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关注着白家的反应,而此刻,暮色沉沉,如墨般晕染着紫禁城的琉璃瓦。白崇山神色凝重,在府邸书房中徘徊良久后,终于下定决心,唤来亲信,命其速速携带密信进宫,呈予五皇子。信中字字恳切,皆是恳请五皇子出面向皇上求情,以解白家燃眉之急。
那亲信怀揣信件,一路快马加鞭,顺利进入宫中,几经辗转,终是将信送到了五皇子手中。五皇子展开信件,不过匆匆扫了几眼,面色便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猛地将信件掷于地上,寒声道:“白家行事如此莽撞,还妄图将本皇子牵扯其中!”随后,他毫不留情地命人将送信者赶出宫去,并抛下狠话:“回去告诉白家,好好自省一番!”
定贵嫔在偏殿内,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待五皇子回到殿中,她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满是忧虑,看着儿子道:“儿啊,只怕此事还得多生事端。这深宫内的日子,自古就没安宁过。”五皇子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坚定:“母妃放心,儿臣自有分寸。白家糊涂,若再不知收敛,儿臣也不会再顾念旧情。”
正如定贵嫔所料,白家得知消息后,顿时乱作一团。白崇山的长子白逸飞,年轻气盛,怎咽得下这口气,嚷嚷着要再想办法,甚至打算亲自闯宫。白崇山虽有心阻拦,却一时也难以压制住儿子的冲动。
而在宫中,此事也如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皇后听闻此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对身旁的桂嬷嬷道:“白家这是自寻死路,且看五皇子如何应对,这前朝和后宫里还真是越来越热闹了。”淑妃也在自己宫中,与心腹太监低语:“五皇子这次倒也算清醒,不过这白家之事,恐怕还要闹腾呢。”
几日后,朝堂之上,白家之事竟被御史弹劾提及。皇上龙颜大怒,当场斥责白家,要求严查。五皇子在书房里,心中暗忖:这背后怕是有人故意推动,想将水搅得更浑 ,自己必须小心应对,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朝堂之上,因白家之事群臣争论不休,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火药味十足。一方力保白家,言辞间满是对昔日情谊与功勋的强调;另一方则铁面弹劾,痛斥白家种种不法行径,要求严惩不贷,双方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声回荡在金碧辉煌的大殿。
就在这混乱之际,快马加鞭的传信官闯入朝堂,带来了一个更为震撼的消息——吐蕃老王杜波赞普病逝。此讯一出,朝堂瞬间安静,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将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
数年前,吐蕃三王爷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中丧生,幕后主使正是当今皇上与荣庆公主的暗卫。三王爷一死,其家族势力虽受重创,但并未彻底消散。他的两个儿子侥幸逃脱后,竟与皇后娘家张家暗中勾结,妄图借助张家的势力复仇。然而,他们的算盘并未得逞,皇帝洞悉一切后,果断出手,将张家嫡出的长子和嫡次子诛杀,吐蕃三王爷的两个儿子也被割了脑袋沉重打击了这股通敌联合势力。
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吐蕃三王爷还有其他几个儿子,他们蛰伏在吐蕃,时刻等待着抢夺地盘和王位的时机。如今老赞普一死,局势瞬间失控。三王爷的儿子们趁乱而起,率领各自的势力发动猛攻,一举杀死了吐蕃赞普和赞蒙的四个儿子,吐蕃就此陷入了内乱。
消息传来,朝堂上再次炸开了锅。大臣们顾不上白家之事,纷纷将话题转向吐蕃局势。有人主张趁乱出兵,一举拿下吐蕃,扩大疆土;有人则认为此时出兵风险太大,应先观望,以免陷入战争泥潭。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目光在群臣间来回扫视,心中快速权衡着利弊。而皇后得知娘家再次被牵扯其中,心中满是焦虑与担忧,却又不敢在朝堂上表露分毫。五皇子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他深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彻底改变各方势力的格局,而自己也必须尽快做出抉择,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谋得生机 。
五皇子的寝殿内,烛火明明暗暗,光线在雕花木窗棂上勾勒出斑驳光影。贴身太监满脸焦急,双手颤抖着将一封书信呈到定贵嫔面前。定贵嫔玉手一颤,那封信“簌簌”飘落。信纸上,五皇子稚嫩却不失坚定的笔迹写道:“父皇,母妃,吐蕃内乱,边关危矣。儿臣深知此去凶险,但大周尊严不可辱。儿臣愿前往边关,与荣庆姑姑、姑父吐蕃七王子并肩,共御外敌 。”
定贵嫔只觉一阵天旋地转,险些昏厥。“吾儿怎如此莽撞!”她泪如雨下,满心懊悔自己竟没能察觉儿子的这般心思。
另一边,乾清宫中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皇帝紧攥着信,指节泛白,额头上青筋暴起。“逆子!简直胡闹!”他怒声咆哮,一脚踢翻了身旁的案几,“他可知边关是何等凶险?竟擅自做主!”
