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城西的淳亲王府,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青砖黛瓦泛着冷硬的光,高高的围墙将里面的奢华与威严悉数遮掩。府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皇室的尊严和高贵,妙不可言。穿过长长的回廊,便是那正厅,雕梁画栋间满是岁月沉淀下的庄重,紫檀木案几上的精致瓷器,似在无声炫耀着主人的富有与地位,墙上的山水墨画,墨色晕染间尽显文人雅趣。
赵希若身着一袭淡青长裙,裙摆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似一片飘落的青叶,在这富丽堂皇的厅堂内,她宛如一缕清新之风。她步履从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婉笑意,身后的小寒低眉顺眼,亦步亦趋地跟着。
厅中主位上,淳亲王身着深蓝锦袍,那锦袍上绣着精致的祥云图案,玉冠束发,虽岁月已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但难掩其与生俱来的慈祥之色。他见女儿到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起身,深蓝锦袍随之晃动,发出衣料摩擦的簌簌声,大步流星地走向赵希若,略显急切和关怀的开口问道:“若儿,快过来。”
赵希若上前,屈膝行礼,动作优雅而流畅,裙摆如一朵盛开的青莲,轻柔的说道:“女儿拜见父王。”淳亲王摆手,示意她起身,温声道:“不必多礼,一路归来辛苦了,坐下说话。”
赵希若依言落座,身下的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她将出京以来的经历娓娓道来,提及富澜江上的惊险遇刺,语气平静却不失细腻,“那夜江风正急,刺客趁乱而来,若非多吉先生与神兽相护,怕是凶多吉少。”她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恩人的感激。
淳亲王听罢,眉头微皱,低声道:“此事我已知晓,飞鸽传书早到京中,我已命人彻查。”他顿了顿,目光柔和地看着女儿:“若儿,你可有伤?”话语中满是关切,仿佛女儿身上受一点伤,他的心都会跟着疼。
赵希若摇头,发丝随之轻轻晃动,“女儿无碍,多谢父王挂念。”
淳亲王叹息一声,起身踱步,深蓝锦袍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语气中带着几分怒意:“此等大胆之徒,定要揪出幕后之人。”他的声音在厅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赵希若看着父亲,感受到浓浓的关切,心中一暖,起身道:“父王放心,女儿已安全归京。”
淳亲王点点头,复又坐下,恢复了温和的神色。
内厅之中,光线柔和,透过薄薄的纱窗洒在地面上,映出斑驳的花影。厅内摆设简雅,一张梨木圆桌上放着茶盏,淡淡的茶香弥漫开来,让人心旷神怡。王妃身着浅紫色绣花长袍,绣花长袍上绣着精美的花卉图案,端坐一侧,贵人则着一身素雅白衫,白衫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站在王妃身旁,轻声细语, 轻柔而细腻。
赵希若跨入内厅,向母亲行礼:“儿臣拜见母妃。”
王妃连忙起身,拉住她的手,眼中含泪,泪光在灯光下闪烁,关切的问道:“若儿,你可算回来了,路上受苦了吧?”
赵希若轻笑:“母妃勿忧,女儿一切安好。”
贵人上前,面带微笑,声音柔和且显亲近的说道:“公主归来,王爷和王妃可算放心了。”
淳亲王随后步入内厅,见此情景,感慨道:“一家人团聚,甚好。”
他眼中满是赞许和骄傲的看向赵希若:“若儿,你此行历经磨难,愈发沉稳了。”。
王妃拉着赵希若坐下,细细询问旅途之事,赵希若一一作答,言语间尽显孝心。
贵人端来一盏热茶,递给赵希若, 声音轻柔如春风:“公主喝口茶暖暖身子。”
赵希若接过,谢道:“多谢贵人。”
王妃拍着她的手,叹道:“你父王这些日子常念叨你,听说你遇刺,他一夜未眠。”
淳亲王闻言,摆手笑道:“不过是做父亲的挂心罢了。”他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无奈和宠溺。
内厅内的气氛温馨而和谐,家人间的关爱在茶香中缓缓流淌。赵希若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心中疲惫尽消,她轻声道:“有父王母妃在,女儿便有了依靠。”
辞别父王母妃,赵希若复乘车回公主府。
公主府大门缓缓开启,发出沉重的“吱呀”声,院内绿树成荫,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石径蜿蜒,廊下几名丫鬟正忙着洒扫,扫帚与地面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赵希若刚从马车上下来,马车的轮子在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步入院中,便见一抹明黄身影从堂前飞奔而出,那身影快似一道闪电,迅速而灵动。
那少年身着明黄长衫,长衫在风中飘动,腰系玉带,玉带上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清脆的碰撞声,眉眼间英气勃发,正是太子赵治。他见到赵希若,脸上绽开灿烂笑容 ,大声道:“好姐姐,你可算回来了!”
