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回目解析

1.回目对仗与寓意

《红楼梦》第一百三回回目“施毒计金桂自焚身,昧真禅雨村空遇旧”对仗极为工整。“施毒计”对“昧真禅”,均为动宾结构,且“毒计”与“真禅”一邪一正,形成鲜明对比;“金桂”与“雨村”是人物名称相对;“自焚身”对“空遇旧”,结构一致,“自”与“空”又增添了几分命运的无常之感。

“施毒计”寓意着夏金桂的阴险歹毒,她妄图用下毒的计谋来谋害香菱,却最终自食恶果,“自焚身”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作恶之人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惩罚。“昧真禅”则暗示贾雨村迷失了本性,不悟禅机。他在官场中追名逐利,丧失了最初的善良与正直,“空遇旧”表明他与甄士隐的相遇虽有契机,但他却未能真正领悟其中深意,依旧深陷世俗的泥潭。

2.回目与情节关联

回目精准概括了本回的核心情节。“施毒计金桂自焚身”清晰呈现了夏金桂毒害香菱却反害自己的故事主线。夏金桂生性歹毒,因嫉妒香菱,设计下毒,然而命运弄人,她自己误服毒药身亡,这一情节在回目中得到了高度凝练的体现。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则概括了贾雨村与甄士隐相遇的情节。贾雨村在官场沉浮,迷失了本性,不悟禅机。他遇到甄士隐,本是一个领悟人生真谛的契机,但他却未能把握,“空遇旧”凸显了他的执迷不悟。

回目对理解全回内容起到了引导作用,让读者在阅读前就对本回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命运走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带着这样的预期去阅读,能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因果报应、人生无常等主题。

二、情节梳理与分析

1.夏金桂施毒事件

(1)施毒动机与前期铺垫

夏金桂毒害香菱的动机源于她的嫉妒与自私。此前,夏金桂想勾引薛蝌,却被香菱撞破,好事不成,她便将一腔怨恨都发泄到了香菱身上。在夏金桂狭隘的心胸里,香菱的存在成了她实现私欲的阻碍,她无法容忍香菱的“坏事儿”,于是便起了谋害之心。

前文为这一事件做了诸多铺垫。夏金桂本就是个心狠手辣、精于算计的人。她初入薛家时,便展现出了嚣张跋扈的性格,搅得薛家鸡犬不宁。她对香菱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满逐渐演变为怨恨。她先是在香菱面前假意关怀备至,亲自熬汤给香菱补身体,以此来打消香菱和众人的疑虑。这种表面的和善背后,实则隐藏着她的阴谋诡计,让香菱放松了警惕,为她后续的施毒计划创造了条件。而且,她平日里对薛蝌的觊觎,以及薛蝌对她的冷淡,都加剧了她内心的不平衡,使得她将报复的矛头指向了香菱。

(2)施毒过程与意外转折

夏金桂精心策划了施毒计划。她趁香菱完全没了戒心,在给香菱准备的汤里下了毒。她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只等香菱喝下毒汤,便可除去心头之患。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外转折。宝蟾的介入打乱了她的如意算盘。宝蟾看到夏金桂对香菱关怀有加,误以为自家小姐亲香菱而远自己,由此对香菱产生了妒恨之心。

在夏金桂准备让香菱喝汤时,宝蟾在汤里动了手脚。她以为这样能让夏金桂对香菱心生不满,却没想到阴错阳差之下,最终喝下毒药的竟然是夏金桂。当时,夏金桂满心期待着香菱的悲惨下场,却不知死亡正悄然向自己逼近。她端起那碗本应是香菱的毒汤,一饮而尽,瞬间毒性发作,痛苦不堪。这一意外转折极具戏剧性,让原本的施毒者变成了受害者,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和因果报应的力量。

(3)事件后续与各方反应

夏金桂死后,薛家上下一片混乱。薛姨妈又惊又怕,没想到家中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她一方面要处理夏金桂的后事,另一方面还要安抚众人的情绪。薛蟠此时仍在狱中,无法为家中分忧,薛家的重担便落在了薛姨妈和薛蝌的肩上。薛蝌对夏金桂的死虽没有太多的悲伤,但也为家中的这场灾祸感到无奈。

夏家得知女儿在薛家服毒身亡的消息后,反应截然不同。夏金桂的母亲爱女如命只是表面现象,此时她并未表现出太多的伤心,而是带着儿子和破旧的老婆子,雇了一辆破车,跑到薛家大声吵闹,要求讨回公道。她的目的并非为女儿的死感到悲痛,而是想趁机讹钱。这种行为让薛家更加心烦意乱,也凸显了夏家的自私和贪婪。

在事件的处理上,由于是夏金桂自己误服毒药,薛家并没有太多的责任。但夏家的无理取闹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最终,在一番周旋后,薛家可能会出于人情世故给予夏家一定的补偿,但这场闹剧也让薛家与夏家的关系彻底破裂,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2.贾雨村遇甄士隐情节

