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回目名称对仗工整,暗示了本回的核心情节。主要涉及的人物有妙玉、赵姨娘、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大致情节为贾府遭遇盗贼,包勇打死了盗贼何三,妙玉被贼人盯上并遭劫;与此同时,赵姨娘在铁槛寺发病中邪,最终死亡。

此回目在全书中处于情节发展的关键阶段,是贾府衰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承接前文贾府被抄家等一系列变故,进一步展现了家族的动荡与危机。妙玉的被劫凸显了她高洁却难敌命运的悲剧,赵姨娘的死亡则是其一生作恶的必然结局。这两个情节相互交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复杂,为后文惜春出家、贾府的进一步衰败等情节做了铺垫。

一、情节梳理与分析

1.贾府被盗事件

贾府被盗这一事件是《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的重要情节,它的发生有着复杂的起因。从外部环境来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这为盗窃事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而贾府内部,管理混乱、门禁松弛则是被盗的直接诱因。在贾母的殡才出去后,府里人员繁杂且疏于防范,三姑六婆随意进出,腰门一会儿开一会儿关,给了贼人可乘之机。甄府荐来的包勇虽察觉到尼姑进入的异常,但未能有效阻止,这也反映出贾府管理上的漏洞。

盗贼的作案手法十分狡猾。他们由何三邀约,事先可能对贾府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打探。在盗窃过程中,他们先偷抢了老太太上房的金银财宝并接运出去,当发现有人追赶时,判断追赶者“不中用”,便又妄图往西边屋内继续行窃。他们在窗外看到屋内灯光下的惜春和妙玉这两个美人,顿起不良之心,若不是包勇及时赶来驱赶,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内应情况,虽文中未明确指出具体是谁,但从一些细节可以推测,贾府内部可能存在与盗贼勾结之人。比如腰门的老婆子死央及放尼姑进去,且腰门开关随意,很可能是受了盗贼的指使,为他们提供便利。

这一事件的结果是,包勇在驱赶盗贼时打死了何三,并报了文武衙门。然而,贾府遭受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老太太上房的东西几乎被偷光。在开失单时也面临难题,因为不清楚具体丢失了哪些物品,若将好的东西开上恐担罪名,若只说金银、衣饰若干又没有实在数目。

这一事件对贾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是财物损失,贾府本就因之前的抄家等事元气大伤,此次被盗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上遭受重创,进一步加剧了贾府的经济困境。其次是声誉受损,贾府作为名门望族,发生如此严重的盗窃事件,必然会引起外界的议论和猜测,其在社会上的威望和声誉大打折扣。再者,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贾府内部的混乱和恐慌。惜春因觉得此事让自己没脸见人而痛哭不已,认为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凤姐虽病着,但也为这件事发愁,担心老爷知道后不好交代。众人都陷入了一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中,贾府的内部矛盾和问题也因此更加凸显出来。总之,贾府被盗事件是贾府衰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加速了贾府走向灭亡的进程。

2.妙玉被劫情节

妙玉被劫是《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令人痛心的情节。贼人盯上妙玉,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从贼人自身角度来看,他们在盗窃过程中,于窗外看到屋内灯光下的妙玉,她的美貌让贼人顿起歹念。其中一个贼人提到妙玉长得实在好看,舍不得她,这直接体现了妙玉的容貌成为了她被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贼人还联想到妙玉是贾府园里栊翠庵的姑子,且前年外头传言她和宝二爷有缘故,后来还害过相思病,这些传闻使得妙玉在贼人眼中更具吸引力,进一步促使贼人将目标锁定在她身上。

从贾府的环境因素来说,当时贾府正处于混乱时期,贾母刚去世,府里人员疏于防范,门禁松弛,三姑六婆随意进出,这为贼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妙玉因来看望惜春并留下下棋守夜,身处这样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增加了她被劫的风险。而且贾府对僧尼道婆往来管理不善,使得贼人更容易混入府中,接近妙玉。

妙玉被劫时的情景虽未详细描述,但可以从文中的一些线索进行推测。贼人在看到妙玉后,本就起了不良之心,只是因包勇赶来驱赶,才暂时放弃了对屋内两人的侵犯,但他们并未放弃妙玉。后来贼人商量趁早归入海洋大盗一处,其中一人还惦记着妙玉,可见他们对妙玉的觊觎之心并未消除。很可能在后续的行动中,贼人趁妙玉不备,将她掳走。

