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两人本是萧宁的贴身侍卫,身手了得,如今被派来保护他。
应该是基于京城舞弊之事,担心有人暗地里对付徐文俊,萧宁为了谨慎起见,这安排两人贴身护卫。
徐文俊心下感动,他也确实手头需要有人,本打算想办法招募点人手,这便欣然接受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徐文俊将通达商行和不归楼视察了一遍,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两个护卫换作便服都一直跟在身后,旁人也看不出是两位王府侍卫。
徐文俊即将去石林县上任,于是安排二舅赵自立先去石林县,找个合适的店面去开一间不归楼。
通达商行本在石林县就有个分部,倒不用再派人过去。
这几天徐文俊时不时就会被萧宁留宿在王府,两人经常一聊就到半夜,徐文俊将自己这些日子想的初步规划悉数告知。
萧宁对他的信任没得挑,对于他的计划全盘接受,只等着如何配合他。
几天过去,徐文俊也要去石林县上任了,这天他去往府衙报到,萧宁说着好久没去府衙了,也要一并前往。
山南府整个府衙重要位置的官员,几乎都是萧宁就藩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他对于山南府衙的把控可算是滴水不漏。
特别是刺史白榆林,是从京城平调过来,京官平调地方,不可违牺牲不大,白榆林都没有怨言,可见他与楚王的关系如何。
有萧宁陪同,徐文俊自然是直接见到了白刺史。
“今日真是好日子,本官见到了华朝几十年来最年轻的状元,也是华朝最年轻的上县县令!”
确实,还没满十七岁的徐文俊作为县令,确实年纪太小了一些,而且华朝建国以来都没出现过,现在有记载的最年轻的县令也是二十一岁,还只是下县县令。
徐文俊身材比较高大,看着倒像是成人了,可脸上看上去还是比较稚嫩,他即使平时行事沉稳,表情严肃也让人看着还是太小。
“下官能在如此年龄便任职县令,乃是圣上眷顾,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下官必然在任上鞠躬尽瘁,以报皇恩!”
这话听的萧宁牙齿一酸,他已经告诉过徐文俊这白刺史乃是自己人,值得他完全信任,他现在还是说些冠冕堂皇的话,怎不令人牙酸。
换作在王府,萧宁早就讥讽他几句了,这有白刺史在此,他也不好出言调侃。
白刺史自然也知道王爷和徐文俊的关系,萧宁可没少和他聊起徐文俊,特别是在商业上,两人沟通很多。
此此刻见徐文俊这般说话,白刺史倒是暗暗点头,平时慎重为好,将圣上挂在嘴上不会错。
不一会,知晓楚王来到府衙,各官员都一一过来拜见。
长史、司马、别驾,还有各判司,白刺史都一一介绍给徐文俊认识。
按说有县令到任,即使是上县县令,这些官员都是等着县令去拜访他们,哪有他们来见的道理。
可徐文俊是萧宁送来露脸,摆明了来给他撑腰的,大家心知肚明,以后该以怎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徐文俊了。
“今日难得王爷得闲,下官及一众官员借此机会邀请王爷赴宴,还请王爷赏脸,一并为徐县令接风!”
白刺史相邀,又是替徐文俊接风,萧宁很是高兴,欣然应允。
“好!今日自然要和诸位尽兴一场!”
徐文俊干脆借此机会,和府衙的众官员打好关系,便邀请这些人到不归楼赴宴。
“下官初到,今日厚颜邀请各位上官,本就在不归楼安排了酒宴,还望白刺史能给次机会,今日就由下官做东!”
其实谁做东又有何区别,但这是徐文俊的态度,毕竟他初到山南府任职,官职最小,年龄最小,虽然有楚王撑腰,别人不会如何,但他如此态度,各位也都心里舒服。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去往不归楼,徐文俊马上叫罗烈提前赶到不归楼准备。
......
山南府只有两个上县,石林县便是其中的一个。
石林县离汉阳城不远,是离汉阳最近的县,人口超过了十万,虽然比起后世只是一个乡镇的人口,但在现在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县整个华朝也不多。
华朝休养生息,这几十年人口增长很快,如今已经有了近七千万人口,最大的县在京城附近的有人口一百多万,算的上超级大县了,在其他府的大县通常只有十多万人,越是偏远人口越少。
徐文俊一大早出发,带着猴子和罗烈、秦方二人,另外还有个厨娘李婶。
这是特意从汉阳不归楼抽调的厨娘,照顾徐文俊等人平时的饮食,这方面徐文俊可不能苦了自己。
一行人下午便赶到了石林县,进的城来,问明了县衙位置,也没做其他逗留便直接赶往县衙。
徐文俊走在石林县大街上,看着县城里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店面,行人匆匆,比起容县这等小县热闹了不少,心中豪气万丈。
这便是自己仕途的起点,自己定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业绩出来!
来到县衙,徐文俊表明身份,门口的衙役立马招待几人进了二堂等候,然后匆忙去通知现任县令。
很快,石林现任县令胡县令马上就出现了。
胡县令已经一把年龄,他是致仕告老还乡,并非调到其他地方,得知有人接替他的位置,早已经准备好一切手续公文。
这一见到徐文俊,居然是如此年轻一位少年公子,很是诧异。
仔细验证了徐文俊的告身和交接文书,确认无误,也就懒得多想了,想尽早办完自己早点回乡。
交接好手续很是繁琐,最重要的自然是接收县印,再就是户籍田赋相关文书,比如全县户籍册,还有田赋账簿,各类未结和已结的诉讼案卷。
整个交接过程花费了三天时间,直到第三天交接完成,胡县令都不再住一晚,迫不及待的一船拉着全部的家当和一家老小走了。
徐文俊在码头目送这这位石林县的前任县令离开,看着对方的船慢慢走远,他回头看向热闹的石林县城。
这个石林县城和府衙,到现在为止,就正式交接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