(4)相遇背景与场景描绘

贾雨村遇到甄士隐的背景是他被任命为京兆府尹,并兼任税务,在出都查勘开垦地亩的过程中,路过知机县,到达了急流津。在等待人夫时,他看到一座小庙,便决定进去看看,从而与甄士隐相遇。

寺庙的场景描绘为情节营造了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庙中清幽寂静,弥漫着一股古朴的气息,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庙内的布置简单而陈旧,蒲团、佛像等物件增添了几分肃穆之感。这种场景的描绘暗示着这是一个超脱世俗、能让人静心思考的地方,也为贾雨村与甄士隐的相遇增添了几分机缘巧合的意味。贾雨村踏入庙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他将与曾经的旧相识展开一场充满深意的对话,而寺庙的环境也让这场相遇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5)对话内容与深意解读

贾雨村与甄士隐相遇后,两人进行了一番对话。贾雨村在听到“葫芦”和“玉钗”这两个词后,想起了甄士隐的事情,再次仔细观察道士,更加确信他就是甄士隐,于是屏退从人,向道士表达敬意并请求指点迷津。

甄士隐却表示除了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对贾雨村的问题一概不解。这看似简单的回应,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深意。“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体现了甄士隐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道家的空灵境界。他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爱恨情仇,而是以一种豁达、超脱的心态看待世界。

而贾雨村此时仍深陷官场的泥潭,追名逐利,迷失了本性。他向甄士隐寻求指点,表明他内心深处或许也对自己的现状有所怀疑,渴望得到解脱。但甄士隐的回应让他感到困惑,这暗示着贾雨村与甄士隐所处的境界截然不同,他无法理解甄士隐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甄士隐劝贾雨村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这也是一种对贾雨村的点化。黄河在古代常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和命运的转折点,甄士隐的话是在提醒贾雨村,他目前的处境暗藏危机,应该及时做出改变。然而,贾雨村虽无奈,但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劝告,这也预示着他将继续在世俗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6)相遇结局与象征意义

相遇的结局是贾雨村在决定是否离开时,道人劝他速渡黄河,他虽无奈,但道人静坐,他只好离开。准备渡河时,有人跑来告诉他庙里着火了。贾雨村回头看到火势猛烈,心中疑惑,怀疑甄士隐可能遭遇不幸,但又担心耽误过河,于是决定回去查看,让那人等火灭了再进去看看老道士是否还在,然后回来禀告,然而过河后却无人出来,他心中更加疑惑。

这一结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庙中起火象征着贾雨村与甄士隐这次相遇的机缘就此中断,也暗示着贾雨村失去了一次领悟人生真谛、摆脱世俗束缚的机会。甄士隐的神秘消失,代表着那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对贾雨村来说遥不可及,他依旧被困在世俗的牢笼中。

从对后续情节发展的影响来看,这次相遇未能让贾雨村有所醒悟,他将继续在官场中沉浮。他的执迷不悟可能会让他在未来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困境,也为贾家的衰败埋下了伏笔。因为贾雨村在官场的所作所为与贾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迷失可能会导致他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加速贾家的灭亡。

三、人物形象塑造

1.夏金桂

(7)性格特点剖析

从施毒事件等情节可以深入剖析出夏金桂性格中阴险、狠毒、自私的特点。她的阴险体现在其施毒计划的精心策划上。为了谋害香菱,她先是假意关怀,亲自熬汤,以此来打消香菱和众人的疑虑,让香菱放松警惕,在看似和善的表象下,暗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充分展现了她的阴险狡诈。

夏金桂的狠毒更是显而易见。她仅仅因为香菱撞破了她勾引薛蝌的好事,便起了谋害之心,欲置香菱于死地。在她的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善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及他人的生命和感受。

自私也是夏金桂性格的一大特点。她只考虑自己的私欲,为了满足自己对薛蝌的觊觎,不惜破坏他人的生活。她在薛家搅得鸡犬不宁,全然不顾家族的和睦与声誉。在施毒事件中,她只想着除去香菱这个“绊脚石”,却没有考虑到事情败露后会给薛家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只图自己一时之快的行为,将她的自私表现得淋漓尽致。

(8)人物命运走向

夏金桂的命运走向以悲剧收场,她的死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她的性格来看,阴险、狠毒、自私的性格特点注定了她不会有好的结局。她在薛家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众人的反感和厌恶,她的自私自利破坏了家族的和谐,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她的悲剧结局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她的性格缺陷是导致她命运悲剧的内在因素。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这种行为最终会遭到报应。其次,社会环境也对她的命运产生了影响。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夏金桂却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的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此外,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也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她与香菱、宝蟾等人的矛盾冲突不断,这些矛盾最终激化,导致了她的死亡。她的母亲在她死后的无理取闹,也进一步加剧了她的悲剧色彩。总之,夏金桂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故事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2.贾雨村