妙玉被劫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美貌和贾府环境因素外,还与她自身的性格和命运有关。妙玉出身于富贵之家,却遁入空门,但她并未真正做到六根清净。她才貌双全且品味高雅,对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使得她与尘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高洁在尘世的污浊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她试图在佛门净地保持自己的清白与安宁,但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

结合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更能深刻理解她被劫的象征意义。“欲洁何曾洁”表明妙玉虽追求高洁,但在现实中却无法保持真正的洁净。她身处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即使身在佛门,也难免受到世俗的影响和玷污。“云空未必空”说明她表面上遁入空门,看似四大皆空,但内心深处仍有着情感的纠葛,对宝玉的感情就是她无法放下的“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则直接预示了她的悲剧命运,她本是如金玉般珍贵的女子,最终却陷入了污浊的境地,被贼人掳走,其命运令人叹息。

妙玉被劫这一情节,象征着在封建末世的黑暗中,即使是追求高洁、试图远离尘世的人也无法自保。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世道的不公,以及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红楼梦》中女性命运悲惨的主题,妙玉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遭遇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制度下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3.赵姨娘之死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赵姨娘在铁槛寺的死亡是一个重要情节。其发病、中邪到死亡的过程充满了诡异与悲剧色彩。

赵姨娘发病的起因或许与贾府当时的混乱局面以及她自身长期以来的心理压力有关。贾府此时接连遭遇变故,先是被抄家,后又有贾母去世,整个家族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赵姨娘本就心思狭隘,面对这样的局面,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不断加剧。在铁槛寺中,她的精神状态逐渐变得异常,开始胡言乱语,行为举止也愈发怪异,这便是发病的开端。

随着病情的发展,赵姨娘陷入了中邪的状态。她口中喊着一些奇怪的话语,仿佛被冤魂附身。从文中可以推测,这可能是她长期以来作恶多端,内心深处的愧疚和恐惧在精神错乱时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她可能看到了那些被她伤害过的人的幻影,在痛苦和挣扎中不断尖叫、求饶。这种中邪的表现,不仅是她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她心灵上的煎熬。

最终,赵姨娘在痛苦的挣扎中死去。她的死亡过程充满了凄惨的景象,让周围的人感到恐惧和震惊。她的尸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扭曲着,脸上还残留着惊恐和痛苦的表情,结束了她在贾府充满争议的一生。

赵姨娘的人物性格十分复杂且饱受争议。她为人刻薄、善妒,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却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贾环谋取利益。她常常在背后使坏,挑拨是非,制造各种矛盾。例如,她曾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试图以此来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她的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她的贪婪和不择手段。

在贾府中,赵姨娘的地位卑微。她只是贾政的妾室,虽然为贾府生下了贾环和探春,但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正房太太王夫人对她充满了厌恶和鄙视,府中的其他主子和下人也都不把她放在眼里。她在贾府中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只能在一些小事上耍些小聪明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怨恨。

赵姨娘的死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她长期以来的作恶多端,积累了太多的怨恨和罪孽。她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让自己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在封建家族的等级制度下,她的地位决定了她很难有真正改变命运的机会。她的贪婪和不择手段只会让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同时,赵姨娘的死亡也充满了悲剧性。她虽然可恶,但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封建家庭的等级制度和她自身的性格缺陷共同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她在追求利益和地位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变得疯狂和扭曲。她的死亡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妾室地位的卑微与无奈,以及人性因欲望和不甘而扭曲的悲哀。她的结局让读者在痛恨她的同时,也不禁对她的命运产生一丝怜悯。

