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伯的语气中充满了神秘,自信已经预见了水车的成功。
张老爹不以为然道:“放河里?这又不是船,放河里干什么?你老哥别开玩笑了!”
鲁伯一脸的神秘,他解释道:“这是林娘子给我的图纸,我做出来的。”
提到林娘子,张老爹的眼睛瞬间睁大,因为林娘子自从断亲之后,就表现的超乎寻常。
“林娘子让做的,那我倒要去看看。”
张老爹的兴趣被彻底激发了。
于是,大人小孩十几个人,一起围观,准备见证水车的使用效果。
到达预定地点之后,鲁松和鲁杨迅速地组装起水车,将动力轮和抽水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鲁伯和林梦芮则开始准备测试所需的物件,包括水桶、绳索和其他工具。
孩子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期待着水车启动的那一刻。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鲁伯一声令下,鲁松和鲁杨拔掉水车上面的拴子,类似于门栓一样的东西。
水车缓缓地开始运作,随着轮子的转动,水被逐渐抽上来,流进林梦芮事先挖好的水渠之中。
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叹声,他们看到水车不仅能够正常运作,而且效率惊人。
张老爹更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这个装置竟然如此实用。
水车缓慢转动,河水被送到水渠之中。
林梦芮连忙说道:“大壮,你快回家,看着小菜园子,别让河水流到菜畦子外面了!”
大壮应了一声好,立马顺着院墙跑回家。
对于孩子们来说,水车是个稀奇的玩意。
然而,对于大人们而言,水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他们看到的是水车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的力量,为庄稼提供必需的水分。
古道村的这条河,发源于山上,静静流淌了几百年。
林梦芮站在水车旁,眼中闪烁着赞赏,她对鲁伯说:
“鲁伯,你做的这个水车真是完美,用来浇灌菜地,真是极其好用!”
一旁的张老爹也忍不住插话道:“这个水车的大小,浇菜地够用了,要是水车再扩大几倍,那用来浇庄稼,岂不是也可以?”
张老爹的一句话,就像是一颗种子,播撒在了村民们的心田里。
他的话语让旁边围观的村民们都为之一振,他们开始想象着水车变大后的壮观景象。
作为农村人,世世代代种地,他们当然知道水利灌溉的重要性。
在干旱的季节,水源的稀缺常常让庄稼面临枯萎的危险。
如果地里的庄稼能够保证不缺水,那收成至少能提高两成!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是对家庭生计的保障。
这个浇菜地的小水车,就像是一个试验品一样,向村里人证明了水车灌溉的可能性。
它不仅能够为菜地带来充足的水分,还能为更广阔的农田服务。
村民们开始意识到,这小小的水车,或许能让田里的粮食提高产量。
有几个村里人,在心里盘算,准备请鲁伯给自己家造一个大型的水车。
许婆婆的双手紧紧握住鲁伯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眼中闪烁着光芒,她恳切地说道:
“鲁兄弟,你能不能给我家造一个像林娘子家那样的大水车?我家的地就在河边不远处,如果有了水车,灌溉起来就方便多了,我家的粮食肯定能增产不少。”
张老爹也紧随其后,带着几分期待的语气说道:
“老鲁,我看这水车浇庄稼的效果真是不错,你给我也造一个吧。至于工钱嘛,该多少就是多少,我绝不会亏欠你的。”
其他围观的村里人也都纷纷附和,有的说要造一个大水车,有的说要造一个小水车,一时间,人群里充满了对水车的渴望和对鲁伯手艺的信赖。
待人群稍微安静了下来,鲁伯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自豪:
“各位乡亲,林娘子家的这个小型水车,我和我的两个儿子一起,花了有七八天的时间才完成。”
“当然了,这个水车是第一次做,做起来速度慢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估摸着,等我们熟练了之后,大概三五天的时间,就能造出一个这样类似的水车。”
“如果你们自己提供木料的情况下,根据水车的大小不同,工钱大概是200到800文钱。像林娘子家的这个小水车,工钱就是200文钱。”
鲁伯作为村里的老木匠,把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他的声誉在远近几个村子都很出名,所以,对于鲁伯给出的报价,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完全能接受。
于是,在场的村民们纷纷嚷嚷着要把钱送到鲁伯家,让鲁伯先给自己造水车。
大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迫切希望鲁伯能够优先考虑自己的需求,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有了鲁伯的水车,他们的庄稼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丰收季节。
清明雨季过去了一段时间,地里的庄稼处于半干旱的状态,就是不浇水,地里也有收成,但如果浇水的话,肯定能增产。
他们知道,小麦现在在灌浆期,如果能够及时给庄稼补充水分,不仅能够缓解当前的干旱状况,更能提高产量。
所以,在场的村民都想让鲁伯把水车给自己造出来,给麦子浇一波水,这样麦子的颗粒才会更加饱满。
鲁伯让两个儿子先回家,记下村民们所需水车的尺寸,先来后到,一个一个给他们去造。
围观林梦芮家水车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还剩下鲁伯和林梦芮。
现在,林梦芮家的小菜园已经灌溉完毕,里面种的菜都得到了充足的水分。
鲁伯拿起一个木栓,插到水车抽水轮的一个孔里面,水车立刻停止运转。
他仔细检查着水车的每一个部件,确保它们都运行正常。
“林娘子,我这就回家去给乡亲们造水车。你可以放心,造水车的工钱,我分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