(9)为官之道与性格转变

贾雨村的为官之道和性格转变过程在《红楼梦》中有着清晰的脉络。起初,贾雨村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穷书生,他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在甄士隐的资助下得以进京赶考,展现出了积极进取的一面。此时的他,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揣着正直和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进入官场后,贾雨村的性格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权势,开始不择手段。在处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为了讨好四大家族,不顾案件的真相和正义,胡乱判案,草菅人命。这种行为表明他已经被官场的黑暗所腐蚀,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变得虚伪、贪婪和自私。

到了本回,贾雨村被任命为京兆府尹,并兼任税务,他在官场中继续追逐名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的为官之道完全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为了迎合上司、谋取私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世故和圆滑,对官场的黑暗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成为了这种黑暗现象的推动者。

贾雨村的性格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环境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另一方面,他自身的欲望和野心也是导致他性格转变的重要原因。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让他放弃了最初的善良和正直,最终沦为了官场的牺牲品。

(10)与甄士隐相遇后的心理变化

贾雨村与甄士隐相遇后,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当他听到“葫芦”和“玉钗”这两个词后,想起了甄士隐的事情,再次仔细观察道士,更加确信他就是甄士隐。此时,他的内心或许涌起了一丝愧疚和感慨。甄士隐曾经是他的恩人,在他落魄时给予了他帮助和支持,但如今自己却在官场中迷失了方向,与甄士隐所代表的超脱世俗的境界渐行渐远。

他向甄士隐表达敬意并请求指点迷津,这表明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现状有所怀疑,渴望得到解脱。然而,甄士隐对他的问题一概不解,劝他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这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他无法理解甄士隐所达到的精神高度,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官场中所追求的功名利禄。

这种心理变化对他后续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心中有所动摇,但最终还是没有听从甄士隐的劝告,决定继续前行。这表明他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诱惑,继续在官场中沉浮。他的执迷不悟可能会让他在未来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困境,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他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决策而陷入更深的泥潭,最终无法自拔。

3.甄士隐

(11)形象转变与道家思想体现

甄士隐的形象转变在《红楼梦》中十分显着。前期的甄士隐是一位家境殷实、乐善好施的乡绅。他生活富足,为人善良,对落魄的贾雨村慷慨相助,展现出了仁厚的一面。然而,命运却对他百般捉弄,先是女儿英莲丢失,接着家中遭遇火灾,财产化为乌有,他不得不投奔岳父家。但岳父的刻薄和吝啬,让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精神上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故后,甄士隐彻底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无常,选择了出家为道。在本回中,他以道士的形象出现,身着道袍,神情超脱,仿佛已经与世俗隔绝。这种形象的转变,体现了他对尘世的彻底放弃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超脱尘世。甄士隐在成为道士后,完全摒弃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和爱恨情仇,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对贾雨村表示除了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这体现了他对世俗事物的漠视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他劝贾雨村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也是在提醒贾雨村要顺应自然,不要执着于世俗的追求,否则将会陷入困境。甄士隐的形象转变和道家思想的体现,为小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超脱的色彩,也让读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12)对贾雨村的点化作用

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点化作用在本回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贾雨村在官场中追名逐利,迷失了本性,不悟禅机。而甄士隐的出现,为他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人生的契机。

当贾雨村认出甄士隐后,向他表达敬意并请求指点迷津。甄士隐却表示除了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对贾雨村的问题一概不解。这种看似冷漠的回应,实则是一种深刻的点化。它让贾雨村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功名利禄在真正的超脱者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甄士隐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而贾雨村却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甄士隐劝贾雨村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警示。黄河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和命运的转折点,甄士隐的话是在提醒贾雨村,他目前的处境暗藏危机,应该及时做出改变。然而,贾雨村虽无奈,但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劝告,这也表明他还没有真正领悟到甄士隐的点化。

在小说的整体架构中,甄士隐对贾雨村的点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人性的觉醒和对世俗的超脱。贾雨村代表着那些被世俗欲望所迷惑的人,而甄士隐则代表着一种超脱的境界。通过两人的相遇和对话,作者传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即人们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自由。同时,这也为小说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暗示着贾雨村的执迷不悟将会导致他的命运走向悲剧。

4.香菱

(13)苦难命运的延续与转机

在本回中,香菱的苦难命运仍在延续。夏金桂因嫉妒她而设计下毒,虽最终夏金桂自食恶果,但香菱却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宝蟾为了泄愤,诬陷香菱药死了夏金桂,使得香菱陷入了无端的指责和怀疑之中。她本就寄人篱下,在薛家的地位本就不高,如今又遭遇这样的变故,处境更加艰难。