二、人物形象塑造

1.妙玉的悲剧命运

妙玉的性格特点鲜明而复杂,高洁、孤傲、多情等特质在她身上交织,深刻影响着她的命运走向。

妙玉的高洁是其性格的显着特征。她出身于富贵之家,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人,因自幼多病才入了空门。但她的修行并非流于表面,而是真正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雅。她居住在栊翠庵,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茶具、茶水皆十分讲究。在与宝玉等人品茶时,她拿出的茶具皆是稀世珍品,如“绿玉斗”“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等,足见其品味之高。她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在贾府这个充满勾心斗角和世俗纷争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份清高,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然而,这种高洁也使她变得孤傲。她自视甚高,对他人常常表现出一种不屑和轻蔑的态度。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脏,要将其扔掉,即便宝玉求情,她也只是勉强同意将茶杯送给刘姥姥,可见她对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是何等的轻视。她与贾府中的其他人交往甚少,独来独往,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这种孤傲的性格使她在贾府中显得格格不入,也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妙玉的多情则体现在她对宝玉的特殊情感上。尽管她身为尼姑,本应四大皆空,但她内心深处却对宝玉有着别样的情愫。她给宝玉送去生日贺帖,署名“槛外人”,这种含蓄而又独特的表达方式,透露出她对宝玉的关注和在意。她与宝玉之间有着一种微妙的情感交流,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白,但彼此之间的心意却在一些细节中流露出来。这种多情与她的出家人身份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结合妙玉的身世背景来看,她本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却因疾病不得不遁入空门。父母的亡故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和依靠,只能在佛门中寻求慰藉。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无法真正割舍尘世的情感和欲望,这使得她在修行的道路上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她在贾府中的经历也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尽管贾府表面上对她敬重有加,但实际上她始终是一个外人,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家族。她的高洁和孤傲让她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的多情又让她陷入了情感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妙玉被劫的悲剧命运是她性格、身世和所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美貌和独特气质吸引了贼人,而贾府的管理混乱和门禁松弛为贼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她的高洁在尘世的污浊面前不堪一击,她试图在佛门净地保持自己的清白与安宁,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世俗的纷争中。她被贼人掳走,下落不明,“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判词准确地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

妙玉的悲剧命运对小说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红楼梦》的主题之一是揭示封建末世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妙玉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遭遇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她出身富贵,本应有着美好的生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困境。她的高洁和追求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她的多情也只能成为她痛苦的根源。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以及女性在那个时代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同时,妙玉的命运也象征着美好事物在黑暗社会中的毁灭,进一步凸显了小说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

2.赵姨娘的复杂性格

赵姨娘的性格充满了复杂性,刻薄、善妒、贪婪等特点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性格特点深刻影响了她在贾府的行为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刻薄是赵姨娘性格的显着特征之一。她对待他人常常言语尖酸、行为恶劣。在贾府中,她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主子心怀不满,却又不敢正面反抗,于是便将这种不满发泄在地位较低的下人身上。她说话毫不留情,经常恶语相向,让周围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例如,她对丫环们动辄打骂,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她的刻薄不仅表现在对下人的态度上,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探春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尊重。探春聪明能干、志向高远,努力想要摆脱庶出的身份,在贾府中闯出一片天地。然而,赵姨娘却不理解女儿的苦心,反而处处给她添麻烦,在众人面前说一些让探春难堪的话,丝毫不考虑女儿的处境和感受。

善妒也是赵姨娘性格的一大特点。她嫉妒那些在贾府中地位比她高、受到宠爱的人。王夫人作为贾政的正房太太,掌管着贾府的大权,备受众人尊敬。赵姨娘对此十分嫉妒,她认为自己也为贾府生下了子女,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因此对王夫人怀恨在心。她嫉妒宝玉的受宠,宝玉是贾府的宝贝疙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赵姨娘觉得宝玉的存在威胁到了自己儿子贾环的地位,于是便想方设法地陷害宝玉。她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企图以此来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这种善妒的性格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怨恨和痛苦之中,也使她在贾府中树敌众多。

贪婪是赵姨娘性格中又一突出的特点。她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却对财富和权力有着强烈的渴望。她妄图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她常常在背后算计,为了一点小利益就不择手段。例如,她会为了几两银子与下人争吵不休,甚至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去争夺。她还希望自己的儿子贾环能够在贾府中获得更高的地位,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她不断地教唆贾环去与宝玉争夺财产和权力,却从不考虑这样做会给贾环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姨娘在贾府中妄图谋取利益的行为和心理,与她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她的刻薄、善妒和贪婪使她无法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地位和生活,总是想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然而,她的这些行为不仅没有让她得到想要的东西,反而让她在贾府中越来越孤立,成为了众人厌恶的对象。

赵姨娘的悲剧结局与她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她的刻薄、善妒和贪婪让她在贾府中树敌众多,没有人愿意与她真心交往。她的种种恶行最终遭到了报应,在铁槛寺中发病、中邪,痛苦地死去。她的死亡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妾室地位的卑微与无奈,以及人性因欲望和不甘而扭曲的悲哀。她的悲剧命运也警示着人们,贪婪和嫉妒只会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只有保持善良和宽容,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3.其他人物的表现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人物的表现各具特点,他们的言行和心理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惜春在贾府被盗事件后,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自责。她哭诉自己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觉得没脸见人,认为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她的这种反应,一方面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逃避,面对突发的变故,她没有勇气承担责任,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哭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对贾府现状的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她意识到贾府已经走向衰败,自己在这个家族中也难以有安稳的未来,这也为她后来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埋下了伏笔。惜春的表现使得她与尤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同时也让她与凤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凤姐为了安慰她,强撑病体陪伴她,体现出两人在困境中的相互依靠。

