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干旱的威胁似乎没有减弱的迹象,林梦芮意识到,她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一持续的危机。
她深知水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这种极端天气条件下,水成为了生存的关键。
于是,她迅速通过系统传输,给货郎小哥发送了一条紧急信息,要求他务必尽快购买两个大型水缸,然后送至她的家中。
这些水缸将为她家提供一个临时的水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林梦芮家新扩建的四间库房,原本是为了存放粮食和其物资,但现在,它们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她计划将其中一间库房专门用来囤积水,这样即便干旱持续,她的家庭也能有足够的水资源来应对日常生活。
在烈日炎炎的午后,林梦芮头戴宽边草帽,穿梭在自家的田间地头,仔细观察着庄稼的灌溉情况。
她深知每一滴水都无比珍贵,必须合理分配,确保每一棵庄稼苗都能得到充分的滋润。
与此同时,她的两个儿子也回到了家中,继续挖掘和扩建地下室。
而她的女儿则留在家中,负责做饭和家务,确保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
整个家庭都在忙碌中,每个人都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在农村,抗旱工作是不分昼夜的。
即使到了夜晚,人们也不会懈怠,反而,夜晚的凉爽为灌溉工作提供了更为舒适的环境。
林梦芮和她的家人也不例外,他们知道,夜晚是继续浇灌庄稼的宝贵时间。
幸运的是,他家有一台水车,它能够持续不断地将河水输送到田间。
这台水车成为了他们抗旱斗争中的重要帮手。
林梦芮提着油灯,在田地里巡视,确保水车的运作顺畅无阻。
她的次子二壮也跟在她身边,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如果发现水道有堵塞,他们就会立刻用铁锹进行疏通,确保每一滴水都能顺利到达需要的地方。
长子大壮和女儿一巧则在家里轮流休息。
他们会在前半夜先睡觉,养足精神,等到后半夜的时候,两人再起床,替换林梦芮和二壮。
这样,整个家庭就能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确保田地里的庄稼得到持续的灌溉。
林梦芮一家人就这样昼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一个成员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这种连轴转的方式,才能在干旱的威胁下保护他们的庄稼,确保家庭的生存。
白天,林梦芮留二壮一个人在田地里,他的任务是确保灌溉水流畅无阻,不让水流堵塞,同时要让水尽可能均匀地浇灌到每一寸土地上的庄稼。
他仔细地检查着水渠,确保水流沿着预定的路径前进,不偏不倚地滋润着庄稼。
二壮偶尔会用铲子调整一下水道,确保水流不会在某处积聚,也不会遗漏某一块田地。
与此同时,货郎小哥拉着他的板车,满载着两个崭新的水缸和四个结实的水桶,缓缓地来到林梦芮的家。
这些水缸和水桶,是林梦芮托货郎小哥帮忙买的。
货郎小哥的板车上,两个水缸平放着,用麻绳紧紧地固定在车板上,以防在颠簸的路途中滑落。
到达林梦芮的家后,货郎小哥在林梦芮和她儿子大壮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两个水缸从板车上抬下来。
他们三人齐心协力,将水缸稳稳地抬到东边第一间库房里面。
库房里并没有什么东西,林梦芮早已清理出了一块空地,专门用来放置这些新到的水缸。
水缸安放妥当后,林梦芮提来半桶水,开始仔细地刷洗这两个水缸。
她用刷子用力地擦洗着缸壁,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干净无垢。
而她的儿子大壮则忙着去井边挑水,他肩上挑着两个水桶,一趟又一趟地将水倒入水缸中。
大壮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但他没有停下来休息,他知道这些水缸装满水后,对家庭的日常用水将大有帮助。
林梦芮在确认了水缸的清洁程度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转身给货郎小哥付了钱,并且请求他再帮忙购买几个水缸,因为两个水缸的容量对于他们家来说远远不够。
货郎小哥收下了钱,承诺会尽快将新的水缸送到。
随后,他拉起板车,离开了林梦芮的家。
三天后,林梦芮家的库房里,已经存了满满8大缸水了,这些水都是儿子大壮从村里水井挑过来的。
大壮每天清晨起床,肩上搭着扁担,手里拿着两个空桶,沿着村里的土路走向水井。
到了水井边,他熟练地放下桶,摇动着井上的轱辘,将桶沉入井中,然后用力摇动轱辘,将装满水的桶提上来。
他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两个桶都装满了清澈的井水。
然后,他挑起沉重的扁担,稳稳地将水挑回家中,倒入库房里排列整齐的水缸中。
干旱还在持续,林梦芮感觉这8大水缸的水还是不够,于是继续买水缸,继续囤水。
她家的库房逐渐被这些巨大的陶制容器填满,每个水缸都装满了珍贵的清水,仿佛是家中的宝藏。
这个时候,村里的一些人家也发现了异常,陆陆续续有人开始跟林梦芮一样囤水了。
他们开始意识到,这场干旱可能不会很快结束,水会变得越来越宝贵。
于是,他们也开始购买水缸,甚至用家中的各种容器来储存水。
村子中央唯一的那口水井,现在要排队挑水了。
每天早晨,村民们都会带着各自的容器,排成一条长队等待着。
水井边的轱辘不停地转动,人们焦急地等待着轮到自己。
有时候,为了争夺水的优先权,还会发生一些小争执。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囤水,水井的水位开始下移,村民取水越来越困难。
水井的水位线似乎在一夜之间下降了许多,原本轻松就能打上来的水,现在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有些村民甚至开始担心,水井会不会有一天干涸。
地里的庄稼还需要抗旱浇地,但村里人更担心的是自己吃水的问题。
他们开始计算每天的用水量,尽量节约每一滴水。
做饭、洗漱,甚至饮用,都变得小心翼翼。
孩子们被教导要珍惜每一滴水,不要浪费。
直到河水的水位极速下降,村民们才意识到,干旱灾害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