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圣令的卢象升将旨意摔在了案上,无奈的直摇头,他不明白自己一心为了大明,怎么每次都是自己人在掣肘。明知道建奴撑不了几日了,非要在关键时刻舍弃自己优点,拿自己缺点去碰敌人,他掖了掖铠甲内衬的孝服,始终不知如何领命。
幕僚杨廷麟安慰道:
“督师莫急,这定是建奴眼看撑不住了,用了什么肮脏的招数,我等见招拆招就是了,哪有抱怨局势的。”
随后两人制定了了个两全的办法,先托再替,说白了就是利用时间差,尽量晚点去打阿巴泰,多消耗一些满清军队的粮草,然后再将冀州大营整体南移,兵临德州,这样一来也能保持绝对兵力,使满清的分化之计泡汤。
但是,
但是呀,
多好的计划都赶不上“猪队友”的神助攻,收到敕令才一日,京城那边兵部和五军府连发十道训令,派了五个监军,硬是逼着你快速出发。
卢象升随后布置各军,保持阵型间隔,集体南下。
己未日,亭午,阴,谭威部整装于贾庄,守将张龙翔早已进了简易城寨,不与谭威瓜葛,他手里一千多大头兵,自己都顾不过来,自然没有照顾谭威留下的三百残军的意思。
本来谭威打算留下徐悠来守雷字营的,但是事从缓急,此处弄不多自己还得回来的,所以还是留他们自己休养据守吧。
谭威留下了一些淘汰的马骡和颗粒火药,那些用榆木桶做的没良心炮也给雷字营留着,一来技术不成熟,此次圭圣军南下携带也不便,二来雷字营缺少武器,口刀都没配全,干脆以防御为主,真要打起来,火药的爆炸还能吓乱骑兵呢。谭威留了粮草和吴三桂给的几百破甲,算是让他们有了自保能力了。
“杨修才,你就暂领雷字营吧,如果遇到问题,自己决断,记得我给你说的炮阵和壕沟战,我相信你能行。”谭威直接在雷字营里随便选了个识字有些学识的暂时当校尉,并不指望雷字营参与大战,至于为何选他,盖因为这个姓杨的小伙是个秀才,为人热心,大家基本都认得他,而且谭威看他眼里看到了光。
谭威交代完毕后,带着本部骑兵去卢象升那里报到了,留下杨修才带着三百乞丐兵,与一里外的张龙翔井水不犯河水。
当天傍晚,卢象升大营移驻清凉江,京师又发三道令,要求卢象升抓紧出击。而似乎是配合京城的旨意,德州的阿巴泰开始在杨村一带徘徊,两军前锋已经交战。
午夜时分,谭威所部游骑袭击了杨村的满清屈薛部,得知谭威就是阵斩多尔衮的明将后,三千屈薛部面对一千多的圭圣军居然主动后退,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诱敌深入,谭威并没上当。
可是呀,你不上当,你的猪队友不一定不上当,后方赶来的天家监军——太监刘音一到圭圣军大营就掏出尚方宝剑,说是要替皇上斩了谭威这个怯懦的丘八,谭威再三解释都不顶用,就在谭威大怒要扣押刘音之时,赵忠坤率军围了圭圣军,谭威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了。
“尔等要造反吗?皇命都敢忤逆,我看你们是打算通奴!”赵忠坤此从巴结上几位京城来的天使监军后,连卢象升都不放在眼里了,这次他早和刘音通过气了,目的就是压谭威一头,可惜这个勋贵二代这是在拿国运置气,完全不顾此时凶险。
“赵忠坤,你休得污蔑,此间敌计我不信你看不出来,莫要为私怨误了战事。”谭威压住火气,算是掏心掏肺的说道。
可小人得志是听不进大道理的,赵忠坤转身正义凛然的对着圭圣军全员大喝道:
“谭威不尊圣令,以国家兵丁为家私,尔等也要跟着他造反吗?”
