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第十七回故事背景与整体概述

1.省亲别院的修建

为迎接贾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修建省亲别院,这一浩大工程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贾元春晋封为贤德妃,这是贾府无上的荣耀,皇帝恩准元春回家省亲,贾府自然要倾尽全力筹备。

修建过程耗时良久,从选址到规划,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贾府众人的心血。选址在宁荣二府的北面偏西位置,充分考虑了贾府的整体布局和交通便利。规划上,力求打造出一座集江南园林之精致与皇家园林之大气于一体的园林式别院。施工期间,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日夜赶工。

时间跨度上,从筹备到竣工历经数月,期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贾府上下齐心协力,只为给元春营造一个极尽奢华、舒适的省亲之所,展现出贾府对元春省亲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筹备。

2.本回在全书中的位置与作用

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第十七回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此前,书中已陆续展现贾府的家族背景、人物关系以及一些日常琐事,为故事发展奠定基础。而第十七回,借省亲别院竣工、试才题对额等情节,将贾府的繁荣昌盛推向一个小高潮,对上承接贾府为元春省亲的筹备诸事,进一步展现贾府的权势与财富。

同时,此回为后续故事走向埋下诸多伏笔,对人物命运影响深远。大观园的建成,成为众多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后续宝玉、黛玉、宝钗等一众青年男女在园中的生活、情感纠葛、诗词雅集等情节提供空间。宝玉在试才题对额过程中展现的才情与叛逆,预示着他在追求自由和真性情道路上的坚持,也暗示其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将不断加剧。此外,本回对各人物居所的描写,如潇湘馆之于黛玉、蘅芜苑之于宝钗,从环境角度暗示了人物性格与命运走向,为后续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转折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朝着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方向演进 。

二、试才题对额情节解析

1.贾政带宝玉入园的缘由

贾政决定带宝玉进园拟匾,背后有着多重考量。一方面,他听闻塾师称赞宝玉在对对联方面颇有歪才情。在那个重视文化素养的时代,这一消息让贾政对宝玉的文学才能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宝玉平日里不喜读四书五经,对仕途经济毫无兴趣,令贾政颇为头疼,但这对联之才却让贾政看到了一丝希望,觉得或许可以借此机会检验一下宝玉的真实才学。

另一方面,题匾额对联一事面临难题。按常理,匾额对联应由贵妃赐题,可贵妃若不亲见景致,必然不肯随意拟写。若等贵妃游幸后再请题,偌大的园子、众多亭榭在这段时间里无字标题,难免显得寥落无趣,即便有花柳山水,也难以增色。在这种情况下,贾政认为不妨让宝玉一试,若宝玉能拟出合适的匾额对联,自然是好;即便不妥,再请雨村来拟也不迟。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当下之急,又能考察宝玉,可谓一举两得 。

2.宝玉题对额的具体过程与表现

众人首先来到一处“曲径通幽处”,此处峰回路转,佳木茏葱,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有意考考宝玉,便让他题一匾额。宝玉略加思索,便说出“曲径通幽处”,此句化用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既点出此处清幽深邃的意境,又巧妙地契合了园林的景致。贾政听了,虽未直接夸赞,但也默认了宝玉的才情,众清客更是纷纷喝彩,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这一表现,展现出宝玉对古典诗词的稔熟,能够灵活运用古人诗句来描绘眼前之景,其文学底蕴初露锋芒。

行至“沁芳亭”,只见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上面有一亭子。贾政又命宝玉题联,宝玉灵感突发,吟出“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此联对仗工整,“绕堤柳”对“隔岸花”,“三篙翠”对“一脉香”,不仅描绘出了周围柳绿花红的美景,还通过“借”“分”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将水的灵动与花柳的香气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贾政听后,点头微笑,心中对宝玉的才华暗自赞赏,却仍故意挑剔说“也还罢了”。众清客则在一旁极力奉承,夸赞宝玉此联精妙绝伦,尽显才情。

来到“潇湘馆”,这里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宝玉看到此景,联想到湘妃竹的典故,便题下“有凤来仪”,暗指此处将来会有元春这位凤凰般的人物到来,同时也契合了此地清幽雅致、适合佳人居住的氛围。贾政听后,虽未多言,但从其表情可看出对宝玉的想法颇为认可。众清客又是一番溢美之词,称赞宝玉构思巧妙,寓意深远。