然而,夏金桂的死也为香菱的命运带来了一丝转机。夏金桂在世时,香菱饱受折磨,生活苦不堪言。她的死意味着香菱摆脱了一个长期的折磨者,薛家的氛围或许会因此有所缓和。而且,随着夏金桂的离去,香菱在薛家的处境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她或许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相对平静的生活。此外,这也为她未来的命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她有可能在薛家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在其他机缘巧合下,迎来更好的生活。

(14)人物性格的坚韧体现

香菱的经历充分展现了她性格中坚韧的一面。从她幼时被拐,到后来被卖入薛家,她的人生充满了苦难和挫折。在夏金桂的百般折磨下,她依然默默忍受,没有过多的反抗和抱怨。她深知自己的处境,明白反抗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选择了坚韧地面对。

在被宝蟾诬陷时,她也没有慌乱和崩溃,而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这种坚韧的性格对她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那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本就低下,而香菱作为一个身世坎坷的女子,更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如果她没有坚韧的性格,可能早就被生活的磨难击垮。正是因为她的坚韧,她才能在困境中生存下来,并且保持着善良和乐观的心态。她的坚韧也让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为自己的未来保留了一丝希望。

5.宝蟾

(15)角色定位与行为动机

在本回中,宝蟾是夏金桂的丫鬟,她的角色定位类似于夏金桂的陪衬与帮凶,但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她与夏金桂关系密切,参与到夏金桂的生活琐事中,同时也见证了夏金桂的种种恶行。

宝蟾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动机主要源于嫉妒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她看到夏金桂对香菱关怀有加,误以为自家小姐亲香菱而远自己,由此对香菱产生了妒恨之心。这种嫉妒心理使她在夏金桂施毒事件中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她在汤里动手脚,本是想让夏金桂对香菱心生不满,从而重新重视自己,以维护自己在夏金桂身边的地位。此外,她也可能希望通过制造混乱,从中谋取一些私利。她在夏金桂死后,试图诬陷香菱,也是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保护自己的利益。她的这些行为虽然是出于自身的小算盘,但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整个事件的走向,导致了夏金桂的死亡。

(16)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宝蟾的行为对夏金桂施毒事件情节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原本夏金桂精心策划的施毒计划,是想毒害香菱,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然而,宝蟾的介入打破了这种平衡。她出于嫉妒在汤里动手脚,使得原本要给香菱喝的毒汤被夏金桂误喝,导致了夏金桂的死亡,这一意外转折成为了整个事件的重大转折点。

夏金桂死后,宝蟾为了自保,诬陷香菱药死了夏金桂,这进一步加剧了薛家的混乱。夏家得知女儿死亡的消息后,本就来薛家闹事,宝蟾的诬陷更是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薛家与夏家的矛盾因此进一步激化,双方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之中。同时,宝蟾的行为也让香菱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她被无端指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可以说,宝蟾的一系列行为使得夏金桂施毒事件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四、主题思想探讨

1.因果报应主题

(17)夏金桂的因果循环

夏金桂施毒自焚身这一情节,鲜明地体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夏金桂生性阴险、狠毒、自私,她嫉妒香菱,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精心策划了毒害香菱的阴谋。她先是假意关怀,亲自熬汤,试图让香菱放松警惕,然后在汤里下毒,妄图置香菱于死地。这种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行为,是她种下的“因”。

然而,命运弄人,宝蟾的介入打乱了她的计划。宝蟾误以为夏金桂亲香菱而远自己,出于嫉妒在汤里动了手脚,结果阴错阳差,夏金桂自己喝下了毒汤,最终毒发身亡。这便是她得到的“果”,她的恶行最终反噬到了自己身上,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

夏金桂的因果循环也反映了一种道德的审判。在封建社会,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夏金桂的悲剧结局是对她恶行的一种惩罚。她在薛家搅得鸡犬不宁,破坏家族和睦,只图自己一时之快,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她的死亡警示着人们,作恶之人终究无法逃脱命运的制裁,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8)小说整体因果观念的体现

本回情节与小说整体的因果观念紧密相连。《红楼梦》整部作品都贯穿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从家族的兴衰到人物的命运,都体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在本回中,夏金桂施毒自焚身是因果报应的典型例子。她的恶行导致了自己的死亡,这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命运也相互呼应。例如,贾雨村在官场中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他的行为也必将带来相应的后果。他与甄士隐的相遇,甄士隐对他的点化,暗示着他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将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这种因果观念对主题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深化了小说的悲剧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道德的教诲,提醒人们要积德行善,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因果报应的观念也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哲学的深度,引发读者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思考。它让人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人生无常与虚幻主题

(19)贾雨村的人生起伏

贾雨村的经历深刻地体现了人生无常的主题。起初,他不过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寄居于葫芦庙中,每日为生计发愁,前途一片渺茫。然而,在甄士隐的资助下,他得以进京赶考,一朝高中,从此踏入仕途,开始了飞黄腾达之路。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为了本府知府,可谓是平步青云。