包勇在本回中展现出了忠义和勇敢的一面。他本是甄府荐来的仆人,有着一身武艺且心怀忠义。在贾府被盗当晚,他察觉到尼姑进入的异常,虽被腰门的老婆子阻拦,但仍坚守岗位。当发现贼人时,他毫不畏惧地赶去驱赶,打死了何三。他的言行体现出他对贾府的忠诚和对盗贼的愤恨。他对三姑六婆随意进入贾府的不满,也反映出他对贾府管理混乱的批判。包勇的勇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被盗后的紧张局势,也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他与其他家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人在贾府遭遇困境时大多选择逃避或装穷,而包勇却挺身而出,维护着贾府的安全。

贾琏在得知贾府被盗的消息后,表现得极为暴躁和冲动。他不顾贾政在场,狠狠地骂了贾芸一顿,甚至往他脸上啐了几口。这一行为既体现出他对贾芸未能尽责的愤怒,也反映出他自身的焦虑和无奈。他深知贾府被盗对家族的影响巨大,不仅财物损失惨重,声誉也受到了损害。他的暴躁情绪也使得他与贾芸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贾芸只能垂手站着,不敢回一言。同时,贾琏在面对贾政时,又表现出了敬畏和依赖,他跪下询问该如何处理此事,显示出他在重大问题上缺乏主见。

贾政在听到贾府被盗的消息后,先是发怔,然后开始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他询问失单的情况,并考虑到开失单可能带来的风险,表现出他的沉稳和谨慎。他制止了贾琏对贾芸的责骂,体现出他作为长辈的理智和公正。贾政的表现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他决定报官缉贼,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言行也影响着贾府众人的心理,让大家在慌乱中找到了一丝主心骨,稳定了贾府的局势。

综上所述,惜春、包勇、贾琏、贾政等人物在本回中的表现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对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特色赏析

1.情节设置的巧妙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在情节设置上独具匠心,采用妙玉和赵姨娘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结构,巧妙地相互映衬,深刻展现出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乱象与衰败。

妙玉这条线索围绕着她被劫展开。贼人在贾府被盗过程中盯上妙玉,因其美貌和与贾府的关联,将她掳走。这一情节反映出贾府管理的混乱和门禁的松弛,在贾母去世、府里人员疏于防范的情况下,连佛门净地栊翠庵的妙玉都无法保全。妙玉出身富贵之家,遁入空门却未能摆脱尘世的纠葛,她的被劫象征着在封建末世的黑暗中,即使追求高洁、试图远离世俗的人也难以自保。她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以及美好事物在污浊社会中的毁灭。

赵姨娘的线索则聚焦于她在铁槛寺的发病、中邪到死亡。赵姨娘为人刻薄、善妒、贪婪,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却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她长期作恶多端,内心的愧疚和恐惧在精神错乱时以中邪的方式表现出来,最终痛苦地死去。她的死亡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妾室地位的卑微与无奈,以及人性因欲望和不甘而扭曲的悲哀。这也暗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腐败,即使是家族中的一员,也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

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相互映衬。妙玉身处佛门,本应是清净之地,却遭遇被劫的厄运;赵姨娘身处世俗,一生都在为利益争斗,最终落得凄惨的结局。一个是高洁的出家人,一个是世俗的小人物,她们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共同揭示了封建末世下众生的无奈。

从贾府的角度来看,妙玉被劫和赵姨娘之死都是贾府衰败的体现。妙玉被劫说明贾府连保护一个尼姑的能力都没有,其内部管理的混乱和外部安全的失控可见一斑;赵姨娘的死亡则反映出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从整个封建社会的层面来看,这两条线索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人性的丑恶。无论是佛门还是世俗,都无法逃脱封建制度的枷锁,人们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相互争斗、尔虞我诈。这种乱象与衰败预示着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繁华终将成为泡影。

总之,本回中妙玉和赵姨娘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情节设置,是《红楼梦》艺术特色的重要体现,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封建末世的悲惨画卷。

2.人物描写的精准

在《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作者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勾勒出妙玉、赵姨娘等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妙玉的形象塑造极为精妙。从语言描写来看,她在与宝玉等人品茶时,对茶具和茶水的讲究尽显其高雅与高洁。她拿出稀世珍品的茶具,还对泡茶的水的来源和年份侃侃而谈,如“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这番话不仅体现出她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更凸显了她的独特品味和超凡脱俗。在面对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时,她嫌弃地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其孤傲、清高的性格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方面,妙玉给宝玉送去生日贺帖这一动作,含蓄地表达了她对宝玉的特殊情感。她虽身为尼姑,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愫,这一小小的举动,将她多情又矛盾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