“稻香村”中,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宝玉题“杏帘在望”,并配上“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此联描绘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画卷,既有清新自然的景色,又蕴含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贾政却认为此处过于穿凿,不像自然之景,对宝玉的题对略有不满。众清客则在一旁揣摩贾政心意,随声附和。

“蘅芜苑”内,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宝玉题“蘅芷清芬”,对联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此联将蘅芜苑的清幽与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出宝玉的文学才情和细腻心思。贾政听后,只是微微点头,未作过多评价。众清客依旧是一片夸赞之声。

最后来到“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颗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宝玉题“红香绿玉”,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通过对室内外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展现出宝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悟。贾政对宝玉的表现虽未明确肯定,但也未过多指责。众清客则纷纷称赞宝玉才情出众,构思奇妙。

在整个题对额的过程中,宝玉充分展现出其出众的文学才华,他的题对不仅契合各处景致,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贾政表面上对宝玉的表现多有指责,实则内心对宝玉的才华颇为满意,只是碍于父亲的威严,不愿过多表露。众清客则为了迎合贾政,对宝玉的题对额一味夸赞,尽显阿谀奉承之态。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宝玉的才情与个性,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题对额情节对宝玉形象塑造的作用

这一情节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宝玉的人物形象,多维度展现出他独特的性格特质。

首先,凸显了宝玉的叛逆性格。在封建礼教森严的贾府,传统观念强调仕途经济,而宝玉却对四书五经等正统学问兴致缺缺。试才题对额时,他凭借自己的喜好和才情,抛开世俗的条条框框,以独特视角为各处景观拟匾题对,全然不顾贾政及众人的期待,这种不随波逐流的行为,正是他叛逆性格的有力体现。

其次,充分展现了宝玉的文学才华。面对不同景致,他信手拈来,化用诗词、巧妙构思,题出的匾额和对联不仅贴合景观特色,还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如“曲径通幽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等,让众人惊叹,其文学素养和才情展露无遗。

再者,体现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态度。他并未因贾政的威严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刻意迎合,在题对额过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审美和想法,不被传统观念左右。这表明他对封建礼教并非盲目顺从,而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反抗,尽管这种反抗在当时的环境下略显无力,但却彰显出他追求自由、真实的内心世界。通过这一情节,宝玉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身处封建礼教之中却努力坚守自我的独特人物。

三、人物关系在试才过程中的体现

1.贾政与宝玉的父子关系

贾政对宝玉怀揣着望子成龙的深切期望。在封建家族观念浓厚的贾府,家族的荣耀与延续至关重要。贾政期望宝玉能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重振贾府声威。他听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情,便带其入园题对额,这一行为背后,是对宝玉文学才能的期待,希望宝玉能在文化素养上有所建树,为日后的仕途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宝玉的叛逆行为常让贾政无奈与愤怒。宝玉不喜读四书五经,厌恶仕途经济,整日与姐妹们厮混,这与贾政为他规划的人生道路背道而驰。试才题对额过程中,宝玉虽展现出文学才华,但他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仍不符合贾政心中的正统观念。如在“稻香村”,宝玉题的对额与贾政心中的“自然之景”观念不符,贾政便直接表达不满,这反映出贾政对宝玉偏离传统观念的无奈与愤怒。

宝玉对贾政怀有敬畏之情。在封建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威。贾政的严厉形象让宝玉心生敬畏,面对贾政的询问和要求,宝玉总是小心翼翼回答。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时刻留意贾政的反应,生怕自己的回答得不到认可。

同时,宝玉对贾政也存在抵触情绪。贾政所期望的仕途经济之路,并非宝玉内心所求。宝玉追求自由、纯真的生活,反感被封建礼教束缚。这种追求与贾政的期望冲突,使得宝玉在内心深处对贾政的要求产生抵触。例如,宝玉平日里对贾政安排的学习任务敷衍了事,能躲则躲,这便是抵触情绪的体现。

在“试才题对额”这一情节中,父子间的微妙互动尽显。贾政表面上对宝玉的题对额多有指责,如说“也还罢了”“过于穿凿”等,实则内心对宝玉的才华满意,只是碍于父亲威严不愿表露。而宝玉虽敬畏贾政,但在题对额时仍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盲目迎合贾政。这种互动既展现出封建家庭中父子关系的森严等级,又透露出父子间因观念差异产生的矛盾与冲突,生动地刻画了父子间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