此刻,五皇子已身着粗布衣衫,骑着一匹快马,趁着夜色疾驰在出城的官道上。月光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映出与年纪不符的果敢。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到边关去,为守护大周出一份力。
两个月后,五皇子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边关。风沙漫天,城墙上的士兵警惕地巡视着四周。
黄沙漫卷,日光被筛成碎金洒落在边关都护府。五皇子风尘仆仆赶到,顾不上掸去身上的征尘,便掏出盘龙玉佩,递给都护府都督,郑重说道:“烦请速速将此物呈给荣庆公主,就说五皇子求见。”那盘龙玉佩在日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周身龙纹栩栩如生,正是皇家身份的象征。
都督不敢耽搁,一路小跑前往公主营帐。荣庆公主正与七王子商讨军情,瞧见那玉佩,先是一怔,随即哭笑不得地对七王子吐槽:“这老五,真是胡闹!眼瞅着这仗就要打起来了,他倒好,跑得比谁都快,这么快就到了。”
七王子接过玉佩端详片刻,无奈地笑了笑:“这小家伙,胆子可真不小。”
话音刚落,帐外传来通报声,原来是皇帝的暗卫一路追踪至此。暗卫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公主殿下,陛下得知五皇子出走边关,心急如焚,特命我等暗中护他周全。”
荣庆公主微微颔首:“皇兄有心了。既然来了,便先在营中待命吧。只是莫要让老五知晓,省得他又生出些别的心思。”
安排妥当后,荣庆公主与七王子赶忙前往见五皇子。一进帐,荣庆公主佯装嗔怒:“你这孩子,怎么如此冲动?你可知你这一来,京城都乱成什么样了!”
五皇子却一脸认真,跪地行礼道:“姑姑,侄儿知晓此举唐突,可吐蕃内乱,边关告急,侄儿身为皇室子弟,怎能躲在京城安稳度日?”
七王子上前扶起他:“罢了罢了,既然来了,就留下吧。不过战场上刀剑无眼,可得万事小心。”
五皇子重重点头,眼中满是坚定:“侄儿定当听从姑姑和姑父指挥,在边关奋勇杀敌,不负皇室之名!”营帐内气氛凝重又激昂,大战在即,所有人都明白,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而五皇子的到来,或许会给这局势增添新的变数 。
当晚,边关的营帐内灯火通明,荣庆公主与七王子在大帐中彻夜未眠,仔细商讨着应对吐蕃乱局的战略部署,五皇子也在一旁认真聆听,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今吐蕃各方势力混战,看似一盘散沙,实则暗藏凶险,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荣庆公主指着军事地图,神色凝重地说道。
七王子微微皱眉,分析道:“据最新情报,三王爷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和地盘,已经分成几股势力互相攻伐,但他们一旦意识到大周的威胁,很可能会暂时联合起来对付我们。”
五皇子沉思片刻,突然开口:“姑姑、姑父,我们何不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扶持其中一股相对亲善的势力,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
荣庆公主和七王子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这个十二岁的孩子竟能有如此见解。荣庆公主欣慰地摸了摸五皇子的头:“老五,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谋略,看来这一路赶来,你也成长了不少。”
几人又商议了许久,终于敲定了初步的作战计划。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二天清晨,斥候匆匆来报,吐蕃一股势力竟绕过了大周的防线,朝着后方的一座小城扑去。那座小城虽不大,却是重要的粮草补给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可恶!他们竟敢声东击西!”七王子一拳砸在桌子上,怒声说道。
荣庆公主迅速做出决定:“旺仁(七王子名字),你率领主力部队在此坚守,防止吐蕃主力进攻。我带一支精锐骑兵,和老五一起去支援后方小城。”
七王子有些担忧地看着荣庆公主和五皇子:“你们此去务必小心,我会尽快解决这边的战事,随后赶来支援。”
荣庆公主点了点头,转头看向五皇子:“老五,此去凶险,你若害怕,便留在营中。”
五皇子挺直了腰杆,眼神坚定:“姑姑,我不怕!我要和您一起去,守护大周的每一寸土地!”
于是,荣庆公主率领着精锐骑兵,风驰电掣般朝着后方小城奔去。一路上,黄沙漫天,马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五皇子紧紧跟随在荣庆公主身旁,心中既有紧张,又有兴奋。他深知,这将是他第一次真正踏上战场,迎接生死考验,但他毫不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大周。
当他们赶到小城时,吐蕃军队已经开始攻城,城墙上喊杀声震天。荣庆公主见状,立刻下令:“全体听令,随我杀进城去,击退敌军!”说罢,她一马当先,冲进了敌阵。五皇子也毫不畏惧,挥舞着手中的长剑,跟着冲了进去。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场惨烈的厮杀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