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他因恃才辱上,很快便被上司参了一本,丢了官职,再次陷入困境。此后,他四处云游,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可命运似乎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和人脉,再次得到起复,重新回到官场,并且一路高升,直至被任命为京兆府尹,兼任税务。

在本回中,他在出都查勘开垦地亩的途中遇到了甄士隐。甄士隐此时已成为超脱世俗的道士,而贾雨村却仍深陷官场的泥潭。这次相遇暗示了人生的虚幻感。贾雨村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以为这些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然而在甄士隐所代表的超脱境界面前,他所追求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和微不足道。他的人生就像一场梦,从贫穷到富贵,再从富贵到落魄,又再次富贵,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常性。他以为自己掌控了命运,实则是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

(20)小说对人生虚幻的整体表达

《红楼梦》通过本回以及其他情节,全方位地表达了人生虚幻这一主题。在本回中,夏金桂精心策划毒害香菱,却反害了自己,她的死亡让人们看到了她一生追求的私欲是多么的虚幻。她为了满足自己的嫉妒和贪婪,不择手段,最终却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她所追求的一切在死亡面前都化为了泡影。

贾雨村的经历也是人生虚幻的典型例证。他一生在官场中沉浮,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可最终他所追求的这些东西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他与甄士隐的相遇,更是凸显了他所追求的世俗名利的虚幻。甄士隐已经看透了人生的本质,达到了超脱的境界,而贾雨村却还在世俗的泥潭中挣扎。

在小说的其他情节中,贾府的兴衰也体现了人生的虚幻。曾经的贾府繁华富贵,权势滔天,可最终却走向了衰败。那些曾经享受着荣华富贵的公子小姐们,也都各自飘零,命运悲惨。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和荣耀,在时间的长河中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经历,传达了人生虚幻的主题,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要珍惜当下,看透人生的本质,追求内心的真正平静和自由。

3.社会现实反映

(21)薛家与夏家的家族矛盾

薛家与夏家在夏金桂事件中的矛盾冲突,深刻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家族关系和社会现实问题。夏金桂死后,夏家的反应并非出于对女儿的悲痛,而是带着明显的功利目的。夏金桂的母亲和儿子不顾体面,跑到薛家大闹,要求讨回“公道”,实则是想趁机讹钱。这种行为暴露了夏家的自私和贪婪,他们只看重利益,而不顾及亲情和家族的颜面。

薛家在面对夏家的无理取闹时,也陷入了困境。薛姨妈又惊又怕,既要处理夏金桂的后事,又要应对夏家的纠缠。薛家本是有头有脸的家族,但夏家的行为让薛家陷入了尴尬和混乱之中。这反映出家族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纷争和麻烦,家族的声誉和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家族矛盾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和利益冲突。夏家原本是买卖人家,后来家道中落,而薛家则是名门望族。夏家的行为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为了生存和利益不择手段的现实,而薛家的无奈则显示出上层家族在面对这种无赖行为时的无力感。同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家族伦理的缺失,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顾亲情和家族的尊严,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22)官场黑暗与人性丑恶

贾雨村的为官经历和本回情节,充分展现了小说所反映的官场黑暗和人性丑恶现象。贾雨村初入官场时,也曾有过抱负和理想,但在官场的黑暗环境中,他逐渐迷失了自我。在处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为了讨好四大家族,不顾案件的真相和正义,胡乱判案,草菅人命。这种行为表明他已经被官场的黑暗所腐蚀,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到了本回,贾雨村被任命为京兆府尹,并兼任税务,他在官场中继续追逐名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为了迎合上司、谋取私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他的为官之道完全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对官场的黑暗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成为了这种黑暗现象的推动者。

贾雨村的行为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权势,不择手段地讨好上司、欺压百姓,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荡然无存。同时,贾雨村的性格转变也体现了人性的丑恶。他从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书生,变成了一个虚伪、贪婪、自私的官员,这种转变让人感到悲哀和无奈。他的故事警示着人们,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面前,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要被黑暗的现实所吞噬。

五、艺术特色分析

1.情节设置技巧

(23)悬念与伏笔运用

在《红楼梦》第一百三回中,悬念和伏笔的设置巧妙而精妙,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悬念的设置让读者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例如,贾雨村在庙中遇到甄士隐后,甄士隐对他的问题一概不解,还劝他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这使得读者不禁好奇,贾雨村是否会听从劝告?黄河对岸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险?这种悬念的营造,吸引着读者继续往下阅读,想要探寻后续的发展。

伏笔的运用则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了线索。夏金桂施毒事件中,前文描写她对香菱假意关怀备至,亲自熬汤,这其实是为她后续的施毒计划埋下了伏笔。读者在看到她的和善举动时,可能不会立刻意识到其中的阴谋,但随着情节的推进,当真相浮出水面,就会恍然大悟,感受到作者情节设置的精妙。