2.宝玉与众清客的互动

在宝玉题对额的过程中,众清客为迎合贾政,展现出种种阿谀奉承之态。当宝玉在“曲径通幽处”题出匾额后,众清客纷纷喝彩,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这无疑是在向贾政表明对宝玉表现的认可,进而讨好贾政。

行至“沁芳亭”,宝玉吟出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众清客立刻夸赞此联精妙绝伦,尽显才情。他们如此不遗余力地赞美,并非完全出于对宝玉才华的真心欣赏,而是深知贾政对宝玉此次表现的关注,希望通过对宝玉的夸赞来赢得贾政的欢心。

在每个景点,众清客皆是如此。只要宝玉题出对额,他们便会用各种溢美之词进行称赞,诸如构思巧妙、寓意深远等。这些话语虽有对宝玉才情的肯定成分,但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贾政。

而宝玉与他们的交流则相对简单。宝玉专注于为各处景观题对额,对于众清客的夸赞,他并未过多回应。他沉浸在自己对园林景致的感悟和创作中,对众清客的阿谀奉承似乎习以为常,又或者并不在意。这种互动体现出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氛围。众清客为了在贾府立足,极力讨好贾政,形成一种虚伪、功利的社交风气。而宝玉身处其中,却保持着自己的纯真与独立,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四、黛玉误剪香囊背后的情感纠葛

1.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结束后,满心欢喜地出了园子。那些平日里跟在宝玉身边的小厮们,见他此次在众人面前大展才情,便一窝蜂地围了上来,纷纷讨要赏赐。宝玉心情大好,也不吝啬,任由小厮们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扇坠等物一一解去。

这边厢,黛玉原本在房里精心为宝玉做着荷包,满心期待着能给宝玉一个惊喜。偶然间听闻宝玉身上的东西都被小厮们抢去了,心中顿时一紧,她最在意自己给宝玉做的荷包,担心也在被抢之列。

怀着忐忑的心情,黛玉找到宝玉询问。宝玉此时还沉浸在题对额的兴奋中,没留意黛玉的异样,顺口就说东西都被小厮们拿走了。黛玉一听,顿时觉得自己的一片心意被随意践踏,认定宝玉不珍视自己亲手所制之物,一气之下回到房中。

回到房里的黛玉,越想越气,拿起剪刀就将正在为宝玉做的香囊铰坏。她满心委屈,觉得自己对宝玉的感情不被重视,眼泪止不住地流。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话让黛玉误会了。他赶忙追到黛玉房中,看到黛玉正在伤心哭泣,地上还有铰坏的香囊,心里懊悔不已。宝玉急忙解释,说自己一直将黛玉给的荷包贴身带着,并未送人,只是刚才没说清楚。

黛玉起初并不相信,依旧赌气不理宝玉。宝玉焦急万分,又是赔不是,又是发誓,表明自己对黛玉的心意从未改变。看着宝玉着急又诚恳的样子,黛玉心中的气渐渐消了。最终,两人重归于好,这场因误会引发的小风波就此平息。这段小插曲,生动地展现了宝黛之间感情的敏感与细腻 。

2.这一情节反映的宝黛情感

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出宝黛之间细腻而敏感的情感,展现出他们对彼此感情的高度重视,以及因误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这些情感纠葛对他们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宝黛二人对彼此感情极为珍视。黛玉自幼与宝玉一同长大,二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在黛玉心中,她为宝玉所做的荷包,不仅仅是一件手工物件,更是她情感的寄托,饱含着她对宝玉的深情厚意。她满心期待宝玉能珍视这份心意,如同珍视他们之间的感情。而宝玉,虽行事有时粗心大意,但对黛玉的感情同样真挚。他将黛玉送的荷包贴身携带,时刻放在心上,这足以证明他对黛玉的重视。

然而,他们的感情又极为敏感脆弱。黛玉心思细腻,生性敏感多疑,听闻宝玉身上东西被抢,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荷包,担心宝玉不珍视。而宝玉的一句随意回应,更是加深了她的误会,让她觉得自己的感情被忽视,从而引发了激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因误会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在他们的感情中时常出现,反映出他们对彼此感情的在意程度之深,容不得一丝疏忽与误解。

