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群半大小子快要将整车蜂窝煤搬完的时候,阎埠贵也推着他不知几手的自行车进了院,听说自家小子是在给梁启东家搬蜂窝煤,马上眯起小眼睛看向他。
“哎呦,小梁,你这小日子过得是一天一个样啊,这么好的炉子说买就买了,没少花钱吧?”
“那可不,炉子加一大车蜂窝煤花了我十五块呢,半月工资搭里面了。”梁启东笑道:“不过我听人说,烧蜂窝煤要最少比烧煤球节省三分之一的煤,我一合计,只要烧上一段时间,这钱就省下来了。”
“什么,真能省三分之一?”阎埠贵刚听见那昂贵的价格,还暗暗咋舌不已骂他是个败家子呢,可一听说要比煤球值钱,眼睛就突然亮起来了,心中算盘马上开始打得“啪啪响”。
“要真能省三分之一的话,那岂不是烧上半年,这炉子就等于是白买的了?”
“嘿,以前街道来宣传的时候我还不信呢,这样,你先烧烧看,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那我得空也买一个回来烧烧看。”
他心里已经盘算好了,要是这玩意儿真像这小子说的这样,那他就想想办法从哪倒腾一个二手的炉子回来,再向这小子借几个蜂窝煤烧烧,反正一车煤短时间内又烧不完,最后看这玩意儿到底是不是真的省钱。
梁启东可不知道阎埠贵心中的这些小九九,笑眯眯道:“那敢情好,国家早就提倡烧蜂窝煤了,我们就应该响应国家号召,行了,我也不跟您唠了,我得赶紧回家把炉子装好试一下。”
“得嘞,那你去忙。”阎埠贵连忙笑道,说罢又掐着手指开始算起来,这炉子加蜂窝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必须得算清楚了,能省钱的东西不算清楚可不行。
等梁启东将炉子搬到家门口,转头正巧看见刘光福将平板车上的最后两个蜂窝煤拿下来。
梁启东见状赶紧出门塞了五毛钱给拉煤的煤铺伙计,笑着将送别他后才回到院里。
中院搬完煤的几个半大小子都在打量着自己黑乎乎的双手,可却没一个回去洗手的,都在眼巴巴的等着梁启东给他们发钱。
他也说到做到,马上从口袋掏出一块钱,让他们去供销社买了糖平分,“干得不错,这一块钱全是你们的奖励,去买糖吧!”
“哦,谢谢梁哥,买糖去喽!”
“谢谢梁哥。”
......
一群半大小子开心的样子看得梁启东有点啼笑皆非,真是个纯真的年代呀,一人拢共二毛钱都分不到还开心成这样。
当然,这可不是他压榨童工哦,现在这年代帮着搬一下东西给两毛钱真不少了,三毛钱都能买一盘炒肝了。
阎解旷看着那一块钱,眼珠子一转后,马上压低声音道:“大家伙等会买完糖回去可不要乱说哦,要实在迫不得已就说梁哥只给了我们五毛,还一定要说在供销社都花完了。”
本来正开心的几个小子闻言都愣了一下,马上都反应过来,随即连连点头赞同。
“......”梁启东无语的微微摇头,这股子机灵劲,真是和阎老抠一个莫子刻出来的。
而这几个小子刚兴高采烈的揣着钱准备回家洗完手去买糖,阎家两兄弟马上就被阎埠贵指使着出来,开始仔仔细细的满院子打扫刚才掉落的煤渣,将其全部扫进簸箕里带回家。
嘿,真不愧是门口过辆粪车都得尝尝咸淡的阎老抠!
梁启东看着家门口的炉子,马上撸起两只手的袖子,随手将左右手的手表脱下揣兜里,开始组装炉子。
他先是找来小铲子和水桶,然后加水将耐火土和成泥,然后用泥将套筒护瓦固定好,最后再用炉灰填充在炉壁和护瓦之间。
接着再用泥将这个环形圈直接堵死,最后将表层清理干净,这样处理不仅可以防止炉子在以后的使用中,炉瓦生焦,还能保证封火时间长,甚至火力都会增大。
再将炉子用泥封好后,梁启东又有条不紊的找来铁丝插入炉子内壁的泥里,一直插到底再拔出,接着一直重复这样的动作,直至在炉壁留下密密麻麻的小孔。
这样做是为了炉子以后即使是长时间使用,炉膛里面也不会因为承受不住高温而开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院里的住户纷纷下班回到家,而他的行为自然引来了众多街坊四邻的围观,就连易中海和刘海中都好奇的凑了过来。
两人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微微点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们虽都是轧钢厂的高级技工,但也是第一次看人捯饬这种炉子。
可要想让他们请教梁启东,他们肯定是拉不下这个脸的,最后还是阎埠贵不耻下问道:“小梁,你这样弄得有什么讲究不?难道这样做了,炉子就能多用些日子?”
“那肯定的。”梁启东手上的动作不停,头也不抬的回道:“我刚才从店里买回来时,人家工作人员就交代我了,这炉子以后好不好用,能用多长时间,关键就在这套筒护瓦的安装上。”
刘海中背着手,瞥了一眼身旁的易中海,忙不迭老神在在道:“老阎,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就和我们以前搪炉子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不让炉子的炉膛不会因为持续的高温而变形。”
梁启东马上捧哏道:“二大爷不愧是七级工,行家呀!”
刘海中闻言当场一张老脸就黑了下来,你小子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当着老易这个八级工的面,你丫非点明我这个七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