宝蟾在汤里动手脚这一情节也有伏笔。她看到夏金桂对香菱关怀有加后心生妒恨,这种情绪的积累为她在汤里动手脚的行为埋下了伏笔。当夏金桂误喝毒汤死亡时,读者回顾前文,会发现一切都有迹可循。

这些悬念和伏笔的设置,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推理,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使得情节更加紧凑和连贯,让读者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24)情节的曲折性与戏剧性

本回情节的曲折性和戏剧性十分突出,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吸引力。

夏金桂施毒事件充满了曲折。她精心策划毒害香菱,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然而宝蟾的介入却让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宝蟾出于嫉妒在汤里动手脚,结果阴错阳差,夏金桂自己喝下了毒汤,这种反转极具戏剧性。原本的施毒者变成了受害者,让读者大跌眼镜,也深刻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

贾雨村与甄士隐的相遇情节同样曲折。贾雨村在官场中追名逐利,迷失了本性,遇到甄士隐本是一个领悟人生真谛的契机。但甄士隐对他的问题一概不解,劝他速渡黄河,而贾雨村却未能听从劝告。之后庙中起火,甄士隐神秘消失,这一系列的情节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戏剧性。

这种曲折性和戏剧性的情节设置,让小说充满了张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情会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跌宕。他们会为夏金桂的阴谋得逞而紧张,为她的意外死亡而惊讶;会为贾雨村的执迷不悟而叹息,为甄士隐的神秘消失而好奇。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地阅读小说,被小说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也让《红楼梦》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2.语言风格特点

(25)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本回中人物对话极具个性化,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夏金桂与香菱的对话,尽显其嚣张跋扈与阴险狡诈。她假意关怀香菱时,话语中带着虚伪的温柔,“你这身子也该补补了,我亲自给你熬了汤,快趁热喝了。”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暗藏杀机,这种阴阳怪气的表达将她的歹毒刻画得入木三分。而香菱的回应则谦卑恭顺,“多谢姑娘费心,香菱这就喝。”体现出她寄人篱下、小心翼翼的性格。

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对话,凸显了两人不同的心境和追求。贾雨村急切地向甄士隐表达敬意并请求指点迷津,言辞中充满了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还望仙长不吝赐教,雨村感激不尽。”展现出他在官场中迷失自我、渴望得到救赎的心态。甄士隐却以超脱的口吻回应,“除了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简洁的话语体现出他对世俗的漠视和对道家空灵境界的追求。

夏金桂母亲到薛家闹事时的对话,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她的泼辣和自私。她一进门就大喊大叫,“我女儿好好的到你们家,怎么就服毒死了,你们得给我个说法!”言语粗俗,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女儿的死活,将一个市井泼妇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人物对话,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26)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环境描写在本回中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为情节氛围和主题表达增色不少。贾雨村遇到甄士隐的寺庙环境,清幽寂静,“庙中弥漫着一股古朴的气息,蒲团、佛像等物件陈旧而肃穆。”这种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这是一个超脱世俗、能让人静心思考的地方。它为贾雨村与甄士隐的相遇增添了几分机缘巧合的意味,也衬托出甄士隐超脱尘世的形象。

夏金桂死后,薛家的混乱场景通过环境描写得以展现。“屋内一片狼藉,众人惊慌失措,哭声、吵闹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描写渲染了紧张、悲伤的氛围,反映出薛家遭遇变故后的混乱局面,也暗示了家族命运的动荡不安。

而夏金桂母亲大闹薛家时,“破旧的老婆子跟着,雇的破车停在门口,周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这一环境描写不仅展现了夏家的落魄,也烘托出事件的闹剧性质,凸显了夏家的自私和贪婪。通过这些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烘托了情节氛围,深化了主题表达,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3.象征手法运用

(27)寺庙与道士的象征意义

在《红楼梦》第一百三回中,寺庙与甄士隐的道士形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对小说主题起到了深化作用。

寺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贾雨村在官场中追名逐利,深陷世俗的泥潭,而寺庙清幽寂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庙内陈旧的蒲团、肃穆的佛像,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代表着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贾雨村踏入寺庙,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暗示着他有机会接触到超脱世俗的智慧,但他最终未能把握。

甄士隐的道士形象象征着对尘世的彻底超脱和对道家思想的践行。经历了女儿丢失、家道中落等一系列变故后,甄士隐看透了世间的繁华与无常,选择出家为道。他对贾雨村表示除了蒲团之外,不知天地间尚有何物,体现了他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漠视。他劝贾雨村速渡黄河,暗示有危险,是在提醒贾雨村要摆脱世俗的束缚,顺应自然。