心理描写虽未直接展现,但从她的言行中可推测出她内心的挣扎。她身处佛门,本应四大皆空,然而对宝玉的感情却让她陷入痛苦和纠结之中。她试图保持高洁,却又无法摆脱尘世的情感纠葛,这种复杂的心理通过她的外在表现得以体现。

赵姨娘的人物描写同样精准。语言上,她在铁槛寺中邪时的胡言乱语,如“我是阎王差人拿我去的,要问我为什么和马道婆用魇魔法的案件”,直接揭示了她内心的愧疚和恐惧,也暴露了她曾经的恶行。她平日里对下人的刻薄言语,如动辄打骂丫环,体现出她的蛮横和不讲理。

动作描写上,赵姨娘在中邪时的挣扎、尖叫等动作,生动地展现出她痛苦的状态,也暗示了她恶有恶报的结局。她为了一点小利益与下人争吵时的推搡动作,凸显了她的贪婪和斤斤计较。

心理描写虽未详细描述,但从她的行为可以看出她的心理。她嫉妒王夫人和宝玉,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这种心理驱使她做出种种恶行。她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却又不甘于现状,内心充满了怨恨和无奈,这些复杂的心理通过她的语言和动作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作者通过这些精准的描写手法,让妙玉和赵姨娘的形象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们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进一步体会到《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3.语言风格的典雅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的语言风格依旧保持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的特色,宛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悲剧,对营造氛围、表达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妙玉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短短数语,便将妙玉复杂的一生和悲惨的命运概括其中。“欲洁何曾洁”,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妙玉虽追求高洁,却在尘世中难以保持真正洁净的无奈。“云空未必空”则点明她表面遁入空门,内心却仍有情感纠葛。“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以“金玉质”比喻妙玉的高贵出身和美好品质,“终陷淖泥中”则形象地描绘出她被劫后的悲惨结局,充满了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叹息。这样的判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诗意,为妙玉的悲剧命运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在描写妙玉的身世背景时,“且说栊翠庵一个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这段文字娓娓道来,用词考究,如“读书仕宦之家”体现出妙玉出身的高贵,“带发修行”则展现出她独特的身份。通过这样典雅的语言,为妙玉的形象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高雅的气质,也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在描述赵姨娘中邪的情景时,语言同样富有表现力。“我是阎王差人拿我去的,要问我为什么和马道婆用魇魔法的案件”,赵姨娘胡言乱语的内容,不仅揭示了她的恶行,也营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封建迷信的可怕和人性的丑恶。

本回的语言风格还体现在对环境的描写上。如对贾府被盗后的混乱场景的描写,虽未详细描述,但通过惜春的哭诉、众人的慌乱等情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紧张和不安的氛围。这种简洁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红楼梦》语言典雅的体现。

这种优美典雅、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营造出了一种哀伤、悲凉的氛围,与本回中妙玉被劫、赵姨娘死亡等悲剧情节相契合。同时,它也深刻地表达了《红楼梦》的主题,即封建末世下女性命运的悲惨和封建家族的衰败。让读者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更能深入地理解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主题思想探究

1.女性命运的悲剧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妙玉和赵姨娘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书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在封建末世的大背景下,无论出身高贵还是低微,女性都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妙玉出身于富贵之家,祖上是读书仕宦之人,本应有着优越的生活。然而,自幼多病的她不得不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她身处栊翠庵,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高雅,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茶具、茶水皆十分讲究,尽显其高洁的品性。但她的高洁在封建末世的污浊环境中却显得格格不入。她对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与她出家人的身份形成了鲜明的矛盾,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在贾府被盗时,她因美貌被贼人盯上,最终被掳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判词准确地预示了她的悲惨结局。妙玉的命运表明,即使是出身富贵、追求高洁的女性,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也无法逃脱被玷污和毁灭的命运。她试图在佛门净地保持自己的清白与安宁,但封建末世的黑暗和混乱却将她卷入其中,让她的美好追求化为泡影。

赵姨娘则是出身低微的女性代表。她是贾政的妾室,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备受歧视。她性格刻薄、善妒、贪婪,为了改变自己和儿子贾环的命运,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她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妄图以此来提升自己和儿子的地位。然而,她的这些恶行最终遭到了报应,在铁槛寺中发病、中邪,痛苦地死去。赵姨娘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妾室地位的卑微与无奈。她在贾府中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压,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她的贪婪和不择手段是在封建等级制度下为了生存和改变命运而做出的无奈选择,但这种选择却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罪恶之中。她的死亡是封建制度对人性扭曲和摧残的结果,即使她努力挣扎,也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

