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房间内弥漫着浓重的生漆和松节油气味,墙角堆着几个水泥袋。
面相和善戴着高度眼睛的男子正在用骨胶修补一尊唐代观音木雕的断臂,木胎上的新鲜凿痕还带着松木碎屑。
盛冬将青瓷碎片放在工作台上时,那男子手中的镊子尖忽然划过木雕颈部的裂口,几片木屑溅落在地板上。
“仿得太新了。”盛冬用指甲刮过瓷盘内壁得蓝色斑块,这种颜料在晨光下泛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
门后的陈列架上,编号“贰拾玖”的鎏金佛像底座沾着灰白色渣滓。
我从口袋中摸出一只紫红色的微型小葫芦,在指尖熟练的转动摩挲起来。
那座鎏金佛像背光处,仿佛有四个字的刻痕,只是年代久远,风化严重,认不得是什么字了。
盛冬指着木雕基座里突兀冒出的生锈铆钉:“这是近40年的工艺吧?”
说罢弯腰从地上捡起刚才的木屑,戴着橡胶手套的指尖凑近灯光,轻轻捻动,看了至少30秒。
然后又指着陈列架上的残碑对我说道:“传说在北魏碑文中,太和年间特有的单刀侧入刻法,每笔末留有不到一毫米的收刀翘痕,《帝后礼佛图》被盗凿时......";
那位面善的男子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好不容易停下来:“我石膏过敏,那几袋是龙门山修复工程特供的防水石膏!上个月我去拍资料,见他们补奉先寺台阶用的就是这种。”
他一指墙角的水泥袋。
这位男子叫贺康,是盛冬的高中和大学同学,现在是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
我叫林武,跟我的朋友盛冬在b市开了一家小咖啡馆,名叫“寒武时光”。
从我们开业的第二个月起,就会不定期收到一份速递,没有发件人,也没有发出地址,也不是快递小哥送来,而是每次都藏在“寒武时光”不同的地方。
有时候是U型锁上,有时候是门口的消防栓,还有时放在装雨伞的筒里。
速递信封里面,会有一件悬案相关的线索,有时候是照片,有时候是U盘之类的物品。
截止到上个月,已经收到11封速递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破获了11件悬案,可以说我们的运气非常好。
只不过,盛冬并不认同“幸运”这两个字,他很确信破案的关键靠严谨的推理、专业的态度,而不是虚无缥缈的运气。
自从上月破案以来,盛冬一直盼望着第12封速递。
等了两周后,他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正在开始烦躁时,贺康打来电话。
他的老同学邀请我们来到工作室,帮他进行一些仿品的修护。
我虽然很喜欢参观博物馆,对文物却知之甚少,我想不通为什么还要花费人力和时间修复仿品。
贺康很耐心的跟我解释,首先仿品在美学水平和艺术成就上并不低,还有很多非近代的仿品,因为距今年代久远,同样可以称之为文物,非常有研究价值。
很快他们的修复工作接近尾声,我也得以在一屋子青铜簋铭文拓片和残缺的珐琅摆件中脱身。
虽然我不迷信,但是在这些散乱的文物和零件中,坐立不安,总担心碰坏点什么。
走出贺康的工作室,简单跟他道别后,我拿着车钥匙坐上驾驶位。
我们驱车很快回到了寒武时光,进了门以后,发现并未营业的咖啡馆里,一只黑毛白脚的胖猫咪正在悠然的梳理毛发。
而坐在桌边木椅上的黝黑男子鼾声震天。
这只胖猫咪叫小雪,曾经是只流浪猫,被我们的朋友陆之恒收养后,衣食无忧,迅速发胖。
后来陆之恒离开b市回老家发展,我和盛冬就成了小雪新的铲屎官。
小雪浑身乌黑,四爪雪白,让我想起《水浒传》里呼延灼的坐骑——踢雪乌骓马的造型,就给它起名小雪。
平时小雪就在寒武时光看场子,为自己打工,晚上跟盛冬回家。
常客都很喜欢它,所以小雪每天都有小鱼干和罐头吃。
而这位酣睡的兄台叫刘文山,是盛冬的合伙人,盛冬还有另一个身份,是着名设计公司霆威国际的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而文山负责销售以及合作。
文山跟我也是非常熟悉的朋友,本来今天我们提前给寒武时光打烊,要带着小雪去贺康那里。
文山正好下班过来探望我们,就拍胸脯保证可以照看小雪,让我们结束了回来就好。
看看时间还不到9点半,估计这位老兄已经睡了很久。
我和盛冬把桌椅摆好,杯盘洗刷消毒后,给小雪收拾好装进猫箱后,文山终于悠悠醒转。
我们锁门来到停车场,文山熟练的从金属烟盒里捻出一只香烟,轻轻一弹,烟就飘在了嘴里,动作非常潇洒。
他点燃香烟后,轻轻吐了两个烟圈,问道:“二位老板,得空不?后天赏脸跟我出个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