寺庙与甄士隐的道士形象共同深化了小说人生无常与虚幻的主题。贾雨村在官场的沉浮如同梦幻泡影,而寺庙和道士所代表的超脱境界则是对这种虚幻人生的一种映照。它们提醒读者,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追求,要学会放下,寻求内心的真正自由。同时,也暗示了贾家等家族的兴衰如同过眼云烟,一切繁华终将归于虚无。

(28)其他象征元素分析

本回中除了寺庙和道士,还有其他象征元素,如“火”等,它们也具有深刻的含义。

“火”在贾雨村与甄士隐相遇的情节中出现,庙中起火象征着贾雨村与甄士隐这次相遇的机缘就此中断,也暗示着贾雨村失去了一次领悟人生真谛、摆脱世俗束缚的机会。火具有毁灭和重生的双重意义,在这里,它毁灭了贾雨村与超脱境界接触的契机,也预示着他将继续在世俗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夏金桂施毒事件中的“毒汤”也是一个象征元素。毒汤代表着夏金桂的阴险和狠毒,她妄图用毒汤谋害香菱,却最终自食恶果。这象征着作恶之人终究会受到惩罚,体现了因果报应的主题。

宝蟾在汤里动手脚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意外”的象征。这种意外打破了夏金桂的计划,导致了她的死亡,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它提醒人们,生活中充满了变数,即使精心策划的事情也可能因为一些意外因素而走向相反的方向。

这些象征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感受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六、与前后情节的关联

1.与前文情节的呼应

(29)夏金桂相关情节的延续

本回中夏金桂施毒事件与前文她的行为和性格描写形成了紧密的呼应。前文对夏金桂的刻画,着重展现了她嚣张跋扈、阴险狠毒、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她初入薛家时,便搅得家中不得安宁,对香菱更是百般刁难,尽显其霸道本性。

在本回的施毒事件中,夏金桂的这些性格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强化。她因嫉妒香菱撞破自己勾引薛蝌的好事,便起了谋害之心,精心策划下毒计划,这充分体现了她的阴险和狠毒。她假意关怀香菱,亲自熬汤,这种表里不一的行为与前文她的虚伪狡诈相呼应。她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使用如此歹毒的手段,完全不顾及他人的生命和感受,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无遗。

此外,前文还描写了夏金桂对薛蝌的觊觎,以及薛蝌对她的冷淡,这加剧了她内心的不平衡。在本回中,这种不平衡进一步促使她将报复的矛头指向香菱,推动了施毒事件的发生。她的行为逻辑与前文的性格描写一脉相承,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夏金桂施毒自焚身的结局,也是前文她种种恶行的必然结果,呼应了小说中因果报应的主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作恶之人终究会自食恶果。

(30)贾雨村经历的承接

本回贾雨村的情节与前文他的为官经历和人生起伏有着紧密的承接关系。前文展现了贾雨村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在甄士隐的资助下进京赶考,一举高中踏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保住官位和权势,不择手段。在处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胡乱判案,草菅人命,完全背离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在本回中,贾雨村被任命为京兆府尹,并兼任税务,继续在官场中追逐名利。这与前文他对功名利禄的执着追求相承接,表明他并没有从之前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依然深陷官场的泥潭无法自拔。他的为官之道依然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为了迎合上司、谋取私利,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

贾雨村与甄士隐的相遇,也是对前文情节的一种承接。甄士隐曾经是他的恩人,在他落魄时给予了帮助和支持。如今两人相遇,甄士隐已成为超脱世俗的道士,而贾雨村却还在官场中追名逐利。这种对比凸显了贾雨村的执迷不悟,也暗示了他未来的命运可能会更加坎坷。他没有听从甄士隐的劝告,继续前行,这预示着他将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与前文他的性格转变和人生起伏相呼应,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2.对后文情节的铺垫

(31)香菱命运的后续发展

本回中香菱的遭遇为她后文的命运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夏金桂的死虽让香菱暂时摆脱了折磨,但她却陷入了被宝蟾诬陷的困境,这使得她在薛家的处境依旧艰难。不过,这也为她的命运带来了转机。夏金桂的离去,让薛家的氛围可能有所缓和,香菱或许能获得更多自由和相对平静的生活。

从性格方面来看,香菱坚韧的性格使她在困境中能够坚守自我。这种性格特质将支撑她在后续的生活中继续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她在被诬陷时的默默承受,显示出她的隐忍和善良,这可能会让薛家其他人对她产生同情和认可,从而改善她在薛家的地位。

此外,香菱在本回中的经历也可能引发薛家内部关系的调整。薛蟠若得知此事,可能会对香菱的遭遇有所关注,进而改变对她的态度。而薛姨妈和宝钗等人,也可能会重新审视香菱的处境,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保护。这些因素都为香菱后文命运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她有可能在薛家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迎来更好的生活。

