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里,宁贵妃没有急着处理后宫的事情,而是先把儿子和女儿叫到书房,教导他们读书。
在三皇子和三公主正式启蒙之前,宁贵妃会亲自教导他们读书写字。宁贵妃的才华比不上苏玉瑶和卢贵人她们,但她并不是江雪葶,是个草包。她暂时能教两个孩子背背诗、写写字还是可以的。其他的,她自然是教不了。
三皇子和三公主都非常聪明,宁贵妃教一两遍,他们俩都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宁贵妃最为得意的就是这对龙凤胎孩子,自然对他们十分看重。平日里对他们的衣食住行非常注重,对他们的教导更是非常在意。
如今三皇子才三岁,宁贵妃就开始为他正式启蒙一事操心。虽说等到六岁,景隆帝会给三皇子安排老师,但宁贵妃并不想让景隆帝安排。
大皇子的先生是翰林院的人,他们都是参加过科举的进士,学问自然是最好的,但宁贵妃看不上。
宁贵妃嫌弃翰林院的官员太过年轻,学问比不上苏家人。她想要让苏家人教三皇子。
苏家出了几代太傅,并且苏家深受重用,在朝中地位非同一般。如果三皇子的先生是苏家人,那么三皇子就多了几分助力。说不定母后皇太后会……
宁贵妃一直在心里琢磨,怎么才能让苏家人成为三皇子的先生。如果直接去求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肯定不会答应。去找皇上,皇上恐怕也不会同意。让母亲她们与苏家人结交,只怕也不行。
之前,宁贵妃有意让娘家人与苏家人亲近,但苏家人并不买账。这些年来,苏家一直与京城名门世家保持距离,不主动交好任何一家。
苏家也从不站队任何皇子,他们只效忠皇帝。皇上在登基前,苏家也没有站出来支持皇上,哪怕那个时候皇上是太子,苏家也没有亲近皇上。
皇上登基后,苏家人忠心耿耿地效忠皇上。如果能得到苏家的支持,三皇子成为太子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把苏家人绑到三皇子这条船上来?
田嬷嬷见宁贵妃皱着眉头,一直在沉思,关心地问道:“娘娘,您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宁贵妃回过神来,从田嬷嬷手中接过茶盏,低下头呷了几口茶后才开口:“本宫在为三皇子的启蒙烦恼。”
“三皇子启蒙?”田嬷嬷一脸诧异,“娘娘,三皇子六岁才启蒙,离启蒙还有三年,您现在就操心是不是太早了些?”
“我不会让三皇子等到六岁才启蒙,我打算明年就让他去读书。”宁贵妃觉得儿子聪慧异常,没必要拖到六岁启蒙,这样就会浪费三年。
“这么早吗?”
“三皇子聪明,拖到六岁启蒙,太浪费时间了。”宁贵妃神色严肃道,“三皇子越早启蒙越好。”
“娘娘,只怕皇上会不同意。”
“皇上会同意的,本宫现在操心的是教导三皇子的先生。”宁贵妃说着,面上露出无奈的表情,“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苏家人成为三皇子的先生?”
田嬷嬷听后,面露震惊道:“娘娘,您想让苏家人成为三皇子的先生?”
“别的不说,苏家人的学问是最好的,本宫想请苏家人教导三皇子有什么不对。”
“娘娘,话是这么说,但苏家人不会愿意,皇上也不会同意。”田嬷嬷在心里感叹,贵妃娘娘还真是敢想。
“本宫知道,所以本宫才会烦恼。”宁贵妃看向田嬷嬷,再次问道,“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娘娘,老奴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您要是想让苏家人教导三皇子,只能求皇上答应。”苏家人不愿意成为三皇子的先生不是难事,只要皇上下旨让苏家人教导三皇子,苏家人不会抗旨。但要想让皇上下旨,这可是一件难事。“娘娘,您可以去找皇上商议下明年三皇子启蒙一事,然后顺便提一下想让苏家人教导三皇子,您看看皇上是什么态度。”
宁贵妃正有此意,“过两日,本宫就去找皇上商议此事。”
“娘娘,如果皇上不同意,您就退而求其次,让苏家的学生教导三皇子。”
田嬷嬷这句话让宁贵妃双眼一亮,面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本宫怎么没想到这个主意,嬷嬷还是你法子多。”苏家门生遍布朝堂,翰林院的一些官员是苏家的学生。教导大皇子读书的先生并没有苏家的门生。“本宫待会写一封信回去,让父亲他们打听下苏家门生的情况。”
宁贵妃说完,立马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回了英国公府。
英国公收到宁贵妃的信后,微微叹了一口气:“唉。”
英国公府的世子见他爹脸色不太好,心头一紧,神色紧张地问道:“爹,贵妃娘娘在信里说了什么?”
“贵妃娘娘想让苏家人教导三皇子。”
“啊?”世子先是吃惊了一番,随后面上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贵妃娘娘还真是敢想。”
“贵娘娘还说苏家人不行,那就找苏家门生,让我们打听下苏家门生的情况。”
“苏家门生也不行吧。”世子微微皱眉道,“不管是苏家人,还是苏家门生都不支持任何皇子,一直以来他们只效忠皇上。当年皇上被册封为太子,先帝才让苏太傅教导皇上。可即使是那个时候,苏家人对太子也保持距离。苏家门生亦是如此。”
“苏家人想都不要想,但苏家门生或许能试一试。”英国公神色若有所思道,“我们先打听看看。”
“是,爹。”世子心里觉得苏家门生也不可能,但他爹和他姐都想要苏家门生,他也不好说什么。
“如果能让苏家门生教导三皇子,这对三皇子来说是一件好事。”
“爹,你和姐姐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如果苏家门生真的有人想要攀附三皇子,教导三皇子读书,只怕他会被苏家赶出师门。先帝在世时,也不是没有苏家门生支持皇子,当时有门生支持太子,结果被苏家毫不留情地逐出了师门。因为这事,苏家得罪了太子,被太子为难针对了一番,苏家借此向先帝提出离开,但被先帝拒绝了。
苏家人只忠心皇上,对太子和皇子都不假辞色。不管太子和皇子怎么威逼利诱他们,他们都不为所动。
朝中大臣和百姓们说苏家人铁骨铮铮,不畏权势,始终保持文人的风骨。就是因为这,苏家人在朝中和民间有很高的地位。
英国公自然也知道苏家门生投靠皇子的下场,“虽然希望不大,但总得试一试。”
“您就不怕惹皇上不高兴啊?”
“在这件事情上,皇上不高兴没有那么重要。”忽然想到什么,英国公的眉州皱了起来,“这段时日,庄家仗着皇长子,在朝堂上的气焰越来越嚣张,皇上已有些不满了。我们这个时候请苏家门生做三皇子的先生,说不定是个好时机,皇上很有可能会答应。”