赵希若停下脚步,莞尔一笑:“治儿,你还是这般活泼。”
太子快步上前,拉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喜悦, 让人感到温暖:“姐姐出京这些日子,我日日盼着你回来。”
小寒站在一旁,低头微笑。
赵希若拍拍太子的手, 声音有些宠溺和无奈:“你这性子,十三岁了还像个孩子。”
太子挠头笑道:“在姐姐面前,我永远是弟弟。”
二人并肩走进堂内,脚步声在寂静的堂内回荡,赵希若坐下,太子挨着她坐下,迫不及待地问:“姐姐,路上可有趣事?”
赵希若将江上的见闻拣些有趣的说了,太子听得入神,不时感叹:“姐姐真厉害!”眼中满是崇拜和敬佩。
赵希若见他如此,心中欣慰,轻声道:“治儿如今大了,可有好好读书?”
太子点头:“太傅教得严,我不敢懈怠。”
堂内的气氛轻松而温暖,姐弟间的深厚情谊溢于言表 。赵希若看着太子,心中暗想:父王说得不错,治儿果然想我,这孩子黏人得很。她柔声道:“既如此,姐姐日后常来看你。”
太子眼睛一亮:“当真?那可太好了!”眼中满是惊喜和期待。
公主府内,管家带着仆人忙碌地布置着新来的小尾和小圆的住处,脚步声、搬动家具的声音在府内回荡。赵希若回到府中,卸下披风,披风滑落在地,发出轻微的“扑通”声,坐在正厅的太师椅上,小寒奉上一盏茶,茶杯与茶托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她抿了一口,目光扫过院外,见小尾和小圆正好奇地打量着府内的景致,眼睛里满是新奇和期待。
管家走上前,拱手道:“公主,二位小友的房间已备好,衣物也按吩咐裁制。”声音恭敬而有礼。
赵希若点头:“做得好。”
她起身,缓步走到院中,衣裙在风中轻轻飘动,对小尾和小圆道:“此处便是公主府,你们的家,安心住下便是。”
小尾上前一步,恭敬道:“谢公主收留,我与小圆定不会给您添乱。”
小圆也怯生生地点头:“谢公主姐姐。”
赵希若微笑:“不必多礼,府中有管家和丫鬟,有事便找他们。”
她转头对管家道:“安排膳食,再带他们熟悉府内。”
管家应声退下,带着小尾和小圆往侧院走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府内回荡。
小尾回头看了一眼赵希若,心中暗想:公主姐姐如此仁厚,我们兄妹定要报答。他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报答公主的恩情。
小圆则拉着哥哥的手,低声道:“哥哥,这府好大。”
赵希若回到厅内,心中开始盘算二人的未来,眉头微微皱起,陷入沉思。她轻声道:“小尾机敏,小圆聪慧,需得好好教导。”
小寒在一旁应道:“小姐说得是,府内私塾可供他们学习。”
清晨,公主府的花园中,露珠挂在花瓣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晨风带来淡淡的花香。小尾和小圆在小寒的带领下,沿着石径熟悉府内的布局,脚步声在寂静的花园中回荡。
小寒指着不远处的书房道:“那是私塾,平日里先生会在此授课。”
小尾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小寒姐姐,我们也能去吗?”
小圆则停在一株牡丹前,惊叹道:“这花真漂亮!”眼睛里满是惊叹和赞美。
小寒轻声道:“自然可以,公主已吩咐。”
小尾四下打量,见仆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碌,丫鬟们捧着茶盘来往,心中暗想:这地方真像个小宫殿。他心中充满了惊叹和好奇。
他问小寒:“姐姐,府里有多少人?”
小寒答道:“管家、仆人、丫鬟加起来约有三十余人。”
二人随后被带到侧院,房间内铺着厚厚的锦垫,锦垫柔软而舒适,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文房四宝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小尾拿起一本书翻看,书页发出沙沙的声响,小圆则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景色发呆,眼睛里满是憧憬和向往。
小寒道:“你们先歇息,午后我会带你们去见先生。”
小尾点头:“多谢姐姐。”
他心中暗下决心:既到了此处,便要努力学习,不负公主恩情。他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花园中,赵希若站在廊下,远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对身旁的管家道:“他们适应得快,是好事。”
午后,公主府的书房内,光线透过窗棂洒在书案上,书案上摆放着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赵希若与小寒相对而坐,二人面前的茶杯冒着袅袅热气。她手持一卷书,目光沉静,轻声道:“小尾和小圆年幼,性子却不凡,需得因材施教。”
小寒点头:“小姐说得是,小圆温柔聪慧,可学些琴棋书画。”
赵希若颔首:“不错,府中私塾有先生,正适合她。”
她顿了顿,又道:“至于小尾,十岁年纪,机敏过人,若只在府中读书,未免埋没了他的才智。”
小寒问:“小姐有何打算?” 。
赵希若微微一笑:“太子治儿如今十三,正值进学之时,小尾若能为他侍读,既可学习,又能历练。”
小寒闻言,赞道:“此计甚妙,只是需得太子点头。”
赵希若放下书卷,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嬉戏的小尾和小圆,沉吟道:“治儿性子开朗,想来不会拒绝,只是需找个时机提一提。”
她转头对小寒道:“你看他们二人,可有不足之处?”