(32)贾家命运的暗示

本回情节对贾家后续命运有着深刻的暗示,与小说整体悲剧结局紧密相连。贾雨村在官场的执迷不悟,预示着他将继续做出错误的决策。他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这种行为可能会给贾家带来灾祸。贾雨村与贾家关系密切,他在官场的沉浮直接影响着贾家的命运。他的错误决策可能会导致贾家陷入政治漩涡,失去原有的庇护和支持。

夏金桂施毒事件引发的薛家与夏家的矛盾冲突,也暗示了贾家可能面临的家族纷争。贾家作为一个大家族,内部关系复杂,外部也面临着各种势力的挑战。类似薛家与夏家的矛盾可能会在贾家内部或与其他家族之间爆发,从而削弱贾家的实力。

同时,本回中体现的因果报应、人生无常等主题,也暗示了贾家的兴衰是不可避免的。贾家曾经的繁华富贵如同梦幻泡影,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终将走向衰败。这些暗示与小说整体的悲剧结局相呼应,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家族兴衰的必然性。

七、版本差异与研究现状

1.不同版本情节差异

(33)主要版本对比

《红楼梦》流传至今有多个版本,在第一百三回中,不同版本的情节存在一定差异。以程高本和一些古抄本为例,在夏金桂施毒事件上,程高本的描述更为详细,对夏金桂的心理活动和施毒的具体步骤有较多刻画,使得整个事件的因果逻辑更为清晰,读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夏金桂的阴险歹毒。而部分古抄本在这一情节上则相对简略,重点更多地放在了事件的结果和各方反应上。

在贾雨村遇甄士隐情节方面,程高本对两人的对话进行了润色,语言更加文雅,且对话的含义也更为隐晦,需要读者仔细琢磨。古抄本的对话则较为直白,可能更符合当时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

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研究《红楼梦》的学者来说,不同版本的差异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素材,有助于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演变过程。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不同版本的情节差异会影响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详细的描述可能会让读者更能沉浸于情节之中,而简略的版本则可能更注重故事的整体架构和主题表达。

(34)差异原因探讨

不同版本情节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作者修改是一个重要因素。《红楼梦》创作历时较长,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地对情节进行调整和完善。他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对人物、主题的深入思考,对某些情节进行修改,从而导致不同版本之间出现差异。

传抄错误也是造成版本差异的常见原因。在古代,书籍的传播主要依靠手抄,抄书人在抄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笔误、漏抄、错抄等情况。这些错误在多次传抄后会不断积累,使得不同版本之间的情节出现偏差。

此外,不同版本的整理者和编辑者也可能会对情节进行改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时代背景和读者需求,对原文进行修改和润色,以适应不同的阅读群体。例如,程高本在整理过程中可能对原文进行了一些调整,使其更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阅读习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红楼梦》不同版本之间情节的差异。

2.学界研究现状

(35)主要研究观点梳理

学界对《红楼梦》第一百三回的研究视角多元,涵盖人物分析与主题探讨等方面。在人物分析上,对于夏金桂,不少学者认为她是封建礼教下扭曲性格的典型代表。其施毒自焚身的结局,是她自身性格缺陷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贾雨村则被视为官场黑暗的牺牲品,他从最初的正直书生逐渐堕落为追名逐利之徒,体现了官场的腐败对人的侵蚀。甄士隐的道家形象转变,被解读为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表达。

在主题探讨方面,因果报应主题得到广泛关注。学者们认为夏金桂的悲剧结局是因果循环的生动例证,强调了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人生无常与虚幻主题也备受重视,贾雨村的人生起伏和与甄士隐的相遇,被看作是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揭示,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社会现实反映方面,薛家与夏家的矛盾冲突以及贾雨村的为官经历,被视为对封建社会家族关系和官场黑暗的真实写照。

(36)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学界对本回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在研究方法上,多集中于文本分析,对版本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较少。在研究内容上,对一些次要人物如宝蟾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本回情节与小说整体架构的关联挖掘也不够全面。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从以下几方面拓展。一是加强跨学科研究,运用版本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方法,深入剖析本回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二是关注次要人物,挖掘宝蟾等人物在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中的作用,丰富人物形象体系。三是进一步探讨本回与前后情节的紧密联系,从宏观角度把握小说的整体架构和叙事逻辑。此外,还可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对本回所反映的主题进行新的解读,为当代社会提供启示。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大纨绔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穿越秦末,打造寡妇村特种部队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开局官府发老婆?我卖肾宝赢天下!三国:偷听我心声,蜀汉杀疯了穿越古代被士兵抽,我掏出了手枪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逐我北上和亲?我南下擒龙你哭什么天命逍遥王大秦:我助始皇成就万古帝业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大明:劈出来的皇长孙大周第一纨绔李隆基的纨绔皇孙回到古代积功德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我的外卖通万朝寒门人杰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我,贾蓉,不做绿帽王穿越大唐重整山河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幼帝传奇以捕快之名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大航海之重生主宰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三国:天下不容我,我重塑天下大奸臣当道寒光剑气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天命储君扫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