这个时代,君臣父子的概念植入骨髓,就算圭圣军被谭威改造,那也时间过短,效果有限。
随后众人沉默不语,借着这个气氛,监军刘音大喝一声:
“圭圣军谭威罔顾圣令,畏敌不前,左右给我拿下!”
话音一落,随军左右押住谭威,圭圣军众人一愣,几十人个愣头青直接拔刀做反抗状,其余千人也怒目而立,谭威一声呵斥,众人收刀,张龙忙上前屈膝抱拳道:
“公公明鉴,我们将军是为了不入敌陷,并非畏敌,望公公开恩!”
刘音冷笑:“你在教咱家做事?好!好!今日咱家押扣谭威是在保护尔等,休要不识好歹,跟着这样不懂规矩的主将,你们都糊涂呀,这样吧,谭威咱家暂时带回大营,这个叫张龙的暂领圭圣军,附属赵忠坤将军统筹,再有抗命,一律处死!”
谭威整个过程都在沉默,只有在刘音最后算盘打响后,他朝着众人默默的点了点头,圭圣军上下漠然。一旁的赵忠坤扶起张龙,大大咧咧的搂着张龙说些安慰的话,而谭威随着刘音返回了卢象升大本营。
。。。。。。
大营内,卢象升正在发怒,目前不仅那几道圣令在逼他,连派来的几位监军也在扰乱他的部署。满清在冀北的岳托部,似乎是和南边的阿巴泰商量好了,就等崇祯出招,卢象升接到圣令之前,驻扎河间的岳托就开始在北京周边动作,两日后燕山博尔托直逼昌平皇陵,本来持重的崇祯,又犯病了,开始乱指挥。
先是守皇陵的陈新甲与皇陵宗正不和,被宗室要求围着皇陵分散驻扎,说是别让这些丘八的晦气染了祖宗的安息。陈新甲本就兵不足,此时又被要求分散,自然告状皇城。崇祯迂腐的一面开始占据上风,居然和兵部尚书杨嗣昌想出了调南部卢象升的侧营支援,这朝令夕改使得本就复杂的战局更加迷惑。
杨嗣昌倒也不是跟卢象升有仇,他当初与崇祯密谈,希望私下与满清和谈,本意是争取时间来休养生息,攘外先安内,结果横空出来个卢象升,这家伙还打了几次胜仗,这就让崇祯态度开始转变,自己的主张变成了猥琐的卖国行径,这可了得。
杨嗣昌的理念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这才符合古代人臣的形象,不需要卢象升那中莽汉,就知道杀杀杀,按理来说,杨嗣昌不属于投降派,他真的是想先和谈,维持现状,等大明喘息过来再猎杀建奴,可是这需要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呀,你卢象升一开始就破坏了维持平衡的基础。
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高起潜,他驻山海关,与满清对峙,按理说维持现状最好不过,赏银拿着、兵血喝着、军权握着,这日子多好呀,可卢象升厮非得好日子不过,与那建奴拼杀,关键是打的还不错,这就让皇爷主子有了想法,自然自己日子就不好过了。
除了这二位,还有很多有想法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的看不上卢象升的打打杀杀,至于国家尊严、民族利益、百姓疾苦,他们不在乎。这些人目前就一个想法,让卢象升吃点苦头,建奴加把劲,让皇帝陛下认清现实,把一切拉回谈判桌上,这时依靠的还得是他们文官。
基于此,抽调卢象升的兵力就成了共识,哪怕还有些尚有理智的官员上奏,那也是喊破喉咙也也无济于事。
皇陵周边,满清开始挑事,卢象升这边又被抽掉了万人,就是剩下的各部军队,也是朝中各派的影子,并不团结。
卢象升在帐内无奈苦笑,这时传令兵入内,报告了刘音押回谭威的事,卢象升听后直接摔了手中的杯子,杨廷麟闭上了眼睛,微微叹息。
另一边得了圭圣军指挥权的赵忠坤开始浪了起来,张龙这个良家子出身的职业士兵,只能默泪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