除了妙玉和赵姨娘,《红楼梦》中还有众多女性都有着悲惨的命运。王熙凤精明能干,掌管着贾府的大权,但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林黛玉才华横溢、情感细腻,却因与宝玉的爱情悲剧而香消玉殒;薛宝钗虽嫁给了宝玉,但却未能得到真正的爱情,独守空闺,孤独寂寞。这些女性无论出身高贵还是低微,都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失去了自由和幸福,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在封建末世的背景下,女性的命运受到了封建礼教、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行为和思想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她们三从四德、温顺贤良,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和发展。家族利益往往将女性作为政治和经济交易的工具,她们的婚姻和命运常常被家族所左右。社会地位的低下使得女性在社会中缺乏话语权和自主权,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

《红楼梦》通过妙玉和赵姨娘等女性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女性命运的悲惨,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它让我们看到,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女性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直至走向毁灭。

2.封建家族的衰败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中,贾府被盗、妙玉被劫、赵姨娘死亡等情节,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深刻揭示了封建家族衰败的必然趋势,而这背后是家族内部矛盾、腐败以及外部社会动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贾府被盗是家族衰败的一个直观体现。从内部来看,贾府管理混乱、门禁松弛,三姑六婆随意进出,腰门开关无人监管,这为盗贼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反映出贾府内部管理的腐败和漏洞,下人玩忽职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同时,贾府内部的矛盾也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惜春抱怨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见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外部环境来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这使得贾府成为了盗贼觊觎的目标。贾府被盗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物损失,进一步加剧了家族的经济困境,也使得贾府的声誉受损,在社会上的威望大打折扣。

妙玉被劫同样与封建家族的衰败密切相关。妙玉身处贾府这个封建家族的环境中,虽在栊翠庵修行,但也无法逃脱家族衰败带来的影响。贾府管理的混乱和门禁的松弛,使得贼人能够轻易进入府中,将目标锁定在妙玉身上。妙玉的被劫象征着在封建末世的黑暗中,即使是追求高洁、试图远离世俗的人也难以自保。这也反映出封建家族已经无法为其内部的人提供安全和庇护,家族的保护机制已经失效。同时,妙玉与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暗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这种压抑和扭曲在家族衰败的过程中愈发明显。

赵姨娘的死亡则是封建家族内部矛盾和腐败的集中体现。赵姨娘为人刻薄、善妒、贪婪,在贾府中地位卑微却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她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这种恶行反映出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她的死亡是她长期作恶的报应,也暗示了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家族内部的腐败和争斗,使得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速了家族的衰败。

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腐败,使得家族成员之间互相猜忌、争斗,无法形成合力应对外部的挑战。同时,家族的管理混乱和经济困境,也使得家族无法维持原有的规模和地位。而外部的社会动荡,如盗贼横行、社会秩序混乱等,更是给封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封建家族的衰败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局。贾府被盗、妙玉被劫、赵姨娘死亡等情节,正是封建家族衰败过程中的一个个缩影,它们共同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可救药。

3.社会现实的反映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通过诸多情节,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人性的丑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从社会层面来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盗贼横行,这是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一个直观体现。贾府作为名门望族,本应有着严密的安保和管理体系,但在贾母去世后,府里却轻易被盗贼光顾,财物损失惨重。这反映出整个社会治安的混乱,法律和秩序无法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社会上三姑六婆随意进出大户人家,也显示出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规范的缺失。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贾府,在当时的社会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说明封建社会的管理和约束机制已经逐渐失效。

封建家族内部的腐朽也是本回所反映的重要内容。贾府内部管理混乱,门禁松弛,下人玩忽职守,互相推诿责任。惜春抱怨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导致出现被盗事件,体现出家族成员之间缺乏团结和责任感。赵姨娘为了谋取利益,不择手段,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他人,这种行为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家族中的等级制度森严,妾室如赵姨娘地位卑微,备受歧视,却又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变命运,进一步加剧了家族内部的矛盾和腐败。

人性的丑恶在本回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盗贼为了钱财不择手段,甚至对妙玉这样的弱女子也起了歹念,其凶狠和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赵姨娘刻薄、善妒、贪婪的性格特点,使她在贾府中做出了许多恶行,最终遭到报应。这些人物的行为反映出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人性被欲望和利益所扭曲,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伤害他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等家族的描写,以小见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在于,它让读者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不可救药,引发人们对社会制度和人性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欲望和利益对人性的腐蚀,追求公平、正义和善良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五、与前后回目的关联