这种情感纠葛对他们关系的发展有着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误会引发的矛盾冲突会让他们经历痛苦与伤心,使感情在波折中前行。每一次的争吵与和解,都像是对他们感情的一次考验,让彼此更加清楚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些经历也促使他们更加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学会如何更好地沟通与理解。通过不断地磨合,他们的感情在矛盾与冲突中逐渐升华,变得更加坚定。尽管过程充满波折,但正是这些情感纠葛,让宝黛之间的感情愈发刻骨铭心,成为《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情感线索之一,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增添了无尽的凄美与哀伤 。

五、大观园建筑与文化内涵

1.大观园的建筑风格特色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细腻,在建筑布局、空间处理、景观营造等方面既继承传统园林的精髓,又不乏创新之处,同时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在建筑布局上,大观园遵循传统园林的对称与秩序原则,又不失灵动变化。以中轴线为核心,重要建筑如省亲别墅等沿轴线依次排列,展现出庄重威严的气势。然而,园中又有诸多曲折的小径、错落的庭院,打破了严格的对称格局,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与神秘感。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规范,又满足了园林景观多样化的需求。

空间处理上,大观园堪称典范。通过巧妙运用围墙、回廊、漏窗等元素,实现了空间的分隔与联系。不同区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贯通,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变化。比如,潇湘馆与蘅芜苑虽各自独立成院,但通过园中的小径和溪流相互连接,营造出一种隔而不断、相互渗透的空间效果。同时,园内还利用高低错落的地势,构建出不同的空间层次,如山上的亭台与山下的楼阁相互呼应,拓展了空间的立体感。

景观营造方面,大观园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园内有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溪流、茂密的树林,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此基础上,又精心布置了亭台楼阁、轩榭廊坊等建筑景观。这些建筑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设,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例如,沁芳亭横跨在溪流之上,四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人在亭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大观园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更是独具匠心。建筑的选材与色彩都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青瓦白墙、木质结构的建筑,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显得古朴自然。同时,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也极为考究,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特色,种植了各种花卉树木,使园内四季皆有景,处处皆宜人。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既传承了传统园林的精华,又展现出独特的创新魅力,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书中人物提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生活空间,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杰出典范。

2.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大观园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文化价值观,礼制、伦理与家族观念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整体布局来看,以省亲别墅为核心,重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这一布局遵循了儒家“居中为尊”的礼制思想,彰显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省亲别墅作为元春省亲时的主要活动场所,其规模宏大、建筑规格高,象征着家族的荣耀与权力中心,体现出家族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家族内部严格的等级秩序。

在建筑的功能分区上,不同院落有着明确的用途,反映出儒家的伦理观念。长辈居住的区域位置较为重要,体现出对长辈的敬重;而晚辈的居所则相对次要,且分布有序,符合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例如贾母、王夫人等长辈的住所,在位置和规格上都有别于宝玉、黛玉等晚辈的住处,这种安排维护了家族内部的伦理秩序,确保家族关系的和谐稳定。

家族观念在大观园建筑中也有深刻体现。众多院落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家族成员既有着各自的生活空间,又紧密相连,共同构成家族的凝聚力。各院落之间通过回廊、小径等相互连通,方便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走动,强化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体现出家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性。

大观园作为众多诗词的发源地,承载着深厚的诗词文化传承意义。园内的亭台楼阁、山水景致激发了宝玉、黛玉、宝钗等一众才子佳人的创作灵感,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抒发情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篇章。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更传承了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精髓。诗词创作成为园内人物交流情感、展现才情的重要方式,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与推崇。

作为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代表,大观园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追求。在审美上,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园林中的山水、建筑、植物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意境深远的美感。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在文化追求方面,园林中的匾额、对联、题刻等文化元素,展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化素养的重视。这些文字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反映出当时文人雅士的文化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时,大观园建筑的精致工艺和细腻设计,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艺术品质的高要求,反映出明清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水平。大观园建筑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3.建筑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大观园中的建筑与居住其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紧密相连,建筑环境成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映照和命运走向的无声暗示。

