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市有对孤儿,自小相依为命。
哥哥勤奋好学,二弟机智勇敢,虽然生活艰辛,但一路互相扶持下来,算是顺利成长。
哥哥考中d市的名牌大学,他读的文物修复专业本来颇为冷门,却在导师的悉心栽培下,接连攻克学术难题,很快就成为了惊才绝艳的青年学者。
d市在历史上是北魏国都,古城平城。而那个时期在金属铸造和造型纹饰方面造诣极高,虽然后经多次战火,依然偶有珍品现世。
哥哥作为专家,多次参与对出土重要文物的清理和修复,在行业内知名度越来越高,年仅30多岁,就进入了d市文物专项研究组,成为全国最具权威组织中的一员。
二弟无心向学,只在社会上厮混,随着考古热、文物热的兴起,发现做文物鉴定是个非常有前景的营生。
凭着哥哥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高情商,初期请社会上的朋友帮忙“做局”,就是把早就知道底细的文物,经他一番“鉴定”,自然头头是道,断代清晰,甚至还穿凿附会讲了一些年代故事。
经过渲染和传播,几年下来,在d市的民间文物圈里,就有了他的名号。
而随着经手越来越多的文物,二弟对鉴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再靠“做局”,也能独立地清晰甄别和判断了。
通寰集团资本雄厚,旗下的雾栖拍卖行更是一枝独秀,不仅在本市,在全国也是久负盛名。
很快拍卖行老板听说了二弟在文物鉴定上的能力出众,邀请他来做拍卖鉴定师。
刚开始顺风顺水,二弟凭借自己的经验收了几件器物,经过行内其他鉴定师合议,都是不多见的全品宝物。
顺利成交落槌后,除了获得不菲的交易分佣,还让他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春风得意马蹄疾,他一鼓作气,又接连为拍卖行里寻得了多件拍品。
大约在五年前,二弟见到一面铜镜,品相微有瑕疵,但整体器型古朴,细节精致,美轮美奂,经他鉴定为北魏太和时期的占星镜。
占星镜在历史传说中曾为孝文帝所有,在他南迁时遗失。不论这面是否为传说中的铜镜,文物价值都高到不可估量。
当时有另一位文物收藏者,也看好了这面铜镜,按照规矩,两人少不得竞价一番,价高者得。
二弟志在必得,直接拍出两百万的价格,最终对方不敌,悻悻离去。
二弟一贯做法是找一位信得过的手下,让他持有宝物,委托雾栖举办拍卖会,成交后雾栖留下一定比例的佣金,剩下的款项全部归自己所有。
依靠这个手段,这些年二弟的资产如同坐了火箭一般,迅速进入了d市的富人阶层。
将占星镜带回雾栖拍卖行后,本以为捡了大漏的二弟,却被其他鉴定师质疑。
文物拍卖的规则是,必须保证真品,拍品的年代准确,且无另一时代的工艺添加,才能进入拍卖会。
相持不下后,雾栖找到d市文物部门,对这面占星镜进行鉴定。
从铜镜中间破损的瑕疵处,可以提取适量的内部原料,文物部门的研究员将通过光谱检测、原料甄别等一系列的环节,最终出具一份鉴定报告。
二弟虽然在收购铜镜时自诩眼光独到,但此时也不免心中打鼓,这一次不仅是赚大钱的机会,更是他在雾栖内部获得公信力、力压其他鉴定师的机会,所谓不容有失。
在提交鉴定后,他找到自己哥哥,询问鉴定结果。
哥哥虽然不是相应部门的人,但是作为同系统专项研究组的专家,自然轻松介入。
经过他的专业判断,发现这面铜镜是现代伪造拼接的,也就是把北魏年代的铜镜碎片,通过焊、粘、埋线等现代工艺,组成一面完整的铜镜。
铜镜残片和完整铜镜的拍卖价值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造假者如此处心积虑,自然是有利可图。
跟白花了200万相比,自己心态和眼力都不过关,对二弟来说才是更大的挫败。
知道结果的二弟,懊恼不已,跟哥哥交代一声,就准备回雾栖拍卖行,承认自己走了眼。
哥哥知道他这次如果当了行业的笑柄,日后怕是再难翻身,他不忍兄弟遭受如此之大的打击,思忖再三后做了个决定。
他看到鉴定过程中,成分检测中的合金比例,这是最能直接证明铜镜为现代工艺拼接的数据,其中的占比3%的锌元素在北魏时期是没有的,这是明朝以后的制假手段。
另外光谱报告里也显示了将碎镜拼接后,合金成分会区域性波动,局部铅锡含量突变。
哥哥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把北魏时期文物中的锌元素归咎于当时经济衰退,导致锡矿稀缺、合金配比不稳定的结果。
而碎镜拼接后的光谱波动异常,也被解释为古代冶炼杂质多,各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真品特征。
量身修改了鉴定依据后,二弟的占星镜自然成为了真品,在接下来的拍卖会中,拍出了几千万元的高价。
拍卖行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藏宝人的委托,组织拍卖后获取成交额20%-30%的佣金;另外一种是明确鉴定后,会对真品文物直接收购,然后择机售出,获取更大价值。
这面占星镜,就被雾栖在拍卖前买断,拍卖行大赚一笔,老板赏识二弟力排众议,慧眼识珠,将他提升为首席鉴定师。
尝到甜头的二弟食髓知味,开始组建团伙,招兵买马,很快用重金招徕到一位姓宗的制假“手艺人”,江湖上人称宗大师不断改进工艺,偷偷又做了几件假文物。
二弟以同样的方式来拍卖获利之后,拿出相当可观的资金捐赠给d市的文物研究部门,哥哥因保障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在专项研究组里的地位也不断攀升。
这位宗大师看到有利可图,利欲熏心之下,偷偷做了一大批假文物,想制假之后自己找销路大赚一笔。
这无疑碰到了二弟的逆鳞,虽然制假工艺有专业鉴定来背书,但过多的仿制品在市场上流通,不但会增加自己违法行为暴露的风险,而且会严重影响北魏文物的稀缺性。
这时兄弟两人已经准备好大赚几笔后移居海外,靠着赃款潇洒地度过下半生。
宗大师的行为无疑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二弟本想夺走所有假文物后销毁,再教训他一顿后,驱逐出d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