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御书房。
萧康元正展开永齐侯来的军报,他眉头紧锁,看到粮草被劫时怒拍桌案。然而随着目光继续下移,看到谢清风以三千兵力坑杀上万敌军成功护得粮草周全时,他紧绷的神色稍有缓和。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惊喜:“朕这状元郎竟有如此能耐?”
既然粮草保住了,萧康元的心情还不算太坏,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这运送粮草的路线是从哪里走漏的风声,他迅速叫齐了内阁大臣们来御书房。
内阁大臣们听闻皇帝紧急召见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匆赶到御书房。看完萧康元给的折子后纷纷用不信任的目光看向对方,连忙自证,“圣上!臣绝无泄露军机之嫌,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一时间,御书房内乱作一团,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都急于撇清干系。
萧康元眉头紧皱,“朕召你们来不是怀疑你们,朕要的是一个真相,不是你们的自证之词!”
此次运送粮草的路线除了五个内阁大臣之外,还有接到消息的知府们。能做到内阁大臣的都是萧康元很信任的人,这点皇帝还是能保证。
虽然萧康元平日对世家很不顺眼,但圣元朝没了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他们必须维护皇权的统治,没有利益相关,叛国的事情他们不会做也不敢做。
见圣上真的没有怀疑他们的意思,诸位大臣们便开始献计献策彻查,当然为自证清白他们的计策里也有针对自己的一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持续了数个时辰,终于将各个方面的排查策略商议完毕。
商议结束后便是论功行赏,谈到此次最大的功臣谢清风时,萧康元决定让他直接升到正五品。
“皇上不可!”建极殿大学士李景湛第一个反对。
虽然谢清风立下此功劳确实应该嘉赏,但连升两级实在是太过了。刚开始为了调他去户部就升到正六品,现在直接升到正五品。
谢清风这个年轻人步入官场才一年余就连升三级,从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太快了。
六品和五品虽说只差两级,但差距可大了去了,圣元朝五品官员是可以上朝的。
李景湛是最不同意皇上这么做的,即使他很欣赏谢清风的才情,但树大招风。他记得谢清风还没有及冠吧,皇上这么做就是将他推到风口浪尖。
太打眼了。
不到二十岁的五品官员,真的太打眼了。
再者说,若是谢清风这样都能连升两级,那永齐侯在边疆抵抗那么久能升几级?在其他边境戍边的将士们这么些年也歼敌这么多人,他们也不能全部升两级吧?
从吏部考评这点来说,对其他人很是不公。
次辅李景湛将道理讲清楚后,萧康元觉得好像自己的决定确实不太合理。
可只升一级并不能表达他对谢清风的欢喜,这会儿倒是有些犯难了。
“不若......”李景湛微微欠身,眼中闪过一抹思索,“陛下,臣记得谢清风家中还有一祖母,可加封谢清风祖母之诰命。如此一来,既彰显陛下对谢清风功绩的褒奖,又不至于因过度提拔谢清风本人而引发朝中诸多议论。”
“只加封其祖母恐怕还甚不够,升从五品吧。”萧康元一锤定音。
其他内阁大臣对此并未发表意见,不管皇上是封谢清风为正五品还是从五品,都与他们无关。
都是千年的狐狸,林茂德自然知道李景湛是为了谢清风好才不让他的官升那么快。但林茂德对此嗤之以鼻,李景湛自己出身寒门就只知道藏拙,藏了几十年才爬到次辅。
他林茂德不同,身为世家大族的掌舵人,自恃根基深厚向来行事高调。在他看来,若是谢清风当时跟他服软,谢清风既有才情又立了大功,已经趁着这股风头直上青云了。
不过此时他已将谢清风视为弃子,才不会管李景湛如何跟皇上谏言。
诰命有着明确区分,用于官员自身称作诰授。而针对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以及妻子时,若受封者在世,这被叫做诰封;若已离世,则叫做诰赠。
在具体称号方面,一品、二品官员的受封亲属被尊称为夫人;三品对应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为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八品、九品则是孺人。
张氏在宣旨官宣布她被皇上封为宜人的时候,脑袋还是懵的。
当初清风中状元,林娘被封为安人的时候,说她不羡慕是不可能的。但圣元朝的规定就是这样,一般是子贵荣母,很少有荣及祖母的。
宣旨官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庄重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谢清风护粮有功,彰显忠勇其功可嘉。朕心甚慰特惠及亲眷。”
“张氏,谢清风之祖母品行端方,教孙有方,今封其为五品宜人,望其承此荣耀,福泽绵延,钦此!”
张氏一时有些发懵,身旁的林娘连忙在她耳边轻声提醒:“娘,快接旨谢恩呐!”
她这才回过神来,双手颤抖着接过圣旨,嘴唇哆嗦却半晌说不出话,许久才挤出几个字:“老身叩谢圣恩,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