1.与前文的承接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与前文情节有着紧密的承接关系,诸多前文内容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加连贯和自然。

妙玉的身世在之前的情节中已有详细交代,她出身于富贵之家,祖上是读书仕宦之人,但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最终亲自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她的这种身世背景决定了她的性格特点,如高洁、孤傲、多情等。前文曾描写她在贾府中与宝玉等人品茶时,对茶具和茶水的讲究尽显其高雅与独特品味。她给宝玉送去生日贺帖,署名“槛外人”,含蓄地表达了对宝玉的特殊情感。这些情节都为她在本回中被劫埋下了伏笔。她的美貌和独特气质吸引了贼人,而她与宝玉的情感纠葛以及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使得她成为了贼人觊觎的目标。同时,她的高洁和孤傲让她在贾府中相对孤立,在面对危险时缺乏有效的保护,这也增加了她被劫的可能性。

赵姨娘的恶行在前文中也多次出现。她为人刻薄、善妒、贪婪,为了改变自己和儿子贾环的命运,不择手段地谋取利益。她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妄图以此来提升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这些恶行反映出她内心的阴暗和扭曲,也为她在本回中的死亡埋下了伏笔。她长期作恶多端,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恐惧,在贾府接连遭遇变故,如被抄家、贾母去世等情况下,她的精神压力达到了极限。在铁槛寺中,她的精神错乱,中邪后胡言乱语,喊出了自己与马道婆用魇魔法的案件,最终痛苦地死去。她的死亡是她恶行的报应,也是前文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前文对贾府管理混乱、内部矛盾等情节的描写,也为贾府被盗和妙玉被劫等情节做了铺垫。贾府门禁松弛,三姑六婆随意进出,下人玩忽职守,家族成员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这些问题在本回中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贾府被盗不仅造成了财物损失,也使得家族的声誉受损,进一步加剧了贾府的衰败。

总之,本回与前文情节紧密相连,前文的诸多内容为后文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和情节线索,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富有层次感。

2.对后文的铺垫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后文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铺垫作用。

惜春出家是后文的重要情节,而本回为这一情节埋下了深刻的伏笔。贾府被盗事件让惜春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她哭诉自己没脸见人,认为是尤氏撺掇太太派她看家才导致如今的局面。她的痛苦和自责不仅体现出她性格中的懦弱和逃避,更反映出她对贾府现状的极度失望和对自身命运的担忧。她意识到贾府已经走向衰败,自己在这个家族中难以有安稳的未来。妙玉被劫这一事件,也让惜春看到了即使身处佛门也无法逃脱厄运,这进一步坚定了她出家的决心。她在本回中的种种表现,为后文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做了充分的情感和心理铺垫。

本回也预示了贾府的进一步衰败。贾府被盗造成了巨大的财物损失,经济上本就元气大伤的贾府更是雪上加霜。开失单时面临的难题,如不清楚具体丢失物品、担心担罪名等,也反映出贾府管理的混乱和衰败。妙玉被劫说明贾府连保护一个尼姑的能力都没有,其内部管理的失控和外部安全的缺失可见一斑。赵姨娘的死亡则反映出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家族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情节都暗示着贾府在后续的故事中将会面临更多的困境和危机,进一步走向衰败。

此外,本回中包勇的忠义和勇敢与其他家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后文贾府在困境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转机或抵抗埋下了伏笔。包勇的行为或许会激励其他有正义感的人,在贾府面临更大的危机时挺身而出,为保护贾府做出努力。

总之,第一百十二回通过惜春的心理变化、贾府的种种变故等情节,为惜春出家、贾府的进一步衰败等后文情节做了巧妙的铺垫,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使得《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更加连贯、自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封建家族衰败的必然性。

六、不同版本与评点分析

1.不同版本的差异

版本

内容差异

对情节理解的影响

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程高本

妙玉被劫情节较为详细,贼人动机明确,因妙玉美貌和与贾府关联而动歹念;赵姨娘中邪死亡过程描写惊悚。

使妙玉被劫情节更具逻辑性,清晰展现贼人作案动机;赵姨娘之死情节增强恐怖氛围,突出因果报应。

妙玉形象更易引发同情,凸显其悲剧命运;赵姨娘形象更显丑恶,强化其恶有恶报的印象。

脂评本

相关情节描述相对简略,妙玉被劫和赵姨娘死亡情节着墨较少。

情节连贯性稍弱,读者需更多想象补充细节。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立体,妙玉和赵姨娘的性格特点及命运走向表现不够深入。

