”
毕竟是外姓,猴子觉得有些不妥,徐文俊安慰他。
族人对于徐文俊一家带来了猴子没什么意外,大家都知道猴子孤儿一个,这两年一直跟着徐家。
和往年一样,年纪小的都在祠堂外玩闹,年长的坐在祠堂里烤火,唯一不同的是徐云虎一家虽然年龄不大,被推到了族长身边坐着,让都让不开。
今年最大的事件当然是徐文俊即将入府学的事情,大家围着这件事情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有些夸他的话把徐文俊都尴尬的扣出一套别墅。
再让他讲讲和独孤公的事,见到惠灵法师的事,这批族人听完,下批族人进来,没听到的自然又要听一遍。
没办法,辈分小,年龄小,没人权。
总算来了救星,徐文信拉走了徐文俊,说找他有事。
两人来到祠堂外一稍偏的地方,徐文信有些扭捏,徐文俊好奇心起来了。
“啥事啊?直接说。”
“我不想进学了。”
徐文信总算说出了口。
徐文俊一愣。
“你不想进学了和我说有什么用啊,你要和族长阿伯说啊。”
“读了这么多年,我不想让阿耶失望。”
徐文俊觉得事有蹊跷。
“你不进学想做什么?”
“我想进商行做生意!”
徐文信说的很有劲。
徐文俊这两年也见过几次徐文信,也觉得他继续读下去科举上榜的希望不大,但是这事情不好说啊,五十岁考中的都有啊。
见徐文俊不说话,徐文信继续说道。
“文俊,你帮帮我,我去和阿耶说,你在旁帮我两句我阿耶一定会答应的。”
徐文信确实有这个信心,族长每次提起徐文俊心情都要飞到天上去。
“你确定不去进学了?以后怕你后悔啊!”
徐文俊问道,对方才十六岁,恐怕对自己的人生考虑的不够周全啊。
“我真的学不进去了,但相反我每次听到阿耶说商行的事我就感兴趣。”
“好吧,看族长阿伯怎么说吧,我可不敢打包票。”
徐文信顿时开心起来。
“阿耶一定会答应的。”
他可是花了心思,特意选在今天除夕夜来说这个事情,更带上徐文俊一起。
两人走进祠堂内,徐文信长吸一口气,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跟族长说了出来。
族长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反应,想了一下反而向徐文俊问道。
“你觉得文信是做商人的料吗?”
徐文俊顶着徐文信求救又可怜的眼神说道。
“文信堂兄继续这样下去考科举也是无望,好在才十六岁,让他去商行历练两年,若是他能做出成绩,就证明他确实有从商的本事。”
“若是两年后大家都不看好他,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那就只能回来继续进学了,到时候就直接在县城拜个夫子吧。”
族长叹了口气,说道。
“你两个兄长也是学不进早早务农了,本来见你还算聪慧,也读了这些年,还有一份念想,罢了。”
“就按文俊说的做吧,不过有个条件,这两年家里若是给你物色好了媳妇,你不得推辞。”
徐文信一想,就现在族里的条件,自己阿耶能够同意的婚事想必差不到哪里去,于是满口答应。
说完这事接着守岁。
正月初一,爆竹声声。
一大早例行的祭祖,徐文俊写了一篇祭文,由族长念完,族人再按辈分祭拜。
接下来就是阿耶带着几个小的满村拜年,把徐文俊累的够呛。
初一崽,初二郎。
一家人出发赵家湾拜年。
猴子跟着一起去往县城,他直接去不归楼,不归楼初五开业。
徐文俊想到昨晚徐文信的事情,对阿娘说道。
“阿娘,猴子也已经十六岁了,你是不是也要帮他留意下娶媳妇的事了?”
赵氏瞥了他一眼,说道。
“还用的着你来操心这个,早留意着了。”
一旁的猴子脸红了,有些腼腆,看来不归楼的人平时没少拿这事取笑他。
一家人准备了不少节礼,还没到外祖父家赵其成就过来迎接,应该是估摸着时间在等。
赵家人都在,整整齐齐,更是比去年多了一口人。
赵其方两年前被徐文俊逼着考了一次发解试,毫无意外的落选。
怎知他考过一次后居然有了信心,也不知道是不是未婚妻李玉珍逼迫的,这两年发奋读书,徐文俊看过他的考卷,进步了不少,而且还有几分读书的天赋。
就在去年年初,赵其方也终于将李玉珍娶进了门,如今李玉珍已经怀孕了几个月,看见徐文俊甚是热情。
“大舅妈,大舅一年才能回来一次,您可不能怪我,这是大舅自己拿的主意。”
徐文俊同大舅妈方氏开着玩笑。
“就得怪你,做牙人做的好好的,还不是你叫他去庭州的。”
方氏轻笑,虽然大舅一年只回来一次,银钱可带回来不少,比做牙人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在庭州的商行可是大舅全权做主。
方氏还有个女儿赵亦兰已经十七,去年刚许了人家,是府城一书商的小儿子,大舅在庭州认识的此书商,相处的不错居然结成了亲家。
亲事就是在这个正月办,不过与徐文俊去府城的时间错过,这顿酒徐文俊是吃不上了,而且大舅已经说好了会办完喜事稍晚再去庭州。
二舅赵自立在不归楼当掌柜,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十六岁,十五岁。
父亲是大掌柜,还有个神童表弟,求亲的媒婆快把门槛踏平了,二舅妈秦氏还在挑挑拣拣,一个都没定下来。
女儿一家来拜年,赵家兴又喝醉了,这两年都是如此。
长孙娶妻,重孙也怀上了。
长孙女也马上出嫁,还是嫁去了府城富贵人家。
女儿家自不用说,不归楼,神童,整个容县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想到这些,怎容的他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