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此刻正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
乔巧刚才送给他批示的文件他都看了,唯独把督办单留下来没有签批。
“小乔,你先把那些文件流转去吧,这份先留下。”赵刚说道。
乔巧应声离开,赵刚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项目关系着他的前途命运,他现在是以副书记的身份主持乡党委工作,能否顺利转正,跟这个高速公路能否上马有非常大的关系。
他回忆起近段时间的种种,县里大会小会都在批评下户沟乡的征拆工作进展缓慢。
他不知道高速公路沿线其他县的征拆情况如何,也不知道富康县的其他乡镇征拆进展怎样。
但显然,下户沟乡是落在了后面。
想到这里,赵刚拿起电话打给马三,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挂断了。
“这个马三,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赵刚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但随即又泄了气。
他知道硬来是不行的,马三背后有赵前撑腰,万一事情闹大了,别说转正当书记,自己这个乡长也别想当了。
正当赵刚陷入两难境地时,许辉在门口敲了敲门。
“乡长,有空吗?”许辉问道。
“快来,许辉,正要找你呢。”赵刚连忙招呼道。
许辉走进去坐下,然后把县里督办的事情说了一下:“乡长,这个马三肯定有问题,你看,先是提前把养猪场规模扩大了两三倍,而且知道办正规手续。”
赵刚点了点头,许辉接着说:“还有,这个马三就是个养猪的,虽说有点钱,但三千万啊,一个普通人哪能想到这些。”
赵刚掏出烟扔给许辉一支,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怀疑马三背后有人指点,这个人绝对是体制内的,很有可能是市财政局的赵前。”
许辉深感认同:“乡长,我完全赞同你的推测。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事情就不是咱们乡一级层面能解决的。”
赵刚叹了一口气:“是啊,如果是依法依规办的话,我估计县委一级都不好解决,先不说县财政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赔偿,就算是拿出来了,其他拆迁户肯定会闹。”
两人正焦头烂额之际,何凡这边接到了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何凡。”何凡说道。
对方等了几秒钟,传来公事公办的声音:“何凡,我是政办郝建,王强县长下午到你们乡调研高速公路项目征地拆迁的事情,你们做好准备。”
何凡连忙问道:“郝科长你好,麻烦问一下,除了县长以外,还有哪些领导会来?是听汇报还是现场查看?”
郝建的声音冰冷起来:“我说你这个党政办副主任怎么当的,我现在是在通知你县长的要求,至于你问的那些,你自己考虑安排吧。”
郝建说完啪的一声把电话挂断了。
何凡听着手机对面“嘟嘟嘟”的声音,一脸莫名其妙。
什么情况?
怎么这么大的敌意?
何凡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估计是因为什么事情得罪了郝建。
他在心里把与自己有过节的人回忆了一遍,比如赤石、发改委朱科长、俊光、王副乡长等等,但没有找到任何头绪。
怎么办?
自己啥也不知道,去找乡长汇报肯定不行。
自己作为党政办临时负责人,干的就是对接联络的工作。
上级领导来调研,调研哪些内容?
是听汇报还是现场查看?
是听完汇报再去现场?
还是直接在现场边听汇报边办公?
县里陪同的人都有谁?
晚上是否用餐?
等等,还有一些细节的东西,比如来几辆车?
一大堆事情必须搞清楚。
否则,去给领导汇报时一问三不知,那就说明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
可自己也不能直接给领导说:“乡长,我问了政办,他们态度很差,让我们自己准备。”
这样只会显得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有问题。
而且,总不能让乡长出面去对接这些最基本的事情。
但现在,摆在何凡面前的又是一个不得不克服的难题。
怎么办呢?
突然,何凡想到了张秘书。
于是,他拨通了张秘书的电话:“张哥,忙吗?”
“老弟,我正陪着李书记在外面开会,不过我现在在会议室外面,你说吧。”张秘书说道。
“张哥,那我长话短说,政办郝建,你认识吗?”何凡问道。
“郝建?还算认识吧,他是县长的秘书,我跟他接触过几次,感觉这个人架子有点大。”张秘书回答道。
“可不是吗,张哥,他今早给我打电话,就说县长下午要下来调研高速项目征拆,其他信息什么也不说,我连他面都没见过,自问也没有得罪他啊。”何凡无奈地说道。
“呵呵,老弟,这个事情嘛,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是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弄清楚县长的行程安排。”张秘书说道。
“是的,张哥,可你也知道,我对政办的人不太熟悉,老哥有没有办法。”何凡问道。
“这个嘛,问题不大,老弟,我跟县长的文字秘书关系可以,我给他打个电话,你稍等。”张秘书说道。
“张哥,大恩不言谢,兄弟友情候补。”何凡感激地说道。
“嗨,小事情,不要客气,你等电话。”张秘书说完挂断了电话。
挂完电话后,何凡心里松了一口气。
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的人脉资源严重不足。
想到前世的自己,只会埋头苦干,对于人际关系一窍不通。其实,这也是许多农村出来孩子的通病。
农村出生的孩子,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国企,或者私企,他们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踏实认真。
但短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不善言辞、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
在中国这个社会体制下,人情世故往往是摆在第一位的。
说难听点,要想提拔、要想办成一件事情,那光靠能力或者耐力,很少有成功的。
必须要关系到位,才能有后面的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单位要提拔一个干部。
其中一个能力很强、工作兢兢业业,但是不善言辞,与领导同事基本上没有私下交往;
而另外一个能力一般,但是会来事,领导或者同事家里有个啥事情都主动去帮忙搬家,私下里与领导同事经常聚餐。
遇到这样的情况,想都不用想,提拔的肯定是那个能力一般但会来事的。
留给老实人的,永远都是那一句:你还年轻,需要再锻炼一下。
想到这里,何凡突然醒悟,感觉念头通达。
前世,虽然懂得这些道理,但因为好面子,拉不下脸。
这也是许多职场人的通病吧!
看来,自己下一步要注重在人际关系上加强培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