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蒙蒙亮,樊翠英母女二人就出发去山洞了。
约好樊家男丁半个时辰后出发。
等他们回程,寨子里的人大部分人都起来了。
看到樊家那么多人在搬运东西,这样就达成了掩人耳目的目的。
樊家兄弟和五个铁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搬的是什么东西。
都是山里的汉子,干卖力气的活,没有一个惜力的。
“镇虎,你们这是干什么去了?”
他们一群人刚进寨子,就有山民过来搭话。
往常都是寨子里的人结伴一起下山采购的。
这寨主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卖皮子可别忘了他们家呀!
“是英子带来的一批东西。小月,就是我外甥女,想把咱们的山货皮毛都收走。
他们带来的这批东西又好又便宜,想买卖的可以来我们家交易。
有大米白面,有芝麻油花生油,还有弹好的棉花和棉布,还有红糖。”
“呀,都是好东西啊,贵不?”
“肯定不贵呀,这是我妹子,照应咱们寨子来了!
说不跟你说了,我还要搬货了,还得去两遭!”
樊镇虎很是纳闷了,英子到底是请了多少个帮工?把东西搬到山洞啊!
那么多个麻袋,全都鼓鼓囊囊的。
放完东西,樊翠英母女二人就回来了。
反正那些大小伙子有使不完的力气,他们慢慢搬呗!
“小月,你说有人会过来买吗?”
“只要不傻,应该会过来买吧!”黄悦回道。
毕竟黄悦把每一个东西都定价很低。
碎大米定的六文钱一斤,白面定的十文钱一斤,小米定的八文钱一斤。
芝麻油定价二十文一斤,花生油定价十文一斤。
盐定价二十文一斤,买的是黄悦从系统商城里一块钱一斤买的那种提纯加碘盐。
古代人普遍缺碘。
盐又是必需品,人可以不吃糖,却不可以不吃盐。
红糖黄悦也定价二十文一斤,当然,不是古法制作的红糖,是从系统商城买的四块钱一斤的红糖。
棉花棉絮卖二十文一斤。
瑕疵细棉布,八尺长六尺宽的细棉布二十文一条。
樊家寨就先卖这么多货。
黄悦在樊家寨,宁愿把价格定的这么低,也不会再实行交换那一套,一来现在她有银子;二来,她立下的规矩是只在靠山村交换物品。
她要想要物品,去市场走一遭,比交换东西来的快。
穷则独居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她有能力就帮一下跟自己沾亲带故的人。
“寨主家的,你们家是不是真的收购咱们的山货和皮毛?”
“不是我们家收,是我们家的外甥女儿收他还带来了一批低价的物品,来来来你们可以先来看看货。”
三个舅母把围在院子外面观望的其他山民都请进了院子里。
一袋袋开口的粮食供人们查看,雪白的精盐,棕红色的红糖,云朵般的棉絮,艳丽的细棉布……
全是山民们需要的。
看过这些东西,山民们沸腾了!
再一听价钱,感觉砸锅卖铁都要买这些东西了!
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哪有人会到深山里来做生意!
感谢债主,感谢债主家的外甥女。
“你们先别去拿银子,拿山货,拿皮毛,拿猎物都可以。
在这里卖了银子,可以立马挑选。跟你拿到镇上集市上的价钱一样。”
大舅母此时的大嗓门派上了用场。
人们听到她在讲什么之后又一窝蜂的回到了家里。
蘑菇,野菜,萝卜干,鸡鸭鹅蛋,肉干皮毛,留够自家用的,全都拿来换东西。
“我看中那个紫色小花的了,你可不许跟我抢!”
“谁要跟你抢那朵红色的大牡丹的,不好看吗?!”
“唉,你们觉得那条蓝底朵小白花的怎么样?”
“我看中那个带小黄花的了!”
……
黄悦满脸问号,那不是床单被罩吗??
郑老太看黄月满脸疑惑就解释道,“咱们山民都是打猎为生,一年到头也很少去趟镇上。
平时身上穿的皮毛倒是不缺,可贴身子的衣物用皮毛是十分不方便。
镇上的一匹细棉布就要三五百文,还没你这瑕疵的布好看!”
郑老太扯起一块瑕疵布,“这么大块这么柔软,花头这么艳丽,最少得卖二百文,你这才二十文一条,那还不得抢疯了呀!”
“这多的是,不限量!”
“行吧,咱们寨子的人这一次也就好好沾沾你的光。
但是这种东西你可不能年年过来卖。
人多口杂,做好事也不能把自己置于危险当中。”
“我知道了,外婆!”
黄悦也是想着,樊家寨住在这么深的深山里,肯定衣服很少,她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把各种颜色的瑕疵布都买了出来。
黄越收山民们的山货没有故意提高价钱,外面收多少钱她就收多少钱。
便宜不能两头占,不然账就乱了。
再一个哪里有那么多的美事儿,卖东西卖的贵,买东西买的便宜,那不就美死了吗?
黄悦外公家有秤杆儿,什么东西?什么价位?几个舅舅门儿清。
这收货的差事儿就放到了三个舅舅的身上。
为什么只有三个舅舅?
不要问,要问的话就是四舅舅去陪阿花了。
老四很少对姑娘感兴趣,一门心思的窝在他的工房里研究各式武器。
能看到他对一个姑娘不加掩饰的喜爱,郑老太既担忧又高兴。
她倒不是嫌弃阿花,智力低下,到了四儿子这个份上,就算他看上一头母猪,他们也点头同意。
就是听英子说了阿花的经历,他们现在这样做,有些趁火打劫的意思。
再等等看吧,三十多年都等过来了!
富人们,汉子们,老人们,还有巴巴看着那点红糖的小孩们,在三个樊家舅舅这边卖了东西,就急忙去三个舅母那里去买东西,生怕去晚了,没有货了。
其实只要有黄悦在,就有源源不断的货物,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看着疯狂抢夺瑕疵布的女人们,汉子们自觉的把身上的钱买了米面油盐,甚至还给自家的婆娘买了些红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