不同版本的差异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提供了不同视角,也让我们看到经典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

2.名家评点解读

王希廉、张新之、姚燮等名家对《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的评点,为我们理解本回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王希廉在评点中可能着重于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的命运走向。他或许会认为妙玉被劫这一情节是符合其性格和命运逻辑的。妙玉虽身处佛门,却未能真正摆脱尘世的情感纠葛,她的美貌和与贾府的关联使她成为贼人觊觎的目标。王希廉可能会强调妙玉的高洁在现实面前的脆弱,她试图在污浊的世界中保持纯净,但最终还是被黑暗吞噬,这一情节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中女性命运悲惨的主题。对于赵姨娘之死,王希廉可能会认为这是她长期作恶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也反映出封建家族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张新之的评点可能更注重小说的象征意义和哲学内涵。他可能会将妙玉被劫视为封建末世下美好事物被毁灭的象征。妙玉代表着高洁、纯净的精神追求,但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这种追求无法实现,只能以悲剧收场。而赵姨娘的死亡则象征着人性因欲望和贪婪而堕落的悲哀。张新之可能会从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中,看到封建家族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衰败和腐朽,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姚燮的评点或许会侧重于人物的性格刻画和情感表达。他可能会深入分析妙玉的多情与无奈,以及赵姨娘的刻薄与可怜。姚燮可能会关注到妙玉在面对被劫命运时的内心挣扎,她对宝玉的情感在此时显得更加复杂和痛苦。对于赵姨娘,姚燮可能会在批判她的恶行的同时,也看到她作为封建制度受害者的一面,她的性格缺陷是在封建家庭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这些名家的评点对我们理解本回具有重要的启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本回的情节、人物和主题。通过他们的评点,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家族兴衰和爱情悲剧的小说,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名家评点也提醒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要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含义,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七、现代意义与启示

1.对人性的思考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丑恶,赵姨娘的贪婪、贼人盗贼的凶狠等,都让我们看到人性中黑暗的一面,这些人性特点在现代社会中仍有迹可循,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赵姨娘的贪婪在本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身为贾政的妾室,地位卑微,却妄图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为自己和儿子谋取利益。她与马道婆勾结,使用巫术诅咒宝玉和凤姐,只为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这种贪婪使她丧失了理智和善良,做出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在现代社会中,贪婪同样是一种常见的人性弱点。一些人在追求财富和权力的过程中,不择手段,贪污受贿、欺诈诈骗等行为屡见不鲜。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破坏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警示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贪婪蒙蔽了双眼。

贼人盗贼的凶狠也是本回中人性丑恶的体现。他们在贾府被盗时,不仅偷抢财物,还对妙玉起了歹念,其凶狠和残暴令人发指。在现代社会,虽然暴力犯罪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类似的凶狠和残忍依然存在。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暴力手段伤害他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提醒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除了贪婪和凶狠,本回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其他复杂面。比如惜春在贾府被盗后的懦弱和逃避,她只知道抱怨和哭泣,不敢承担责任。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选择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对。这告诉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勇气,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通过对人性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丑恶。这些人性特点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善良、勇敢、正直等美好的品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2.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家族矛盾等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仍有类似表现,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贾府中主子与奴仆界限分明,赵姨娘身为贾政妾室,地位卑微,备受歧视,即便为贾府生育子女,也难获尊重。现代社会虽倡导人人平等,但等级观念仍以不同形式存在。职场中,上下级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差距导致的不平等对待;社交场合里,财富、地位、声望等因素也会划分出不同阶层,人们的言行举止、资源获取机会等都受阶层影响。这提醒我们,要警惕等级观念的潜在影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家族矛盾也是本回的重要主题。贾府内部管理混乱,成员间互相推诿责任,惜春抱怨尤氏,赵姨娘为私利不择手段,与他人勾心斗角。现代社会中,家庭内部也会出现类似矛盾。一些家庭因财产分配、赡养老人等问题产生纠纷,亲情在利益面前变得脆弱。企业、组织等也存在类似的内部矛盾,部门之间为争夺资源、权力而明争暗斗,影响整体的发展和效率。这启示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重沟通与理解,以包容和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维护和谐的关系。

此外,本回中社会动荡、盗贼横行的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治安的混乱。现代社会虽然治安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诈骗等。这说明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需要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所反映的封建社会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影子。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社会制度,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与进步。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大纨绔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