潇湘馆是黛玉的居所,这里翠竹环绕,清幽静谧。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淡雅,与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格极为契合。她才情出众,心性高洁,如同这潇湘馆中的翠竹,在尘世中独守一份纯净。同时,竹子又常与哀怨、忧愁相关联,如湘妃竹的典故,暗示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以及她爱情的悲剧结局。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在微风中发出的沙沙声响,仿佛是黛玉内心深处的轻叹,诉说着她的寂寞与哀伤,也预示着她最终泪尽而逝的命运。

稻香村是李纨的住处,黄泥矮墙,桑榆槿柘,一派田园风光。这里的环境与李纨守节寡欲的性格十分协调。李纨出身名宦之家,却早早守寡,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抚养儿子贾兰上,过着平淡、质朴的生活,如同稻香村般宁静祥和。“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的观念相符。稻香村的质朴无华,暗示了李纨虽身处贾府繁华之中,却能坚守自己的本分,默默度过一生,最终贾兰的荣贵虽给她带来了短暂的荣耀,但她的青春与生命早已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消逝。

蘅芜苑是宝钗的住所,园内花木全无,只有奇草仙藤,显得幽冷软媚。这一环境特点与宝钗稳重、理智、冷静的性格相呼应。宝钗博学多才,举止娴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表面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谋划。蘅芜苑的清幽雅致,没有过多的繁花似锦,正体现了宝钗的内敛与含蓄。然而,这种过于冷静理智的性格,也使得她在情感上压抑自己,最终虽与宝玉成婚,却未能收获真正的爱情,独守空闺,如同这看似繁华却又冷清的蘅芜苑。

怡红院是宝玉的居所,院内蕉棠两植,红香绿玉,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与宝玉的天真烂漫、多情善良的性格相契合。宝玉厌恶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和生活,怡红院的温馨舒适、色彩斑斓,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但同时,怡红院中的繁华与热闹,也暗示了宝玉身处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虽享受着众人的宠爱,却无法逃脱家族命运的安排,最终经历种种磨难,出家为僧,曾经的繁华如梦般消散。

大观园中的每一处建筑,都如同一个无声的见证者,通过其独特的环境氛围,生动地烘托出居住者的性格特点,悄然暗示着他们的命运轨迹,成为《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第十七回的艺术手法与文学价值

1.语言特色

《红楼梦》第十七回在语言运用上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多种表达方式交织、精妙的修辞手法运用以及典雅含蓄的用词风格,共同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古典诗词的巧妙运用是本回一大亮点。宝玉题对额时,多处化用古典诗词,为园林景致增添深厚文化底蕴。“曲径通幽处”化用常建诗句,精准概括景点清幽深邃意境,简洁而富有韵味,使读者瞬间联想到那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美妙情境。在“沁芳亭”所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虽非直接引用,却深得古典诗词对仗工整、意境营造之精髓,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柳绿花红、水波荡漾的美妙场景中。这些古典诗词的运用,不仅展现出宝玉的文学才情,更提升了文本的艺术格调,使整个描写充满诗意。

民间谚语、俗语的融入,为文本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尽管在这一回中,民间谚语、俗语的出现频率相对不高,但偶尔的点缀却恰到好处。它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深刻道理或描绘生活场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让故事更具真实感和生活的烟火气。

细腻传神的修辞手法极大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在景物描写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妙。如描写“稻香村”的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将盛开的杏花比作喷火蒸霞,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杏花盛开时的艳丽色彩和蓬勃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描写更加生动鲜活。“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中的“借”“分”二字,将柳与花拟人化,仿佛它们具有人的情感和动作,主动地将翠绿与香气分享,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妙的氛围。夸张手法则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更深刻的印象。

典雅含蓄的用词风格是《红楼梦》语言的独特魅力所在。作者在描写人物、景物和表达情感时,用词精准而不失典雅,含蓄而富有深意。在描写大观园的建筑和景致时,使用了诸如“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瓦,彩焕螭头”等华丽而典雅的词汇,生动展现出建筑的宏伟壮丽,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含蓄的美感。在表达人物情感时,也不会直白地宣泄,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委婉的措辞让读者去体会其中深意。这种典雅含蓄的用词风格,使文本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展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第十七回通过多种表达方式的融合、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典雅含蓄的用词,使文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精准简练地表达深刻思想和情感,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语言艺术的典范之作。