小寒答:“小尾机敏有余,沉稳不足,小圆胆小,需多鼓励。”
赵希若点头:“你说得对,日后多加留意。”
书房外的阳光洒在石径上,赵希若心中已有了清晰的计划。
夕阳西下,公主府的正厅内,灯盏初燃,温暖的光晕映在墙上。赵希若刚用过晚膳,放下碗筷,擦了擦嘴,便听管家来报:“公主,太子殿下到访。”声音恭敬而有礼。
她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快请。”
不多时,太子赵治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厅内,仍是那身明黄长衫,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笑容满面:“姐姐,我来请你明日赴宫中宴会。”
赵希若起身相迎:“治儿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
太子坐下,接过丫鬟奉上的茶盏,茶杯与茶托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当”声,问道:“姐姐有何事?”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期待。
赵希若趁机道:“我收留了一个少年,名唤小尾,十岁年纪,聪慧机敏,我想让他做你的侍读,你看如何?”
太子好奇:“小尾?他有何特别之处?”
赵希若轻声道:“他虽年幼,却极善观察,路上曾助我脱险,是个可造之才。”
太子听罢,点头道:“既是姐姐看中的人,我自当见见,若合适,便让他随我。”
赵希若心中一喜:“多谢治儿,日后我带他来见你。”
太子摆手:“姐姐何必言谢,我正缺个伴读。”
随后,太子又聊起宫中宴会之事,言语间尽显对赵希若的依赖。
不多时,太子高兴的摆驾回东宫,这次来见公主,开心的不得了。
次日清晨,公主府的偏厅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赵希若带着小尾与太子赵治见面,脚步声在寂静的偏厅内回荡。小尾着一身新裁的青衫,青衫在风中轻轻飘动,略显紧张地站在一旁,低头行礼:“小尾拜见太子殿下。”
太子笑着摆手:“不必拘礼,抬起头来让我瞧瞧。”
小尾依言抬头,眼神清亮, 神色略微拘束,稍显紧张。
太子打量他片刻,温和道:“姐姐说你聪慧机敏,可愿随我读书?”
小尾一愣,随即惊喜道:“小尾愿为殿下效力!”
太子点头:“好,明日便来东宫报到,随我一同进学。”
赵希若在一旁看着,微笑道:“小尾,此乃你的机缘,好好把握。”
小尾忙道:“谢公主,谢殿下。”
太子转头对赵希若道:“姐姐眼光果然不错,这孩子瞧着便灵气十足。”
赵希若轻笑:“他若有长进,也需你多教导。”
太子拍胸脯道:“放心,我定会带好他。”
小尾站在一旁,心中激动难平:能为太子侍读,此生从未想过。他暗下决心,定要努力,不负二人期望。他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偏厅外的阳光洒进来,赵希若看着小尾,心中欣慰。
公主府的花园中,晨雾初散,阳光洒在大地上。小尾和小圆站在石径上,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情,小尾身着青衫,手持一卷书,准备前往东宫报到,小圆则穿着一身淡粉色的衣裙。
小尾回头对小圆道:“妹妹,你在府中听先生的话,我去太子身边学习。”
小圆点头,眼中有些不舍:“哥哥,你要小心。”
赵希若站在廊下,远远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她对身旁的小寒道:“小尾今日去东宫,小圆明日便入私塾。”
小寒应道:“是,小姐,他们二人皆有前途。”
赵希若颔首缓步走到小尾和小圆身旁,柔声道:“你二人既入了公主府,便是我的人,日后无论前路如何,我都会护着你们。”
小尾拜谢:“公主大恩,小尾永不敢忘。”
小圆也道:“谢公主姐姐。”
赵希若微笑:“去吧,小尾,东宫之路不远,回来再与我说说见闻。”
小尾点头,转身离去,脚步声在寂静的花园中回荡,小圆则在丫鬟带领下前往私塾,脚步声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