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上班,周兴国就被严富贵叫去了办公室。
“你马上带运输队去执行一个紧急任务”。
“去干什么”?
“到西晋去拉木材”。
“我们的木材主要来源不是东北吗”?
“今年雪太大根本拉不出来,往年我们都会提前准备,但去年由于扩大了规模,准备的用了不少,现在剩下的坚持不了多久”。
“那边有门路吗”?
“有,你去就行了,我已经提前联系过”。
第二天周兴国带了十辆大卡车和一个财务人员就出发了。
他甚至都还没有见到沐春华和严洪刚,本来是想在出发前说一声的。
他当然见不到,因为他们根本就还没有来。
严洪刚和沐春华在春节期间已经结婚,他们被严富贵特许,过了正月十五再回来。
北方和南方有的习俗也是一样的。
结婚第一年的新婚夫妻,在新年里要去拜访亲戚。
俗语是:“第一不出门,初二拜媒人”。
后面就是拜访亲戚。
这个习俗后来被渐渐淡化。
新婚的夫妻一般只需带上两包糖一点水果,好吃好喝后,还会收到大量的回礼。
这应该是亲戚朋友为了帮助亲婚的夫妻独立生活而形成的习俗。
现在淡化,应该是那些帮助对现在的人来说,有点微不足道。
不过其中包含的情感,又怎么能完全用利益去衡量。
对亲情关系的维护重视,一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也是我们维持社会关系的纽带。
家,亲戚,然后是社会,国家。
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熟人文化。
更讲究尊老爱幼,礼尚往来,注重仁义礼智信。
现在严重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更多的是一种陌生人文化。
今天需要合作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陌生人。当然更大的可能性是明天相遇的又是其他人。
所以他们不求人时,各自AA,不会掺杂什么感情。
其实两种文化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都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我们注重亲情,注重邻里关系,也是因为在困难时,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所以我们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你能光要别人的支援,你得平时有所付出。
别人有困难时,你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
这种在互相帮助中,除了利益外,还建立了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是西方文化所缺少的。
他们往往利益更直接。
周兴国坐在了第一辆卡车里,卡车师傅姓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也是这支运输队的队长。
“詹师傅,你以前跑过这条路吗”?
“没有,我也是第一次跑这条路,原来主要是送货的时间多”。
“那你慢点,我们情愿多走几天,也要保证安全”,听说师傅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周兴国不免多了几分担心。
“没事,我已经跑了十多年车了,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周兴国并没有因为他的话放松多少,毕竟他是第一次带队执行这样的任务,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其实以他的职务和年龄是不应该派他去的,毕竟这对公司来说也算一件大事。
但上次要回木材的事,给了严富贵很深的印象,所有这次他首先想到了周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