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历史知识竞猜第十五题:崇祯殉国后,在南京继位的弘光皇帝做了以下哪几件事?】
--
当天幕之中开始继续第十五题的竞猜之时,崇祯时空大殿上的群臣们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往宫外走了。
并非是因为第十四题一出,锦衣卫开始抓人,而是崇祯皇帝突然间有了一种深深地疲惫感觉。
就在刚才天幕讲完官员被拷饷之后,崇祯还有一丝期待——
或者被天幕点名的官员们开始痛哭流涕,然后交出银子,那么他也可以就坡下驴,将此事遮掩过去。
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无论是陈演,还是周奎什么表示都没有,就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一副爱咋咋地的样子......
甚至连平时攻击起他人非常激烈的御史言官们也一言不发就如同集体哑巴了一样。
显然群臣们不仅再向自己用沉默罢工,而且再告诉自己这个皇帝,就算老天爷站在你一边,你能把我们都杀了吗?
--
“好吧,今天朝会到此结束。各回本职岗位吧!”
崇祯最终压住了想将群臣们都给杀死的想法,而是疲惫地一甩手就将这些“亡国之臣”们赶出了紫禁城。
--
“从今天开始,朕也学一学世宗、神宗,不再上朝?”
“王大伴,就安排陈圆圆今天侍寝!”
突然间崇祯觉得自己十多年的坚持就是一个笑话,就算自己不想做这个亡国之君,看着殿下这些人,自己这个亡国之君不做成吗?
“陛下,这才是中午?”王承恩嘴角蠕动着,却不敢说出这句话。
虽然天幕上没有点他王承恩的名,但他贪污的钱财也不少,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未来李自成进北京后,自己是跟随崇祯皇帝一同殉国呢?还是如同他人一般先做降臣,然后......
“对了,将洪经略扶起来吧。送他回府吧。”说完这个话,崇祯一句话不再多说,转身就向着后宫而去。
--
虽然崇祯离身而去,但是崇祯时空的竞猜仍然继续,反正天幕就在那里,在哪里不能答题呢?
--
【A恢复洪武太子朱标的明兴宗孝康皇帝庙号、谥号】
【b为建文帝朱允炆上惠宗让皇帝的庙号、谥号】
【c为韩国公李善长平反,追谥号为襄愍】
【d以上都是】
随着上面三道题一出,崇祯时空反应平平,而洪武时空却已经要炸锅了。
--
“啥,为我平反!262年之后才给平反,我到是犯了多大的罪啊。居然262年后才给平了反,难道是我的子孙得罪了成祖?”
“还是因为我的子孙跟着朱允炆那个熊孩子一同搞削藩?”
就到了此时,李善长仍然没有怀疑到朱元璋的身上,仍然以为是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得罪了明成祖才连累了自己。
毕竟自己的儿子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驸马,在关键时候帮助朱允炆打压朱元璋的儿子也是极有可能的。
而且自己儿子李琪,他可是实在太清楚了,虽然没有欧阳伦那样胆大包天,但是脑子一根筋,效忠于建文也是极有可能的。
李善长如此之想,不是他没脑子,而是他根本不敢再往下去想了。如果真是老朱要杀他,那么被杀的人可不止他一家几十口,而是整个淮北军功集团.....
--
“如果我没有猜错,这次答案一定是第四个答案!”
“那么前两个答案,一个给太子标儿上庙号,一个给建文....上庙号,那就说明,在南京称帝的弘光还真就是老大的后代?”
根本无心关注一旁李善长的脸色阴晴不定的朱元璋,心里急剧地思索着这里面的关系。
“看来老四做得还是很地道的,在天上说自己迁都北京,将南京留给老大后代,绝对不是当着自己面所说的敷衍之词。而是历史上就是这么做的......”
“否则,再蠢的皇帝也不会追认这两个被自己祖宗推下位的皇帝,那等于是否认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就是老李可惜了,一定是他的儿子,我那个宝贝女婿,一心要忠于老大家那个熊孩子,所以......”
这么想着,老朱不由得摇了摇头,用手掌拍了拍老李的后背。
“回去跟你儿子说一声,让他不必......”
老朱本想说让驸马不必再效忠于朱允炆,但一想到自己前两天已经确认了老四的继承人资格,朱允炆也准备让他送云南去,也就不再说了。
--
“老徐,你说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崇祯时空的张献忠虽然已经撤离了谷城,但并没有放弃答题。
毕竟这里面的奖励还是很优厚的,万一抽得一个传国玉玺什么的,他甚至可以直接称帝了。
“表面上看,是选第四个答案。但我觉得他反而是最不可能的。毕竟第一、第二个答案,不管是谁在南京登基,都不可能是已经绝嗣的太子朱标的后代,那么如果恢复他们的庙号、谥号,等于向天下承认成祖得国不正。所以只有第三个为李善长平反最有可能是答案。”
徐以显理所当然地对张献忠说道。
--
“我倒是觉得,答案一定是第四个。正因为太子朱标早就绝嗣了,此时恢复他以及建文帝的庙号、谥号不仅不影响弘光在南京登基,反而有利于团结江南人心。”
一旁的张定国继续发挥着其反对派的角色。这段时间,他已经不断地发表了不同言论,如果不是张献忠同样是这样不拘小节的人,换到李自成身边,他恐怕早就死上十几回了。
--
“可望,你觉得呢?”张献忠突然间又问了四个义子中的老大。
在前面得知孙可望后来降了清之后,张献忠就特别不待见这个还叫张可望的义子,但却不得不承认,论在大西军中的人脉,张可望要远强于不通人情的张定国。
“恐怕未来,这两个义子一定是大打出手,可望很显然打不过定国,但一旦没了可望,那么定国恐怕就是独木难支,很快也就灭亡了!”
--
“儿子也觉得是第四个,定国说得很有道理。”这一回张可望也认为张定国是正确的。
虽然他觉得徐以显说得很有道理,但张定国的话显然更有道理。
“老徐显然还是一个乡下的穷书生,不知道政治有多复杂。”
就在这一瞬间,张献忠、张可望、张定国都选择了第四个答案。
而一旁的徐以显突然间感觉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脑门上的冷汗如同瀑布一般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