2.人物塑造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作者运用精细的描写和刻画手法,赋予每个角色独特的性格、语言和行为特点,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精准把握,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贾政作为封建家长,语言中尽显威严与正统。在试才题对额过程中,他对宝玉的评价虽有内心认可,但言辞上多是含蓄的指责与挑剔,如“也还罢了”“过于穿凿”等,这种语言风格既体现出他对宝玉的严格要求,又透露出封建家长的权威与矜持。而宝玉的语言则充满灵动与才情,他题对额时的话语,如“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等,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出他不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表达的性格特点。众清客的语言则多为阿谀奉承之词,他们对宝玉题对额的夸赞,如“才情不凡”“精妙绝伦”等,是为了迎合贾政,凸显出他们在贾府复杂人际关系中为求生存而讨好权贵的心态。

行为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贾政在园中游览时,以他的步伐、神态和对各处景致的反应,展现出他对园林建造的关注和对文化品味的追求。他带领众人参观,对景观的点评和对宝玉的考察,一举一动都彰显出封建家族管理者的身份和素养。宝玉在题对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时而沉思、时而兴奋,积极参与又略带紧张,充分体现出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心性,以及对展现自己才华的渴望。而黛玉误剪香囊时,赌气、流泪、铰坏香囊等一系列行为,将她敏感、多疑、爱使小性子的性格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手法,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在“试才题对额”情节中,贾政内心对宝玉才华的满意与表面的严厉形成反差,这种心理矛盾体现出他望子成龙又要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复杂心态。他希望宝玉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为家族争光,但又不能轻易表露对宝玉的赞赏,以免宝玉骄傲自满。宝玉在面对贾政时,既有敬畏之心,又想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矛盾心理反映出他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挣扎。他深知贾政对自己的期望和威严,但又不愿放弃自己的审美和追求,这种内心冲突预示着他与封建礼教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也暗示了他未来命运的坎坷。

人物塑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家族观念、等级制度和仕途经济观念深入人心。贾政期望宝玉走科举之路,光宗耀祖,这是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宝玉的叛逆则是对这种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他追求自由、纯真的生活,厌恶仕途经济,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年轻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抗。而众清客的阿谀奉承,展现出封建贵族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功利的社交风气。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巨着。通过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塑造,作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真切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和命运起伏,展现出高超的人物塑造艺术 。

3.结构安排与叙事技巧

《红楼梦》第十七回在结构安排与叙事技巧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使整个章节情节连贯、逻辑严密且精彩纷呈。

从结构上看,本回呈现出严谨完整的布局。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主线,将各个景点的游览与宝玉题对额的情节依次展开,条理清晰。开篇点明省亲别院竣工,为试才题对额这一核心情节做铺垫,自然引出贾政带领众人入园的举动。在游览过程中,按照从正门进入,依次经过“曲径通幽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正殿”“沁芳闸”直至“怡红院”的路线,有条不紊地推进故事发展。这种线性的叙事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众人的脚步,领略大观园的各处景致,同时也使宝玉题对额的情节得以完整呈现,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毫无拖沓之感。

在叙事技巧方面,作者巧妙运用多种手法,使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虽未大量使用倒叙、插叙手法,但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设置悬念和伏笔,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例如,贾政带宝玉入园拟匾这一情节,就充满了悬念。读者会好奇宝玉在面对各种景致时会展现出怎样的才情,他的题对额能否得到贾政的认可,这种好奇心驱使读者不断深入阅读。同时,本回也为后续情节埋下了诸多伏笔。如对各人物居所的细致描写,不仅暗示了人物性格,更为他们日后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和情感发展埋下了线索,使读者在阅读后续章节时,能够感受到前后呼应的妙处。

细节处理的到位更是本回的一大亮点。作者对大观园的建筑、景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从“白石棱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棋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的山石,到“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的沁芳桥,再到“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的稻香村,每一处描写都生动逼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烘托出了故事的氛围,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情感。此外,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的细节刻画,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贾政的威严、宝玉的才情与紧张、众清客的阿谀奉承,都通过这些细节跃然纸上,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微妙的情感变化。

第十七回通过严谨的结构安排、巧妙的叙事技巧以及细腻的细节处理,使整个章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出《红楼梦》作为经典名着的独特魅力,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阅读体验。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大纨绔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权征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