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蘅照顾了十三爷一宿,高烧总算是退下去,趴在床边眯着眼小憩了一会儿,鸡鸣几声她便起身离开。
旭日东升,厢房外的雪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屋子比以往更加亮堂,
胤祥微微睁开眼,看见一个身影在洗漱木架子前忙碌,恍惚间想起昨夜照顾自己的女子,
是蘅儿,
他浑浊的眸子陡然晶亮,
蘅儿没有死,
胤祥激动地下床,喊道:“蘅儿”
长时间在病榻之上腿脚都不大灵便,裸着脚踉跄几步将人扳过来,
“十三爷,”
女子被他的举动惊住,向后退了两步跪地,原来是跟来服侍的宫女月儿,
不是蘅儿,她已经死了,
男子方才积攒的气力用尽,身子瘫软倒在地上,
月儿把人扶回床上,说道:“您终于醒了,这一病就是三个月,万岁爷仁慈把你送来水月庵修养一段时日。”
男人沮丧的靠在枕头上,挥手让她出去,
昨夜听见蘅儿的声音,许是烧糊涂了产生的幻觉,
他此时特别希望话本里的人鬼故事是真的,这样他就可以与蘅儿的鬼魂团聚,
为何要救他,全了他与蘅儿的生死相随之念。
一连三日胤祥都不吃不喝,不是躺在屋里睡觉,就是对着山中的白雪发愣,
人是清醒了,身子却较来时更为枯瘦,眼窝下陷,脸上只剩皮包骨,
无论伺候的人怎么劝都不听,月儿急得在厨房掉眼泪,
上头交代过,若是十三爷有个什么万一她也不必回宫,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得跟着陪葬。
阿蘅欲向她打听十三爷的情况,见她哭得伤心,以为胤祥出了意外,
又不能直接问,旁敲侧击道:“施主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为何哭得这般伤心。”
月儿抬眼,是个长相清秀的小尼姑,跟她一般年纪大,
声音软糯,觉得亲切便说道:“东厢住着的是京里的贵少爷,我奉命过来伺候,”
“这位爷不知道遇上什么事儿一心求死,三日未尽颗粒米粮,他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也要跟着受罚,”
阿蘅的心一阵绞痛,眼眶微红,这么不爱惜自己,
要论犟脾气,她哪里硬得过他,
阿蘅安慰道:“女施主不必担忧,我厨艺还算不错,略懂一些药理,”
“不若我做一些药膳点心,说不定他爱吃,”
月儿狐疑道:“这几日送去的都是带过来定好的厨子做的,公子一口未动。”
阿蘅道:“你们送去的可都是些山珍野味?病人脾胃虚弱哪里闻得了这些油腻重口的味道,自然是不爱吃。”
月儿觉得有理,问道:“女师父可有什么好主意,”
阿蘅道:“我们去山中摘些野菜,菌子,做点清粥小食,花果点心,他多少会用些。”
月儿止住抽噎,拉着她的手破涕为笑道:“小师父救了我一命。”
阿蘅笑道:“出家人渡人渡己,女施主不必放在心上,只一点记住万不能说出这食物是我做的,免得给庵中惹下麻烦。”
月儿拉着她往外走道:“自然,我们这就去山里逛逛。”
晚膳时分,月儿端上一桌子小菜,
荠菜肉馅蒸饺,山药红枣水晶糕,小火煨着的蘑菇丁竹笋火腿汤,一碟白米粥散发着热气儿,
胤祥仍旧不肯动一筷子,
月儿跪在地上落泪道:“爷就吃一点吧,饿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伺候不好主子,奴婢的家人也要跟着遭殃,”
看着她楚楚可怜的样子倒是跟蘅儿有几分相似,他心中顿生怜惜,
瞧着水晶糕样式新鲜,夹了一块塞在嘴里,
甜而不腻,还有股子淡淡的花香,
这个味道怎么和蘅儿做得水晶马蹄糕这样相似,忙问道:“这是谁做的?”
月儿咬唇,说道:“是奴婢亲手做的,”
胤祥神情失落,没有再多问,只是把每一样小菜都吃个遍,
他终于肯吃东西,月儿欣慰地弯了弯唇角,
收拾好碗碟她拎着一盒点心蹦蹦跳跳地来找阿蘅:“妙安师父,太感谢你了,主子终于进食。”
阿蘅悬着的心也稍稍放下,说道:“举手之劳。”
冷月无声,大地银素裹装,院中的腊梅散发着幽香,
胤祥站在窗台练字,暗黄的宣纸上写着几句词:
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
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
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
写及此处泪眼朦胧,沉声念道:“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拿起手边的酒壶,仰头往嘴里灌酒,只喝了两口便咳嗽不止,
阿蘅躲在廊下攥紧帕子,心中骂道:“混账东西,都这个样子还不知道爱惜身体。”
低头巡视一遍,在树下拾起一块石子向窗屉子丢去,
“谁?”
胤祥听见响动,越门而出,
院子空无一人,只有枯枝在半空中摇晃,几只雀鸟扇动翅膀飞走,
“蘅儿,是你吗?”
“出来见见我,我不怕鬼魂,”
四周死寂,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响动,
“我真傻,此处是佛门清修之地,蘅儿必定畏惧,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胤祥干笑两声
躲在墙后的女人捂着嘴早已泪流满面,注定要再次分离还不如不见,
男人转身看见有一块许愿墙,上面零零星星挂着几块竹子做的心愿牌,红色的穗子随风飘荡,
他上前一一查看,
父母健康平安,
仕途顺遂,
最右边有一块较之其他大两倍的牌子,他翻开握在掌心,上面写着:愿得一心白首不分,
露出一抹苦笑,想起蘅儿之前对着花神许愿扯了好几根红绸,
问她为什么,她得意的说许愿必须比别人用的绸子多,这样才更有诚意,老天爷才能注意到她,
不知道这位信徒是不是跟蘅儿一个想法,
胤祥拿起一块木牌挂在这块牌子的旁边,轻吟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等到房中的灯熄灭,阿蘅才走到许愿牌前,指尖轻抚着那块无字的竹牌,
提起石台上的笔,在竹牌上写下一行字,双手合十祈求他的愿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