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身特殊的体质限制,他深知前方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等待着他去克服。为此,他精心策划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决定从调整体内的查克拉念珠入手。这些查克拉念珠乃是他力量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目前它们尚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宇智波炽计划通过精细地操控和调整,使得每一颗查克拉念珠都能够与咒印完美地叠加在一起。如此一来,这些查克拉念珠不仅能获得吸收自然之力的强大能力,而且其效果必将远远超越单独存在的咒印所带来的功效。
更令人期待的是,如果这个构想得以顺利实现,那么宇智波炽或许有望像通灵兽三大圣地中的那些顶级通灵兽一样,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仙人模式。
这种状态下的他,不仅实力将会得到巨大提升,足以应对各种强敌,迈入更高境界的可能也会大幅度提升。
让宇智波炽产生此念头的原因和信心在于每一颗查克拉念珠在构成之时,都与他那独特的写轮眼有着紧密而微妙的联系,而咒印的来源也是写轮眼,二者完全可以说是同源。
正是基于这一发现,他对自己这次大胆的构想充满了信心,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成功实现的可能性极高。
并且,宇智波炽隐隐感觉到,一旦真的能够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便有可能借助咒印的神奇力量,将所有分散的查克拉念珠统统整合起来,并与丹田内那颗珍贵无比的查克拉种子相互融合,最终有望形成一个强大无比的查克拉内核。
届时,他的实力必定会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从而一举突破当前的瓶颈,迈向更高层次的境界。
宇智波炽在完成自己的修炼后,又再次有了空余时间,同时因为此时的鸣人那一届的学员再有两年就要毕业了,所以鸣人和佐助等人的培养计划也该出来了。
所以宇智波炽不辞辛苦的与大蛇丸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终于联手敲定了佐助和鸣人的培养计划。
宇智波炽早就已经发现,鸣人这个性格看似大大咧咧的家伙,却实则大智若愚的力量型选手。所以根据对鸣人的深入了解以及结合原着中的设定,宇智波炽为他精心规划出一种相对较为单一但却极为有效的培养方式。
毫无疑问,鸣人的两大本命技能——多重影分身之术和螺旋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不变,因为它们将成为鸣人前期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也是后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仅仅依靠这两个技能显然不足以让鸣人在激烈的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宇智波炽特意为鸣人准备了一系列能够强化其肉身的体术训练和资源,还有相应的秘术,就是忍界版的五禽戏。
宇智波炽想要以体术来弥补鸣人在普通攻击和防御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提升他螺旋丸的实战应用,并将他自身强大的力量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过,要想真正掌握这些体术技巧并非易事。按照宇智波炽的设想,哪怕是从现在开始修炼,鸣人至少要等到 12 岁毕业时才可以彻底学会并运用五禽戏。
为此,宇智波炽不仅为他挑选了一些基础的体术动作,如攻击、防御和速度等方面的招式,还确保这些体术都是易于上手且适合鸣人自身特点的类型。
当然,要想在体术上取得显着的成就,吃苦受累在所难免。但对于这一点,宇智波炽倒是丝毫不担心。
因为他深知鸣人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鸣人都能咬牙坚持下去。
或许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品质,才使得鸣人在成长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为一名令人瞩目的忍者吧。
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体术当下便能够着手修习,并且只要坚持不懈地修炼至特定阶段,对于日后真正入门那套用于锻炼体魄的体术五禽戏将会大有助益。
而且后期的时候,鸣人还能获得九尾所蕴含的查克拉作为助力,那么这套锻炼身体的体术所能达成的成效必将倍增。
等到了中期的时候,鸣人着重开发的便是属性螺旋丸了。需要在基础的螺旋丸上融入查克拉的性质变化,要知道这可一直都是鸣人所擅长的领域。
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凭借着对螺旋丸的精通运用,足以让鸣人在众多忍者当中崭露头角。
而到了后期,鸣人更是能够借助仙人模式、九尾模式,乃至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仙狐模式,从而实现对螺旋丸威力的大幅强化。再加上之前所修炼的体术相互配合,如此一来,他整体的战斗能力便可彻底成型。
这乃是宇智波炽依据鸣人自身的特质精心制定的规划。和原着中的发展路径相较而言,仅仅只是增添了一部分体术方面的训练内容和增幅体魄的秘术,以此来填补他原本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说这条路线称不上是最为卓越的,但无疑是最为契合鸣人实际情况的选择。当然啦,如果鸣人自身足够争气,能够将属性融合,成功开发出一种独属于他的血继限界,那自然就堪称完美无缺了。
至于佐助,由于有宇智波炽自身的成长经验可作参考,对其培养自然变得更为轻松。要知道,佐助天生适合成为一名出色的技巧型选手,尤其在火遁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因此,宇智波炽决定让佐助沿着自己曾经走过的成长之路前行。
在初始阶段,佐助需要先专注于基础火遁的运用,深入理解并掌握火遁的本质原理,从而逐渐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战斗风格。
与此同时,凭借着写轮眼这一强大的秘术,佐助极有可能顺利地开启写轮眼。一旦开眼成功,便能够与剑术相互配合,互为辅助。如此一来,佐助的力量体系将会相当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